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失敗,你就會越來越成功

學會失敗,你就會越來越成功
學會失敗,你就會越來越成功

在《原子習慣》這本書裡,作者在書中用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來描述「成功前的失望之谷」現象,他說:「一塊冰塊放在一個低於零下的房間裡,從華氏26度開始慢慢上升,溫度上升至華氏27、28、29、30、31度,冰塊不為所動,然而,一到了華氏32度,冰塊就開始融化了。」

這個故事就像是我們對於人生階段的突破,也像是女演員布萊絲所提到的試鏡門檻,當你在華氏26度到31度時,我們感到迷惘,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我們覺得自己做的每一步都沒有終點、沒有進展,但冰塊會融化並不是突然且沒有根據的,而是透過26、27、28、29、30這樣慢慢升上去,每一度都是累積,每一度都是推使你突破瓶頸的合力,另外,我們也要先知道華式32度等於攝氏0度,如果沒有這樣的概念跟標準,你可能更會覺得這是一項遙遙無期且看不見終點的練習,如果你知道終點站是什麼或者有一個明確的衡量基準,那就如同賽跑看得見終點一樣,每一步的累積都會更加的踏實,也更知道自己每走一步,都實實在在的往目標前進著。

擁有一個數字或時間軸,能夠幫助你更有確定性的往前。如果你卡在有熱情、沒技能,且缺乏動力去磨練專業,我們便要學著去找到「加速成果」和「堅持下去」的方法。在前幾個章節中,我們知道學習一項新技術要找到對的人、對的方法和對的工具,現在,我們需要更完善的配套措施,讓你能夠「有感」自己在持續進步,進而更有毅力去完成你的學習之旅。

這三個重要元素分別是:持續請教、設計學習計畫、創造環境。

一、持續請教專業人士和持續進修

想要快速進步或持續進步的最快方式就是找一位適合你的教練。以滑雪為例,對於平時沒有在滑雪的人,難得到日韓或歐美旅行,可能都會想體驗一下滑雪的快感,這時我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請一個滑雪場的駐場專業教練,讓他帶你練習一小時,了解基本的動作和技巧,再到高一點的滑雪場去玩樂;另外一種是自行摸索,在一旁的初學者專區練習,花了幾個鐘頭熟悉之後,再到附近的初階滑雪區遊玩。

一直以來,我都是選擇第二個方式自己在旁邊摸索,我心想著自己會直排輪、也會滑冰,滑雪應該也難不倒我,而我也確實能夠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在初階與中階的滑雪場裡自由穿梭。然而,當我開始到難度比較高的滑雪點時,我發現平時那些小伎倆已經不夠用,它不能讓我快速煞車或快速閃避,雙腿的肌肉好像也使錯力,每每想要挑戰進階滑雪道都摔個東倒西歪。

為了不再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請了一位教練從最基本的基礎開始學起,短短一小時,我學會了快速煞車和平行併腿轉彎(這個技巧我練了超過72小時都練不好,只因為運用了錯誤的肌肉部位)。現在回想起來,我有點後悔自己耍小聰明,沒有在最一開始就請一個專業的教練,只要一小時和一點錢,也許我早就能夠在黑鑽石滑雪道暢遊了。(北美的滑雪道以顏色分等級,從簡單到困難的顏色代表分別為綠、藍、黑,而難度最高的滑雪道通常以一個黑色菱形作為標誌,因此有黑鑽石BlackDiamond之稱。)

當然,滑雪這個例子可能不是最合適的,畢竟一般人一年可能只能滑雪這麼一次,一次也只有幾個小時,因為滑雪的目的通常是玩耍和享樂,不會特別需要鑽研這項技術。但如果這是一項你未來會越來越常使用到,也有意想要將它訓練得更加專業,那向有經驗的人學習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世界級的球員、象棋選手、鋼琴家都有導師或教練,到底是因為他們是職業級選手,才需要有一個專業教練?還是就是因為他們持續擁有一個導師並且不斷地進修,才成為了世界級的代表?無論如何,這些專業人員都是以「對待職業」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專業技能,如果你能夠用同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熱情,就算你以往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技術透過不斷地請教和持續學習,你在三到五年內,絕對能夠站在與現在更不一樣的位置。

二、設計學習計畫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小時候在體育課測試800公尺(操場四圈)的跑步項目,雖然已經筋疲力盡,但是看到自己離終點線越來越近,好像又能推自己一把做最後衝刺,抵達終點線。其實我們做每一件事情,如果能看得見「目標」,是更容易堅持下去的,舉凡上面提到女明星布萊絲與冰塊融化的案例,就是因為知道「64次」或「華氏32度」這個依據,才能感受到自己是離目標越來越近,而不是遙遙無期的,堅持下去的意願也會提高。

因此,當你想要進行一個比較長期的項目(如建立個人品牌、創業、技能打造)你應該要去諮詢比你「前面」一點的前輩或導師,這樣你可以知道前三個月大概要有什麼樣的進度、至少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或要以什麼為主要目標,透過完善的學習計畫,你能夠規劃出適當的份量、適當的進度、以及適當的目標,如果這樣的學習計畫能夠具有挑戰,又不會讓你感到過於挫敗,那就能提高你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例如說,假設你能知道從60減到50公斤至少要花你六個月,你就不會在經過三個月後一直覺得「為什麼都還沒達到目標」。很常發生的情況是,我們一股腦兒的設定高過本身條件的目標,例如一月的第一個禮拜,你因為新年新希望而開始每週運動五天,可是你如果以前從來都沒有運動的習慣,那這樣的目標設定很有可能只會讓你三分鐘熱度,過了兩個月,又會回到原點,而技能累積絕對是需要一定的堅持,才能轉換成價值使他人願意買單。

因此,在設計學習計畫上,我建議你要去尋找有根據的時間軸或有參考依據的數據,找到能夠讓你參考、分配和規劃的輔助工具。

除此之外,我也建議你在學習上給予自己不同方案的選項,並依照難易度與當天的狀態去做不同的設計。我們以運動為例,也許A方案是重訊+有氧,總共一小時;B方案是慢跑半小時,C方案是健走2分鐘。假設某天你加班到非常晚,你可以選擇最簡單的C運動方案,如果某個週日你感到神清氣爽,那就可以選擇A方案。

在訂製學習計畫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學習計畫訂得強度太強、太死,我們每一天都沒有辦法去預測當天的身心靈狀況,適時給予自己的學習計畫一些彈性,不只能夠配合你當天能夠負荷的力道,也能夠進一步的推使自己,當然也就比較沒有放棄的理由啦。

三、選擇合適的環境或創造環境

為什麼把小孩送到美國學校,孩子的英語便更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進步?答案就是環境,而環境其實正是意味著「使用的密集度」。

在亞洲的教育環境中,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有將孩子送去補英文的習慣,然而,你會發現你可能補了一輩子的英語,遇到外國人還是有點怕怕的,這絕對不是因為你的英文老師教不好,也不是因為你不用功,而是你使用英語的密度和強度都不夠。

假設一個孩子一個禮拜補兩次英文,一次一小時,回家之後再做作業一小時,然後其它時間皆使用中文或台語,那他一週充其量使用英文的時間只有四到五小時,但是當你進入外語學校,你使用英文的密度就被迫從一周四小時,變成一天超過六小時,光是這樣的強度,就能夠迫使你有一定程度的成長。

因此,無論想要學什麼或磨練什麼樣的技能,除了請一個教練之外,更重要的加速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到合適的環境,或是自行創造密集度更高的環境,包括加入相關的集訓營、參與團體聚會、撰寫學習心得等,逼迫自己使用這項技能的強度和密度都足夠,這樣一來,你的技能當然能更快上軌道,更快開始提供價值,販賣專業。

所謂「學會失敗」其實指的是學會面對一定會碰到的關卡及應變的方式。無論你是嘗試什麼項目或累積什麼技能,我們一定會碰上心裡的自我懷疑與現實中的挑戰,而我認為,與其迴避這些挑戰,不如雙眼直視並展開雙臂的擁抱它。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我也發現這個過程與「越浪」很相似。越浪是衝浪時的一個小技巧,當我們把自己放在衝浪板上並且往更遠的海域前進時,眼睛就必須直盯著一波一波的浪花,並且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海浪會撞擊你的衝浪板,將你的衝浪板往下壓做出越過海浪的動作,與海浪正面交鋒並且一波一波的越過潺潺不息的浪花,如果我們不正視眼前的海浪,很可能就會在一個不小心的情況下被滅頂,或者衝浪板歪掉而整個翻船。

這些體驗雖然是有衝過浪的人才能稍微聽懂的,但無論如何,海浪來的時候,絕對不要背對它,我們要看著它、迎接它、越過它甚至是乘著它,這也許不是個最貼近你的案例,但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學學看衝浪,你便能體會到迎向挑戰究竟是什麼感覺。

本文摘錄自《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