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螞蟻效應 ─ 懶,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

懶螞蟻效應 ─ 懶,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有位老闆喜歡每天在辦公室閒晃幾圈,美其名曰「走動式管理」。有一次,老闆又在辦公室閒晃,他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在拚命地敲鍵盤,但是有一個員工時而靜靜地閉目養神,時而端著咖啡望著窗外發呆,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老闆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員工一定在偷懶!回到辦公室,老闆立刻讓人力資源部查了一下這位員工最近的績效,卻驚訝地發現:他的績效居然名列前茅!

不要感到驚訝,老闆應該為擁有一隻「懶螞蟻」感到驚喜才對。

什麼叫懶螞蟻?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他們把螞蟻分為三個小組,每組三十隻,觀察它們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工作,尋找、搬運食物,但卻有少部分螞蟻好像整天無所事事一樣地東張西望。

研究人員在這群螞蟻身上做了標記,並把它們稱為懶螞蟻,接著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有趣的是,這時候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突然都不知所措,而懶螞蟻卻挺身而出,帶領其他螞蟻向牠們偵察到的其他食物轉移。

原來,這些懶螞蟻看似無所事事、東張西望,其實是在偵察和研究,不斷探索新的食物來源。當整個組織遇到食物危機時,牠們立刻就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帶領大家度過危機。
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勤於動腦。

對應到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在用人時,也要懂得善用懶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經常引用這樣一句話:我通常會分配懶惰的人去做艱難的工作,因為他的懶惰會促使他尋找簡單的方法來完成這項任務。

很多人對懶螞蟻效應有個誤解,覺得這種人是因為懶於雜務,所以勤於動腦,愈懶愈聰明。其實恰恰相反,他們是因為勤於動腦,所以無暇顧及其他,才會懶於雜務。不能顛倒因果。

臉書創始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衣櫃裡,有十幾件一模樣的灰色T恤。很多人感慨地說,就是因為他懶到連衣服都懶得換,所以成功了。其實相反,因為他勤奮,甚至勤奮到連每天穿什麼衣服都沒時間想,所以才會成功。

同樣的道理,很多成功人士的桌上很亂,不是因為他們懶得收拾,而是因為勤奮得沒時間收拾。

那麼,作為一個管理者,在用人策略上,如何利用懶螞蟻效應呢?

企業在用人時,既要選擇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的勤螞蟻,也要任用運籌帷幄,對大事、大方向保持清晰頭腦的懶螞蟻。不能僅僅強調務實,也不能把勤奮做事等同於務實。我非常喜歡雷軍講過的一句話: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具體來說,管理者要著重培養幾個領域的懶螞蟻。

第一,戰略領域。

兩千年前,中國人就把懶螞蟻效應用在管理國家上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就是一種典型的應用。門客、幕僚、謀士、軍師,在今天來看,就是戰略顧問。比如,著名的孟嘗君得到以懶出名的門客—「戰略顧問」馮諼的幫助,最終「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

對應到公司裡,戰略規畫部、市場分析部、客戶研究部,都是看似很不務實的懶螞蟻,卻會在關鍵時刻給管理者很大的幫助。

第二,研發領域。

微軟在全球有四個研究院,研究院裡都是一些真正的專家,比如李開復、張亞勤、沈向洋等。他們研究的都是「一顆小石子落在水面上,波紋會怎麼擴散」這樣的問題,很不務實。但正是這些看似不切實際的研究,最終不斷轉化到產品中,產生了巨大的價值。

華為有個「2012實驗室」,專門研究黑科技,比如手機晶片。人們不知道這群懶螞蟻在幹什麼、有什麼用,直到智慧手機大戰來臨,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扛起大旗,使華為獲得了巨大成功。

懶螞蟻效應 企業裡通常有一群人,懶於雜務,但勤於動腦。管理者要善用這群人,他們在關鍵時刻會發揮重要價值,比如戰略領域、研發領域。記住:懶,是因為勤奮到沒時間。

以上內容由寶鼎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每個人的商學院・管理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