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憑什麼,要問為什麼

不要問憑什麼,要問為什麼

不要問憑什麼,要問為什麼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

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告訴你,他的母親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董事。正是他母親,為他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國會議員,8歲就帶他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學習金融知識。

馬化騰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鹽田港上市公司董事,騰訊的第一筆投資來自李澤楷,李澤楷與鹽田港母公司是什麼關係無須多說。

整篇文章,作者一直試圖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這些人生贏家,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運氣又好,他們的成功,理所當然。而我之所以混得這麼慘,是因為爸媽不給力。人家憑什麼成功?投胎時,早已天注定!

的確,以上的故事是真的。但個人努力、打拚的成分,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嗎?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是見賢思齊,而是立刻找出一堆客觀原因,論證其優秀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隱密」?

又一次輕易與自己和解,最終坦然放下愧疚感,繼續安於現狀,真的是很多人慣有的邏輯。在成年人的世界,這樣的行為只是暴露了你可憐的自戀而已。你越擅長自我開解,就越會在泥沼裡原地踏步,最終和別人的差距只會越拉越遠。

「憑什麼」總掛嘴邊,會讓你無視缺陷、拒絕成長

心理學上將價值觀分成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抱持弱勢價值觀的人,最大特點是喜歡抱怨,習慣性質疑規則不合理。

我的內容編輯水青衣曾輔導過兩名作者,教她們寫文章並投稿某百萬級微信公眾帳號。兩個人的文字功底差不多,也都很勤勉。

但A比較固執,不太管該公眾帳號的風格,只喜歡按自己想法行文;B細心踏實,願意聽從指引,研究該公眾帳號平臺後不斷調整文章。最後B成功上稿。A不服氣,多次私訊水青衣,表達不甘心。

後來甚至直接開懟:「B那種水平都能上,憑什麼我不能上?是平臺有黑幕,還是你暗箱操作,把編輯介紹給她?」水青衣無奈的跟我說:「只要A沒上稿,就是平臺有問題,就意味著我處事不公。」職場上,這種思維方式比比皆是:

她就是靠著性別優勢啊,不然憑什麼做一樣的事,我只拿這點薪水?

公司制度肯定不合理啊,不然憑什麼我辛苦這麼多年,還在基層?

他肯定有裙帶關係啊,不然憑什麼同期進來,就他升職了?

凡事張口就是憑什麼,背後的實質情緒指向,是在抱怨規則不公平。如果承認公平,等於變相否定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於是,越抱著弱勢價值觀的人,就越不相信規則,也越會覺得凡是自己看不慣的事情背後,一定有什麼人在「搞鬼」,一定用了非正當的骯髒手段。

無論看什麼,都覺得大有問題,卻唯獨看不見自己的問題。長此以往,這只會讓你活在陰謀論中。恕我直言,這不是在拒絕他人,而是在拒絕讓自己成長。

與弱勢價值觀相比,強勢價值觀的人很少質疑規則,而且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於問「為什麼」。

中國說話達人選秀節目《奇葩說》第四季邀請了羅振宇做嘉賓,節目前兩期跟馬東、蔡康永相比,他的表現差強人意。羅振宇後來坦言,才來第一天,就感覺自己碎了。他不熟悉這個場合,也不適應這種表達方式,表現不好,情有可原。

這個時候,他可以有兩個選擇。選擇一即為回到《羅輯思維》,以老闆身分強迫員工說他辯得好,比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蔡康永都強,不過是節目的規則有問題。這樣,他就能快速找回心理平衡,繼續在原軌道上維護好自己的自尊和榮耀。

第二個選擇就是既然碎了,就要重建。仔細思索,為什麼別人比自己辯得好,好在哪裡?羅振宇的選擇是後者。他花大量時間,仔細研究每一個導師及選手的發言、邏輯和結構,認真總結,反覆練習。

後來,就有了第四季導師與前四屆冠軍對決時,他在第四辯位置,驚豔的力挽狂瀾,羅振宇就是典型的強勢價值觀秉持者。總習慣問憑什麼的人,不過是習慣自我安慰,替自己尋找不肯改變的藉口。能夠多問幾個為什麼,才能找到出路,持續刷新自己,盡快趕上優秀者的步伐。

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位置和高度

我經常聽到不少職場新人發表類似的言論:「我一個基層新人,月薪只有人民幣3,000元,憑什麼要做那麼多額外的事?我能按時上下班,就算對得起老闆了!」於是,這類新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只出手腳不出腦子。

從等價交換的角度來看,這沒什麼大礙,那些職場老人和你的主管、老闆,他們是利益既得者,處於相對強勢地位;相應的,你會把自己定位在弱勢位置。但所謂強勢與弱勢,從來都是動態的,與你當前所在的處境,並無直接關係。

靜雅在一家公司做經理助理,剛入職時月薪人民幣3,200元。她問自己:「為什麼有的同事入職不到兩年,就能月入破萬?」之後,她主動做一名業務很厲害的同事的副手,悉心學習研究,漸漸接手公司自媒體方面的商務、推廣、運營等工作,且上手飛快,做得有聲有色。一年半後,她如願拿到了破萬的月薪。

對現狀不滿是好事,但它應該成為我們奮鬥的動力,而不僅僅是抱怨的泉源。掉到弱勢價值觀的陷阱裡,總習慣以受害者身分自居,因當前的位置和待遇,禁錮住自己的思維,是很危險的。

這種思維一定會反過來,將你牢牢鎖死在現有位置上。不思改變,不求進取,只一心苦苦等待那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公平規則的到來,無疑是最大的妄念。位置從不決定心態,反之,心態才決定位置和你最終能到達的高度。

馬東的米未公司門口,掛著一條標語:「感覺疼的時候,你正在成長。」當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疼痛的時候,少說點憑什麼,少一點對規則的抱怨。反過來,多問為什麼,多分析問題,嘗試接納規則,才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認知格局。

不妄自菲薄、不蓄意詆毀、不自我寬慰,不要那麼輕易就跟自己再一次達成和解。請記住,要跟自己較勁。對自我都能勇敢下狠手,前景不會差。擅長跟自己抬槓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本文摘錄自《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