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場合公開求婚,真的浪漫?
近日總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公眾場合或媒體上公開求婚,被求婚的女孩嬌羞不已,而眾人對於這種浪漫的戲碼只要求唯一的結局,便是女孩害羞地點頭說好,然後擁吻,成全所有人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期待。
而被求婚女孩心中對結婚的猶豫,將被這氛圍逼得毫無轉圜空間,畢竟有幾人能違背另一半和眾人的期待,狠下心地當眾回絕這個求婚。換做是我,也做不到。除非我已經打算當眾給另一半打臉,不想繼續這段愛情關係,也不在乎另一半的感受,便是因此分手,也要拒絕求婚,否則我真的做不到。
或許愛情偶像劇總喜歡編排這般驚喜式求婚的戲碼,我們也就習慣把這種求婚做為浪漫而正面的評價。但往深處思考,這般高調而戲劇性的求婚方式,求婚者是抱持什麼心情?是否藉由親友的力量及「與人為善」或「禮貌」的社會道德觀,造成求婚者與被求婚者的權力控制關係呢?否則被求婚者點頭不是、不點頭也不是的窘迫,哪裡來的呢?
故事中的朱莉個性溫和,是個群我與社交關係經營極好的女孩,在偉凡用盡心思地選在跨年夜求婚,以及親友起鬨的氛圍下,對於應允求婚的猶豫,只能被她內心刻意地漠視,僅因她當下選擇符合眾人期待的行為模式,優先於聆聽內心的聲音。
在我處理的訴訟經驗中,類似戲劇性的追求模式,往往在日後面對婚姻紛爭或挫折時,也會採取較為戲劇性或者說非理性而極端、且擅長使用親友施壓等公審的方式,來處理自身的婚姻議題。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是浪漫的驚喜而已,有那麼嚴重嗎?倘若如此,那麼就當做一場惡作劇或遊戲吧。配合男主角和眾人的演出,當個低頭垂頸的美人點個頭,或學學戲鳳的臺詞,把「哥哥不在家,今天不賣酒」改個詞,「爸媽不在場,今天不點頭」,反正就是交往期間的調情,倒也不賴。別說這種心態和說法不尊重婚姻,因為求婚者給的尊重也就這麼多。
浪漫之外的現實
處理過那麼多的離婚案件,發現很多婚姻惡化的原因,都挺令人傻眼,至少在朱莉的故事中,讓我有一些無關永浴愛河但務實的思考。
●把婚禮當做企畫案來處理
大家都說情到濃時,不該分彼此;雙方父母也都說,只要小倆口幸福,婚禮隨意就好;這些話說得極有道理,但別太當真。因為婚禮的籌辦,包括聘金、聘禮、喜餅、紅包、結婚桌數、婚紗及蜜月等細節,都有可能讓你們先來場震撼教育。如果有爭執,女人認為男人不夠愛她,男人則認為女人金錢觀有問題,雙方家長則認為對方沒誠意。
說真的,大家都說不計較,但心裡都隨時在評價。日後翻起舊帳時,你們就會知道,其實你不記得的事,對方都牢記在心。就像偉凡罵出:「你和你媽媽當我是凱子。」這句話挺嚇人的,但我卻常在訴訟案件裡聽到這種對話。所以,建議大家也別表面端著大方,心裡卻敲著算盤,不如就把婚禮當做企畫案,理性的談清楚,老擺著「其實你應該懂我」的姿態,讓人猜來猜去,也挺沒意思的。
●兩人必須共同負擔婚姻家庭所帶來的一切
如果夫妻倆婚後繼續工作,那麼就一起負擔家庭開銷。請男人記得妻子和你一樣都在事業上打拚,別要她當個職業婦女,又要有全職家庭主婦的責任。也請女人既然要求當個現代女性,婚後維持經濟上獨立自主,就別總守著「男人應該完全負責養家」的傳統,要求男人支付所有家用。
倘若女人選擇當家庭主婦,也拜託男人別以為這個家都靠你養,當家庭主婦所犧牲的,比你、也比職業婦女還多。低成就又高風險,飯煮得好不好、家務事做得行不行,全憑男人回家給評價、給一句話。即便女人把家裡打點得很好,但就只有一樣犯了男人的禁忌,例如朱莉把偉凡的衣服拿去送洗,讓他隔日不能按計畫地穿上那件襯衫開會,她為家裡所有的付出便付諸流水,就只留下「妳真闊氣」的酸言酸語,一副「妳就是來討債」的評價。弄得妳必須要用從事公益、犧牲奉獻的心情來服務這個家或這個男人,自我創造「存在價值的成就感」,否則婚姻離幸福的定義相當遠。
家庭主婦真的是個高風險的職務,會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現今女人的學歷都不低,就業機會也不少,但因婚姻而離開追夢的機會,日後想要二度就業,便只有「高學歷、低職場經驗」的就職背景,失去了原有的社會競爭力。更別說因遇到婚姻危機而再度就業時,更只能遞出一張「高齡、高學歷、低職場經驗」的履歷表,而把自己陷於仰人鼻息、看人臉色的困境。
在此無意特別標榜女人當家庭主婦有多犧牲奉獻或危險,而是提醒,當女人主內、男人主外時,兩人是一起負擔與分享著家庭所帶來的一切,並沒有誰養誰的問題。
●婚前婚後的生活絕對大不同
此外,請不要執著於「他/她不如婚前」的想法,把「你/妳以前如何、現在如何」當口頭禪帶進婚姻。因為婚前婚後本來就該不一樣,姑且不論時空背景的不同,從情人轉變成夫妻關係,不僅身分不同了,還加進很多「姻親」關係的人。所以,當對方不再如婚前體貼溫柔,不是感情轉薄,也不是婚前騙局,而是每個人的耐心有限,總有鬆懈的時候。把婚前和婚後相處的時間及事情比一比,從比例原則來看,對方還好吧。
●培養自己幸福的能力
再者,請培養自己幸福的能力,別總用猜忌、質疑或嫌惡的態度塞滿自己的婚姻,像下了詛咒似地讓自己恐懼、不安或憤怒,就如同偉凡老質疑或嫌惡著朱莉,那種心態及言行既傷人也傷己。
當然,也別拿自己的原有生活習慣當做家庭生活方式的唯一標準,規訓或控制另一半要循著自己的模式來做,諸如你喜歡開窗戶,另一方不喜歡開窗戶;或者你喜歡用一條毛巾洗澡,另一半喜歡把洗臉和洗澡毛巾分開使用;你喜歡牙膏從底下擠,另一半喜歡隨意擠牙膏……這些都無關對與錯,別拿著自己喜好的標準指控別人的錯。用「控訴」來規訓另一方只能用你的標準,這對婚姻一點好處都沒有。
別以為這些雞毛蒜皮有什麼重要的。曾經處理過離婚個案,那男人就是指控妻子讓小孩吃泡麵還有交通違規來爭取子女監護權;還有個男人指控妻子把擦腳毛巾和其他衣服一起放到洗衣機,來當做離婚理由之一。而有些女人更因這些生活枝節而被高壓控管得無法喘息,以致身陷憂鬱,無法過正常生活。
●婚姻是一種溝通學
最後,婚姻就是一種溝通學,若能在婚前便進入諮商,把心中所有的疑慮及對婚姻生活的想像,都開誠佈公討論,並藉此學習聆聽與溝通,這總比感嘆愛情的善變,或者抱著婚後不如婚前甜蜜的焦慮,還更務實些。
善變是人生常態
如何接受善變是人生常態,讓心看得見遠方,是幸福很重要的課題。
世事本無常,一眨眼,風雲都有了變化,何況你我。雲起雲湧,花開花落,本是自然,心境一轉,連世界的顏色也都變了幾分。變化本是自然,自然得如空氣,即使歲月,也不曾挽留過一絲一毫的過往,你我又何須執著於曾經。
人生如旅途,或悲傷或喜樂,得也好,失也罷,縱然曾繪出一幅淒美如幻的愛情,深的刻骨銘心,就算悵然,留下的淚也將隨風而逝,又何須在淚中尋舊痕,添上新淚染紅妝。
不妨把淒美留在故事,將刻骨銘心留給歲月,便如一場風景,經過便好,讓心看見遠方。即便學不來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那般的瀟灑,至少把心放在遠方,等待下次生命風景,莫要辜負了自己的智慧和堅強。
(本文授權自好人出版/賴芳玉《好散,也是一種幸福》)
《好散,也是一種幸福》作者:賴芳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