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八個供應商孕育的iPhone──貿易赤字的誤導

七四八個供應商孕育的iPhone──貿易赤字的誤導

我們大多以為iPhone是美國設計、中國組裝,接著再以船運橫跨太平洋送回自己的手上,不過實情遠遠更複雜。從一開始,蘋果就仰賴人類史上全球價值鏈裡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來打造理想中的iPhone。二○一三年,攝影記者大衛.伯瑞達(David Berrada)與《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編輯大衛.韋騰(David Wertime)合作,想畫出iPhone繞遍地球的生產線地圖。

最後標出位於十幾個國家,共七百四十八個iPhone供應商,遍布澳洲、菲律賓、以色列、法國到巴西等國。只要手腕輕輕一轉,就能讓螢幕從平行轉為垂直向的陀螺儀呢?這個技術則來自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該公司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生產設備則位於義大利與法國。讓手機能理解並解讀你的動作,比如用於健身追蹤應用程式,或在閒置時能自動轉為省電模式的晶片呢?則是位於荷蘭的恩智浦(NXP)半導體製造商的智慧結晶。

為了造就近乎完美螢幕,使用的薄如紙片、抗光反射、抗刮痕的玻璃呢?這是康寧玻璃(Corning)的產品,該公司早在美國南北戰爭前成立,位於紐約州西部人口僅一萬一千人的小鎮裡。要是少了一種稱為「鉭」的稀土元素,你的手機根本無法運作,這種金屬粉末能儲存極高電荷,是讓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現代裝置能順利運作的電路板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鉭取自稀少黝黑的鈳鉭鐵礦,通常是透過盧安達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勞工,在血汗的工作環境中手工提煉。近年來,蘋果和其他公司受到愈來愈多的監督壓力,要求公司確保使用的鉭礦是取自符合基本人權標準的礦場。雖然這方面還有許多改進空間,不過開採鉭礦的例子已經足以說明,貿易的道德面和經濟面可能多麼複雜。

我們知道透過影響供需,貿易讓許多產品更便宜耐用、更具創意或更容易取得。如前所述,貿易讓你我的衣服標價更低、創造更多耐久的汽車零件,還讓我們在冬天也吃得到藍莓。但是貿易對智慧型手機及其他裝置的影響卻更深遠:正是因為貿易結合各國的科技與資源,才讓這些產品化為可能。美製影音晶片、韓製電池、剛果礦產、日製鏡頭、德製加速度計|iPhone大概是人類史上至今為止最國際化的產品。隨著貿易日益開放、便利,iPhone也讓我們得以窺見未來產品的可能發展。就許多層面來說,全球經濟目前仍處於學步階段,人類才剛開始體會,各國龍頭企業如果攜手合作,將能締造何等成就。事實上當來自數十國的幾千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貢獻一己之力,能夠成就什麼奇蹟仍是未知,在新興技術上尤其令人期待。

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著作《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中,辯證他幾年前曾在《紐約時報》提出的理論。該項理論俗稱「金色拱門理論」(Golden Arches Theory),用佛里曼的話來說,他認為「從來沒有兩個各自都有麥當勞的國家彼此開戰,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麥當勞」。如同常說的,理論支撐不了多久就破功了。《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出版,短短幾週後,熱愛快樂兒童餐的北約國家開始對南斯拉夫發動空襲,摧毀貝爾格勒(Belgrade)裡好幾家麥當勞,佛里曼的理論也壽終正寢。之後其他多場衝突也一再讓金色拱門理論站不住腳,一九八九年美國入侵巴拿馬,推翻曼紐.諾瑞嘉(Manuel Noriega)政權就是一個例子,一如二○○六年以色列與黎巴嫩開戰、二○一四年俄羅斯進軍烏克蘭,這些衝突雙方的境內都各有好幾家麥當勞。

佛里曼最後更新理論,把麥當勞換成戴爾(Dell)這家總部設於德州的電腦公司。看來兩個國家口味一致、都愛國際化漢堡是不夠的,想真正維持和平,各國還得經營更密切的經濟關係才行。具體來說,戴爾理論(Dell Theory)主張,「只要兩國都是像戴爾這樣全球重要生產鏈的一部分,就不會彼此開戰,因為兩者都處於同一條生產鏈中」;也就是說,真正讓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的,不是能否取得速食店、沃爾瑪等這樣的全球資本主義產物,而是能夠身為投入生產的其中一員,或是說能從中分一杯羹。

當一國的經濟表現,有好一部分取決於身處另一國的勞工是否成功時,政府在破壞太「蘋」盛世前,無論是出兵開戰或激怒彼此,就會多思考一下,因為代價太高了。美國與中國經濟在價值鏈裡是如此緊密相扣,足以避免紛爭加劇,除了最近的口水戰外。相較之下,美國和其他國家,如土耳其,在價值鏈、觀光業、青年學子異地深造等方面的連結就沒有這麼深。如此一來,我相信美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就脆弱許多。全球價值鏈能幫助國家之間的關係不致脫序,但也能使開發中國家依賴大型外資公司,以致引發剝削。

沒有人知道佛里曼的戴爾理論長期來說能否成立,畢竟維持國際秩序,靠的不只是經濟。但隨著iPhone這樣的產品持續發展、進入你我生活之中,我們實在應該想想這些龐大的全球生產鏈,會如何影響自己與世界各地人群的關係。這是一把雙面刃,和他國經濟與共能確保邦誼穩固,但是同時一旦太依賴這樣的連結,就很可能忽略在一般情況下會出聲譴責的負面行為。

綜觀歷史,美國對事件的反應不一,例如在人權議題上,如果加害方碰巧是我們高度依存的經濟體,對其政府的反應會大不相同。換一個方式來說,如果我要靠你賣石油給我,或是為我組裝電腦,較可能對雙方意見分歧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較於全球價值鏈的正面成就,諸如少一點戰爭、促進經濟夥伴國家間的彼此了解和包容,前述的負面後果是否弊大於利,實在不好說,但在考量iPhone與貿易帶來的整體長期效應時,應該利弊併陳才對。

以上內容由商周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平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