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總統大選,中俄與美日聯盟 比統獨爭議更值得重視

332

每逢總統大選,統獨問題即成為熱門爭議,一般人認為,國民黨就是統派,民進黨就是獨派,臺灣前途深受統獨兩派主張的影響。不過《戰後70年臺灣史》一書作者陳世昌卻提到,由於中俄聯盟與美日聯盟的形成,臺灣未來的命運,除了統派和獨派,更受這兩大國際勢力的左右。

陳世昌表示,自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安全始終受到美國外交政策的左右和保護。美國外交政策的一變再變,始終在保護美國的現實國家利益,以及西太平洋防線不可被中國衝破。換句話講,臺灣的安危存亡,端視是否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果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臺灣不求,美國自給;反之,如果違背美國的國家利益,既使臺灣要求,美國也不給。

二○一三年開始,中、日爭奪東海的釣魚臺紛爭,美、日聯手抵制中國。中國要從東海出太平洋,受到美、日的聯手抵制,中國就改從南海下手。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建立許多軍事基地,又引發美國聯合南海周邊國家的嚴重抗議。就連日本也深受威脅,因為南海是日本從中東輸入石油的經濟命脈。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更加險峻,雙方劍拔弩張。

中國為展現實力,震懾美、日,就連結蘇俄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以對抗美、日兩國在同一地域舉行的聯合軍演,互相叫陣。同時在歐洲,蘇俄併吞烏克蘭事件也引起美、蘇關係的惡化,為抵制美國,蘇俄在地中海舉行軍演,中國也派艦參加,助長聲勢。「中俄聯盟」對抗「美日聯盟」的局面,隱然出現。

二○一五年五月九日,蘇俄在莫斯科盛大舉行閱兵大典,以慶祝德軍向蘇軍投降七十週年紀念。習近平受邀參加,中、俄兩國元首並座閱兵,場面浩大,氣氛融洽。同年九月三日,中國在北京盛大舉辦閱兵大典,慶祝日軍向中國國軍投降的七十週年紀念。蘇俄總統普丁受邀參加,中、俄兩國元首再度並座閱兵,場面之浩大,氣勢之雄偉,更勝莫斯科的閱兵大典,中俄聯盟儼然形成。

中俄聯盟的出現,使美國在戰後所精心布置的西太平洋防線,面臨中、俄聯手衝破的危機。而中俄聯盟成形,日本的國防安全也面臨中、俄兩大強鄰壓境的緊急危機,所以美、日兩國立刻形成聯盟,以對抗中俄聯盟。

▲普丁參加中共「九三閱兵」右起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丁、南韓總統朴槿惠、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北韓勞動黨中央書記崔龍海、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達志影像/時報出版提供)

日本在二次大戰戰敗投降後,盟軍駐日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為防止日本的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替日本制定一部「和平憲法」,也是一部「非戰憲法」。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戰爭。」日本不得擁有軍隊去對外侵略,僅可保有自衛隊對內保衛國家。而且,只有當日本本土遭到攻擊的時候,自衛隊才可以還擊,行使「個別自衛權」,但禁止自衛隊出兵境外去聯合盟軍行使「集體自衛權」。

但日本安倍首相在北京大閱兵之後兩週,力排國內浩大的反戰勢力,於九月十八日經由國會強渡關山,快速通過「新安保法」。允許當日本面臨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出兵境外,提供盟軍後方支援。

安倍首相迫於時局之緊急,不經修憲程序去修改「和平憲法」,竟然迫不及待改由國會快速通過「新安保法」,推翻「和平憲法」之原規定,安倍此舉是否違憲,已經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333

▲安倍晉三參觀美國「雷根號」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日本舉辦海上「觀艦式軍演」以對抗北京舉辦的「九三閱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登上美國「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參觀。(達志影像/時報出版提供)

中俄聯盟對抗美日聯盟,強國之間的爭霸,一旦有事,擦槍走火就容易釀成大禍,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面臨如此險惡的世局,小小的臺灣如何因應自處呢?

臺灣的戰略地位,對中、俄很重要,對美、日也很重要,勢必成為競爭的兩個聯盟競相拉攏的對象。處在這個大變局中,親中、俄比較有利?還是親美、日比較有利?此一大問題,關係臺灣前途及人民禍福。

陳世昌指出,依當前臺灣島內情勢,統派主張應該是傾向中俄聯盟,以求達成中國統一的終極目標;獨派的主張則應該是借美日聯盟的助力,以求達成臺灣獨立的終極目標。

臺灣應該親近中、俄;或應該親近美、日;或者是兩邊都親;或兩邊都不親,聽其自然發展?面臨不確定的未來,臺灣徘徊在這四條路線之間,究竟要選擇哪一條路線,正嚴肅考驗著全體臺灣人民、現在執政黨,以及未來執政黨的智慧。臺灣何去何從?茲事體大。最後應由人民透過總統大選和國會普選,根據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投票決定執政黨,決定臺灣的前途。

 

圖文摘自時報出版 / 陳世昌 《戰後70年臺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