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走路的姿勢,就能改善肩頸腰背疼痛

改變走路的姿勢,就能改善肩頸腰背疼痛

正確的走路姿勢是奠基在正確的站姿上,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量身高,身體向上延伸」,在這樣的意念下,將上半身放輕鬆,重量放在髖關節, 從臀部的收縮開始,透過全身筋膜的彈性跟地球借力量,而且應該用全身筋膜的彈性走路,而非只是用關節在走路,同時依循腳跟、腳掌、腳趾頭這樣的重心轉移順序向前推進。

人類是直立的動物,因為心臟位置高,當血液到下肢時,必須藉走路過程中的幫浦作用才能將血液打上去;而且人類的腳掌跟動物不一樣,動物的腳掌有脂肪墊,具有避震減震的功能,但人類的腳掌是足弓,沒有很多脂肪,人類必須藉由足弓的弧度與彈性,像彈弓一樣,腳掌踩下去後以反作用力回彈上來。在路上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老人家並沒有用正確方式走路,尤其在醫院門口,可以看到很多生病的老人家駝著背、雙肩下垂,走路時是雙腳拖著地面,沒有從地面回彈上來的力量,這樣的走路方式就是以駝背站姿為基礎的鬆垮走姿,既沒有意念,也不具動力,走得無精打采,像是很不情願走路。此時全身肌肉筋膜失去作用,缺乏足夠的張力與彈性,導致腰椎關節、膝關節都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耗費能量,愈走愈累。

行走時,地心引力的作用會讓你身體的重量整個往下,壓迫在頸部、腰椎及膝蓋,雖然你覺得輕鬆不費力,但當你的肌肉沒有對身體負起責任時,你的骨頭、關節、韌帶,包括髖關節、腰椎及椎間盤,就受到很大的壓迫,時間久了就出現腰椎疼痛、肩膀酸痛等症狀。

另外,駝背走姿讓身體是搖擺的,膝蓋還會承受很多橫向的力量,造成膝蓋磨損。走姿正確,才能解救長期被壓迫的脊椎。

以「球充飽了氣」的方式行走

請用球來想像走路的施力方式。球沒有氣,丟到地上是彈不回來的,球充飽了氣,往下打到地面才會彈回來。不正確的走路方式就像沒有氣的球,結構鬆垮。當一個人結構鬆鬆垮垮,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球一樣。

再用沙子做比喻。沙地鬆軟,當你用力踩下去時,沙地無法產生反作用力,因此走在沙地上會比走在一般路面上費力;反過來說,如果你的身體鬆垮如散沙,那麼走在堅實的路面上,你跟路面也沒辦法互相產生作用力。

所以走路時,身體應該是在垂直延伸的狀態下,像充飽氣的球,落到地面回彈起來。

當我們學會正確的行走方式,就能避免用「關節」走路,而是用全身的筋膜彈性來走路,除了能用好姿勢保護脊椎與膝蓋之外,還可以節能省力,提高走路效率。當你以輕快優雅的步伐行走在路上,姿勢靈巧、精神十足,你將成為馬路上的一道風景!

以上內容由時報出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好姿勢,救自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