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商派」寫作心法─如何寫出好課程

「五商派」寫作心法─如何寫出好課程

寫作時要盡量提供how的價值感,要把文字切割到讓對方醍醐灌頂式的理解,想像對面坐著讀者,時刻關注對方怎麼看。

「五商派」寫作心法─如何寫出好課程

和演講幾乎同等重要的另一種跨層級、大功率、穿透人心的廣播式溝通工具,是寫作。如果說演講是一種同步的、情感豐富的溝通工具,那麼寫作就是一種異步的、無損傳播的溝通工具。演講在現場時影響更深,寫作在時空上影響更遠。這兩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是一個人施展自身影響力的重要載體。

應該怎麼練習寫作呢?寫作作為一種「武功」,門派林立。在這裡,我以課程寫作為例,講述「五商派」寫作能力的三大心法:價值感、結構感和對象感。

第一,價值感。

我把課程文章分為三類: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

寫what類課程相對容易,比如解釋一個概念:什麼是「沉沒成本」。寫why類課程要難一些,需要連繫動機:我為什麼要理解沉沒成本。寫how類課程最難,要和實際應用掛鉤:我怎麼做才能利用沉沒成本,並因此獲益。

why比what有價值感,how比why有價值感。寫作之前,作者要想清楚:是打算讓讀者帶著what離開,還是帶著why或者how離開?有沒有打算付出數倍的努力,逼死自己,提供最難的how的價值?

第二,結構感。

一個不克制自己表達欲的人,寫不好課程。為什麼?因為寫作的內核是關注對方怎麼看,而不是自己怎麼寫。優秀的文章是讀者的盛宴,而不是作者表達欲的滿足。願意壓制自己痛快淋漓的表達,用「結構感」這把手術刀,把文字切割到能讓讀者獲得醍醐灌頂式的啟發,才是好作者。

我以《5分鐘商學院》這個課程為例,講解如何在短短五分鐘內使用「起承轉合五步法」的寫作結構。

第一步,場景導入。我幾乎不會用劉備、歐巴馬(Obama)這類人物開場,因為他們離讀者太遠。我會這麼開場:最近工作愈來愈吃力,想退卻,但是孩子在讀學費高昂的國際學校;店裡的衣服已經很便宜了,可客戶還是嫌貴不肯買……發生在讀者身邊的事,最容易使其產生代入感,這就是場景導入。通過場景導入,請求讀者再給我三十秒,繼續聽下去。

第二步,打破認知。在這個場景下,應該怎麼辦? 這麼做嗎? 不對。那麼做嗎? 也不對。「都不對」就是打破認知,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好奇:到底怎麼做才對呢? 這時,讀者或許會慷慨地賜予我兩分鐘:「那聽你說說看吧。」

第三步,核心邏輯。終於要講核心邏輯了,但是,光講道理,讀者不愛看,要用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案例帶出邏輯。比如,我會先講「二戰」時盟軍和德軍的故事,最後提煉「這就是倖存者偏誤」。一定要寓教於樂,服務讀者,讓他們「龍顏大悅」:「太享受了,而且你說得很對。那我再給你兩分鐘,讓你接著說。」

第四步,舉一反三。不知不覺,我已經把what 和why 講完了,接下來要講最難但最有用的how。「應該如何避免倖存者偏誤?」列出一、二、三。「應該如何利用倖存者偏誤呢?」也列出一、二、三。這樣,讀者就能夠帶著巨大的價值離開了。

第五步,回顧總結。讀者看了五分鐘,太辛苦了。這時,作者要再用三十秒回顧總結一下要點:用一兩句話把所有要點說清楚,重新強化概念,提煉金句,幫助讀者把概念存放到大腦中最合適的地方。

第三,對象感。

寫作相對於演講,損失了現場感。為了還原現場感、傳遞情緒,作者要掌握一個重要的心法:對象感。想像自己不是對著電腦,而是在與每一個讀者面對面地交談。

具體怎麼做?如果你注意過《5分鐘商學院》的用詞,就會發現很多這樣的表述:「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想請問你……」我會克制用「大家」這個詞,而是盡量用「你」,以營造對象感。

除了用「你」之外,用詞還需要適當口語化。比如,「好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這個「好了」,就是口語化表達,會讓讀者覺得我在和他交談,而不是對著鏡子演講。這就是對象感,和演員對著鏡頭表演時,想像自己正對著觀眾,是一個道理。

要注意一點:我談的寫作,不是讓你成為文學巨匠,而是為了準確傳遞訊息,並獲得最大程度的接受。

「五商派」寫作心法 作為一種商業溝通的工具,寫作有很多門派。「五商派」的三大寫作心法是:價值感、結構感和對象感。用價值感要求自己,用結構感切割文字,用對象感伺候讀者,才是好的「五商派」作者。

出處:《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基礎:強化自我領導力,建構超群思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