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鐘工作法 ─ 人真的可以三頭六臂嗎?

番茄鐘工作法到底多小的時間切片、多快的切換速度,是人腦最佳的工作頻率?

番茄鐘工作法─人真的可以三頭六臂嗎?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正在準備第二天會議的演講稿,一位朋友打電話過來向你大吐苦水,你不得不一邊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吃幾口快要冷掉的午餐。這時,電腦螢幕上跳出信件訊息,你順手點開,發現居然是個搞笑段子,你忍住不笑出聲來讓朋友聽見。關掉信件,掛斷電話之後,再回到演講稿上來,卻發現腦子一片空白,只好鬱悶地喝了口湯……

我們常常夢想自己有三頭六臂,或者能像電腦一樣,同時處理好幾項任務。人真的可以三頭六臂嗎?真的可以同時處理好幾項任務嗎?

學過計算機原理的人都知道,電腦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其實是把CPU的計算時間切成足夠小的時間切片,然後快速地輪流使用而已。也就是說,所謂的「多任務」,其實是高速切換的單任務。比如我的筆記型電腦,它把一秒鐘切成二十二億份,供各個軟體輪流使用,切換的速度快到讓人完全感覺不出來。

那麼人腦呢?人腦中有一個叫「丘腦網狀核」(reticular thalamic nucleus)的組織,其作用和電腦的任務切換機一樣。當然,人腦切換任務的效率遠不如電腦。假設一個人正在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突然被電話打斷,哪怕只打斷一分鐘,他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至少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也就是說,人腦每一次切換任務,都有可觀的時間成本。三頭六臂式的多任務模式不但不會節省時間,還會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
於是,很多人都在研究,到底多小的時間切片、多快的切換速度,是人腦最佳的工作頻率。一九九二年,法蘭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Cirillo)發明了「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鐘工作法就是指把人腦當作CPU,切割成以三十分鐘為單位的時間切片—每次集中精力工作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因為可以用廚房常用的番茄鐘來計時,所以被稱為「番茄鐘工作法」。

從時間管理的角度看,番茄鐘工作法其實就是用合適的時間顆粒度來保證注意力的專注度,節省任務切換導致的時間浪費。

具體怎麼做呢?非常簡單,買個番茄鐘(蘋果鐘、西瓜鐘都行),然後坐到桌前,從GTD的「下一步行動」目錄中,拿出一件事情來,就可以立刻嘗試番茄工作法了。為了獲得最好的效果,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防止被打斷。

一次打斷會帶來兩次大腦任務切換,一來一回可能就會浪費幾分鐘。番茄工作法的關鍵是防止被打斷,全神貫注二十五分鐘。

最被動的打斷往往來自電話。你可以關掉手機,或者設置成勿擾模式,只允許老闆、家人的電話打進來。把簡訊設置成自動回覆:「現在正忙,稍後給您回電。謝謝。」要是老闆真的打電話來呢?接通之後,如果不是急事,可以禮貌地說:「老闆,我知道了,我三十分鐘後回覆您可以嗎?」

最誘人的打斷來自LINE。關閉LINE和所有App的提醒功能。那些動不動就叮一下、震一下、亮一下螢幕,而且還不能關閉的App,我一律卸載。

最難防的打斷來自自己。有時候,一件事情會突然出現在我們腦海中。比如想起忘記訂火車票,或者冒出來一個靈感。你可以放一張紙在手邊,或者打開電腦上的記事本,快速地用幾個字記下這件事情,然後把它清除出大腦,繼續專注二十五分鐘。必須堅決拒絕打斷,否則就不要拿出番茄鐘。

第二,努力進入心流體驗。

心流體驗是一種忘我的狀態—某人才思泉湧,通常半小時過去了,他覺得就像過了幾分鐘一樣。努力讓自己進入心流體驗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怎麼進入心流體驗? 絕對安靜也許並不能幫助每個人進入心流體驗。相反,在一些背景音下,比如流水聲、下雨聲、風聲、咖啡廳的喧嘩聲,甚至是電視機的雪花音,很多人更容易專注。如果你需要這些背景音的話,可以在手機下載一個叫「白噪音」的App。

另外,半小時對於心流體驗來說或許不夠。這也是很多人批評番茄鐘工作法的地方。強制性地設置每半小時一個番茄鐘,會粗暴地打斷心流,休息五分鐘之後,可能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我個人的做法是:設置「二十五加五」的小番茄和「五十加十」的大番茄。處理雜事用小番茄;在寫作時用大番茄。

第三,要專注,也要休息。

用電腦時間長了,電腦會發燙;用大腦時間長了,大腦也會發燙。所以,要保證番茄鐘之間的休息時間。另外,專注可能讓人限於局部,休息則有助於把人拉回到全局。

番茄鐘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把人腦當成CPU,切割成以三十分鐘為單位的時間切片,每次集中精力工作二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這是一種用合適的時間顆粒度來保證注意力專注度的工作方法。執行番茄鐘工作法時,有幾點須注意:第一,防止被打斷;第二,努力進入心流體驗;第三,要專注,也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