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再也沒有必要學外語
YouTube是能讓頭腦放空並享受的進化版電視。
電視的特性,就是轉台找到看起來有趣的頻道時,便會發楞緊盯著節目。
而眾多的YouTuber則是以成為類似電視明星的地位為目標,每個人都試圖讓觀眾覺得有趣而日復一日地上傳影片。
但是,若要說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或許屆時日本已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以活躍的YouTuber 之姿殘存下來。當然,「無法殘存」指的並不是死亡,而是在金錢、知名度上獲得極大成功的可能性―雖然不能說是零,但也是低得可憐。
現在知名的YouTuber 幾乎都會在十年後消失,而試圖加入戰局的新起之秀也寥寥無幾,應該就是屆時的情景吧。
為什麼我能這麼說呢?
大家應該還對2016年PICO太郎的爆紅記憶猶新吧。雖然PICO太郎是日本人,但他爆紅的契機卻是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在推特發文,還被國外媒體報導等事。這代表不懂日語的全世界的人,都沉迷於PICO太郎的影片。
現在知名的YouTuber,幾乎都會在十年後消失。
同樣地,就算不懂外語,我們一樣也能享受著貓狗的影片或隕石墜落的衝擊影像等國外的內容產物。要是在以前,這些影像必須在電視臺播放後才能觀看,但現在只要透過推特或YouTube,任何人都能馬上看到。
若是只靠畫面就能傳達的內容產物,根本就不會有人在乎「這原本是在哪個國家製作的?」只要是如同PICO太郎一般無關言語的特技,就能讓全世界的人沉迷其中。
「可是,只要內容再複雜一點,不瞭解它的語言就無法享受了嘛。」
然而,顛覆這項常識的,是機器翻譯的進步。不久之前,谷歌翻譯將存じ上げません(我不知道)翻譯為Zonjiage not,慘遭網友當成哏玩弄。但是,現在就商務文書的領域而言,谷歌翻譯已能用比人類翻譯者壓倒性快速的效率進行翻譯。除了機器翻譯,語音辨識技術也同時進展神速,甚至出現了能夠即時翻譯簡單會話的APP。
Amazon Echo或Google Home等稱作「智能音箱」的裝置也開始普及了。只要對放在客廳的智能音箱說話:「購入可口可樂」,Amazon就會將可口可樂送達。這些事情已化為現實,但Amazon或谷歌想販賣智慧音箱的最大目的,應該是要累積資料吧。
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都設有語音辨識功能,但我們仍會對在他人面前對智慧型手機說出「告訴我今天的行程」感到排斥。不過若是在自家客廳,對機器說話的排斥感就會減少。若是智慧音箱,應該能比以前更輕易地收集人們說出的言語資料吧。只要如此累積言語的數據,就能進一步提升機器翻譯或語音辨識的精準度。
由於日本人對英語抱有自卑感,因此儘管是不太需要用到英語的人也會認為「該去學英語會話」;但十年後大概除了部分的人之外,多數人應該根本就沒有需要學外語了。十年後若是有人還在學外語,理由應該是「為了得知外語的思維方式」。如同「理解女人心/男人心」一般,他們會為了更深入理解「美國人心」、「義大利人心」而學習外語。
十年後若是有人還在學外語,理由應該是「為了得知外語的思維方式」。
但是,就算沒有完全理解女人心也還是能和女生說話吧。就算不懂美國人的心,運用機器翻譯和美國人說話,應該也會變得理所當然。
稍微離題提一下,我想就連「搞不懂美國人心!」、「搞不懂義大利人心!」的問題,遲早也能透過「個人代理」解決。就算十年後還無法辦到,但大概在20、30年後就能解決了。
請將這兒所說的個人代理,想成是分配給每一個人的祕書,也就是近似於禮賓人員的存在。
科幻作家星新一的極短篇作品〈肩上祕書〉裡出現了一種鸚鵡型機器人。只要向停在自己肩上的機器人說出想講的話,機器人就會依照時間、地點、情境來轉換內容,並告知對方。
舉例來說,推銷員只要跟機器人說:「給我買下××」,這個機器人就會詳盡而客氣地向對方傳達商品內容。對方肩上的機器人則會轉述簡化內容:「他叫你買下××」。當客人說:「不需要」,機器人就會做出得體的婉拒,而推銷員的機器人會翻譯簡述:「看來他不需要」……
或許30年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會做「直接和他人說話」這種充滿壓力的事了。
以上內容由寶鼎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8 三大法則預測未來媒體、娛樂、社會價值變化,發掘明日的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