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愈多錢不代表愈快樂
如果你為了得到快樂而追逐金錢,你的出發點就錯了。或許有些百萬富翁必須變賣所有家當,才能明白這個道理。但你不需要這麼做。其實想要賺錢沒什麼可恥。就像巴菲特說的:「愛錢沒什麼不對。」
「但如果你本來就有點虛假,那麼當你賺到很多錢,你只會變得更虛假。如果你本來就有點刻薄,等你致富之後,你只會更刻薄。」巴菲特說,「但是,如果你本身就很大方,你就會變得更大方。我想,金錢與年紀最終都會促使你愈來愈接近你的本性。當然也有例外,但我想大致上都是如此。」
金錢只會讓你更像你自己。如果你是一個生性悲觀的窮人,妄想一夜致富,你將來也只會成為生性悲觀的有錢人。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窮人,將來也會成為快樂的有錢人。這幾乎成了亙古不變的定律:當人們用不正當的方式往上爬,即使成功致富,他們的財富往往也會來得快,去得快;當人們在工作生涯中追求的唯一目標是六位數薪水,最終必然也會揮霍一空,或以其他方式損失殆盡。
「成功」是賺更多的錢,還是經營事業?
賺錢不是壞事,但不應該是唯一的事。我訪問許多執行長時,一直聽到類似的話。雖然有點陳腔濫調,但在所有陳腔濫調中,這正好是真實無虛的。
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傑米‧戴蒙曾說:「不能做什麼都是為了錢。我看過太多這樣的人,如果下一份工作不能讓他們賺更多錢,或得到更好的頭銜,他們就不想做。但是事業不是這樣經營的。如果你想要拓展自己的事業,學習成長,有時候,你就必須往旁邊的岔路走。」
而他接下來的話彷彿說明了人們與金錢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有多少次,我們眼睜睜看著人們在這裡拍著桌子要求更多錢,結果他們後來接受另一份薪資減半的工作?那都是為了生活品質、受到重視的感覺與持續成長。」
追求更多財富的意義不全然是冷硬的現金,還包括影響力、掌控能力、自由與自尊。巴菲特常說,他總是跳著舞去上班:「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活到我這把年紀,或甚至六十歲、七十歲,有一定數量的人愛你,而你也愛他們,你就會是幸福的人。然後最大的幸福是,如果你從事的是自己熱愛的工作,我真的非常幸運。大多數人六十五歲左右就得退休,而我還可以繼續做我最愛做的事。」
就連反體制的傳奇歌手巴布‧狄倫都了解成功的定義:「金錢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的這段時間裡,都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那他就是成功的人。
花錢提升自我價值吧!
蓋瑞‧范納洽(Gary Vaynerchuk)稱之為「累積你的實力」(smurfing it up)。他是一位風險投資人,繼承了父親在紐澤西的葡萄酒事業,然後幾年前,他在Web 2.0 峰會上努力演講,告訴人們必須持續為自己增加價值。
「看看鏡子裡的自己,然後捫心自問:『下半輩子,我想要每天做什麼?』然後就去做!我保證你一定可以點石成金。如果你喜歡《家有阿福》(Alf),成立相關部落格。你蒐集藍色小精靈?就去蒐集吧!你必須做什麼,就去做!」
但是,累積你的實力,就代表創業嗎?不。那只意味著增加你本身的價值,不論是學習新技能,好讓雇主對你更感興趣,或是回到學校上課,拓展你的專業知識。那也意味著建立人脈,開放心胸,廣納新觀念與新點子—這些新想法能帶來人們的關注、新發明與嶄新的事業。你是否更有價值,會直接影響你能否賺更多錢—你的技能、學習與專業知識的總和,將帶來市場價值。
(本文授權自寶鼎出版/ 貝蒂‧劉 《向20位CEO學聰明工作法》)
《向20位CEO學聰明工作法》作者:貝蒂‧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