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可靠的人?

如何成為可靠的人?
如何成為可靠的人?

如果你不是差勁到無可救藥,你的朋友裡一定至少有一個這樣的人:只要把事情交給他,你就放心。即使最後也不一定能達標完成,但只要他接手,至少這段時間你就可以安心地放下這件事。

我們都喜歡跟這樣的人做朋友,但很少有人想過自己成為這樣的人,讓別人更願意和自己結交,更願意與自己合作。

這樣的人或許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可靠。一個可靠的朋友不一定是你關係最好的朋友,但當事情涉及的利益重大,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會是他,因為感情好不代表能把事情做好。反過來想,如果你是別人心目中可靠的人,也一定能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

那麼「可靠」這種特質該如何養成?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不給過度預期

所有事情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試試就是試試,界限分明。

有重要機會的時候,不必過於謙遜,但若是受人之託,就不能因為想讓別人認為自己很厲害,於是先享受一波情緒上的優越感,進而給予他人過度的預期。

我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人,他給我的永遠是過度預期。我曾信任過他兩次,但最後幾乎沒有一件是真正成事的,當然我那兩次投入為數不小的資金也都打了水漂,後來這個人我就避而不見了。

如果一個人給你的是正確的預期,例如某件事不一定能做好、某個機會不一定能賺到錢、自己跟某個關鍵人並沒有那麼熟識等等,那麼就算虧損也好,沒成也罷,最多只是預期是否兌現的問題。

因此,別人判斷你是否可靠的重點在哪裡?不是最終的結果如何,而是結果是在預期之上還是預期之下。

讓對方獲得掌控感

當你跟人合作時,希望對方信任你、對你放心,你就得確保事情始終在對方的掌控之中。

有員工抱怨老闆不肯放手,其實原因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老闆認為員工不足以讓自己放心。作為員工,在接下目標任務之後,即使有一定的自主處理權限,但必須確保老闆始終能掌控整件事的全貌和完整進度。

與同事協作、受朋友之託也是如此,如實並即時地同步進度,能讓對方有即時而正確的預期。你是否曾經被人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完全不知道目的地何在,對方也沒有告訴你,當車子開了半小時後,你內心焦急得不得了,因為你不知道還需要多久,你在心裡不停地叨念「怎麼那麼遠」,其實再過五分鐘就到了。但若是你去過一次,第二次就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不管當下在哪條路上,你都清楚地知道還有多久能到,你知道目標並不遠。

這就是有「掌控感」和沒有「掌控感」的差別,職場上經典的好習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這樣的「術」,也是從讓對方有掌控感的底層邏輯中脫胎而來。

一個可靠的人,時時都能給予對方掌控感,讓對方可以根據現在的進度,從容不迫地安排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我常跟員工說,當同事有事找你時,無論你現在空不空,就算週末你正在逛街,手邊沒有電腦無法處理,也必須在收到訊息時立即告知情況,並附上「需要多久可以開始」以及「從開始到完成需要多久」,能夠繼續逛街,但一定要把掌控感給予對方,不能因為當下很難完成或當下不好回答就當沒看到。

置之不理的壞處是對方並不知道你是否收到訊息或已經開始,也不知道何時能收到你的進度回饋,於是他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行動判斷,到底是根據事情的緊急程度另尋他人,還是再等等。無法給予掌控感的人就會被認為「不可靠」,必定是合作中不受歡迎的一方,也會在自己不知情的狀況下失去很多機會。從長遠來看,一個人有沒有成功的機會,雖然跟運氣有關,但往往跟自己的關係更大。

可靠是一種整體氣質,它藏在可靠的人自己都不一定能注意到的習慣之中。你能說出朋友中誰比較可靠,但你不一定說得出他在什麼事情上讓你覺得很可靠。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的話,會忘記你做過的事,但不會忘記對你的整體感受,這種感受,是在一次次的交互中匯聚而成,你做事的習慣,最終會匯聚成一股氣質,影響到你能獲得的機會和未來的軌跡。

本文摘錄自《持續成功》, 好人出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