時間背後的耐性!時間,才是成功唯一的秘訣。

IA76WO3XF2

時間背後的耐性

時間,才是成功唯一的秘訣。很多新手熬不過每天重複做同一件動作的磨練期,但唯有熬過「蹲馬步」的兩三年,才能打好基礎,踏實地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

法式長棍麵包,對我來說,算是最經典的美食之一。它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一位麵包師傅若能把法式長棍麵包做到最好,已經很不容易。然而更難的是,日復一日地做,品質還能維持同樣的水準。這已經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藝術的層次了。

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好友、「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示範,教觀眾如何做法式長棍麵包。其實工法並不複雜,而是徒手擀揉麵團的時候,有些常被忽略的小技巧。比如要靠身體的力量去擀揉,不能只是用手掌或手指局部的力氣。

《讀者文摘》曾經以專題報導,介紹法式長棍麵包美味的秘訣。被稱譽為「世界權威法國麵包專家」的史蒂芬‧卡普蘭(Steven Kaplan)教授,研究法式長棍麵包長達五十年,他檢視師傅有沒有用心擀揉麵團的證據,是看麵包成品內部有沒有如琥珀、奶油般金黃的顏色,以及大小不一的氣孔。

根據法國法律的規定,只有少數符合條件的法式長棍麵包,可以掛上「傳統」招牌。這些條件包括:必須製程長達五個半小時,每個階段都不能冷凍處理,而且不能含有任何化學添加物。

時間,才是成功做好法式長棍麵包唯一的秘訣。連向來缺乏耐性的法國人,都願意為了一條美味的法式長棍麵包,在週日的早上大排長龍。但其實真正美味的秘訣,不只是時間而已,還包括時間消逝後,永不褪去的耐性。製作麵包的師傅,和品嚐麵包的消費者,都不能囫圇吞棗。

現定居新加坡,有「台灣型男名廚」之稱的江振誠,曾經感慨萬千地表示,很多新手熬不過每天重複做同一件動作的磨練期,但唯有熬過「蹲馬步」的兩三年,才能打好基礎,踏實地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

在他的觀察中,很多想要學廚藝的男人並不耐操,剛開始被分配去削馬鈴薯,削到第十五天就崩潰了,無法成就大事。

已經成為名廚的他,現在光是用摸的,就知道手中這顆馬鈴薯的內部水分、表皮厚薄。即使不是頂級食材,都能做出頂級料理,這才是創造價值的本事。

關於時間,我們常受制於「時鐘上的刻度」,而忽略隱含在「分秒必爭」背後的人生價值。

我很喜歡《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圓神出版)書中木村阿伯的真實事蹟,他為了栽種有機蘋果,花費七年的時間摸索,速度很慢,但毅力驚人。

木村阿伯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忍受經濟拮据的生活條件,甚至包括鄰居的誤解與嘲諷。他也曾有過熬不過困境的時候,還一度出現尋短的念頭。在灰心失意的盡頭,希望的曙光忽明忽滅地搖曳,他愈挫愈勇地發現,唯有「永不放棄」才是人生的真理。於是動手翻土,肥沃蘋果樹的根基,猶如一位志氣不凡的人,決心讓自己頂天立地,終於在漫長的七年後,夢想開花結果,實現有機無毒的蘋果栽植計畫。

人生總要有個「長期觀點」作為支撐,所有的「短期策略」才能合理而奏效,否則到頭來都是白花力氣。

換個說法,同樣道理。當我們為了眼前的短期成就而沾沾自喜時,必須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長期目標是否在一致的軌跡上;當我們歷盡挫折而感到失意落寞時,也要以「莫忘初衷」的精神,支持自己繼續努力。

 

本文授權刊登自遠流/ 吳若權《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

asdfasdsd24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

作者:吳若權
出版社:遠流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