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習沒效果?你該思考的「學習的假象」

為什麼學習沒效果?你該思考的「學習的假象」
圖片來源/pixaby

1.

在網上,你訂閱了十多個專欄。但凡誰來講課,你都買來聽聽。

你還買了幾十本書,每本都是乾貨滿滿,據說可以令你有所提升。

你還預約了好多講座。下載了一堆公開課。你註冊了許多學習網站,有時間就聽直播,沒時間你告訴自己也要聽錄播。你還下載了好多App,決心把英語搞定……為學習花費這麼多,為什麼還是那麼焦慮,生活還是沒有任何改變,還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以上是許多人在學習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原因很簡單,他們混淆了一個概念:消費等於學習。

這個時代,有太多人充滿著知識焦慮,他們選擇了用自己的收入去購買一部分知識,從而改變命運。

但千萬別忘了,消費只是第一步,消費不代表學習,學習就是學習,消費是門檻,學習才是核心。

就好像我在當老師時,一位學生和我的奇葩對話:

學生:「老師,為什麼報了你們的課,我還是沒有考過四六級?」
我問:「對啊,你覺得為什麼呢?」
學生:「可能是因為我沒聽吧。」

2
你知道世界上第二高的峰是什麼。

你知道什麼劇又火了。

你知道相對論是怎麼回事。

你知道誰又出軌了,誰又結婚了。

你知道東知道西,可是,知道這麼多怎麼沒用呢?

這是學習的第二個假象:認為知道等於知識。

其實不是,知道就是知道,只要不能變成實用的,變成知識晶體的,都不能算作知識。

知道了一堆,有些只是話題,有些連話題都稱不上。

我第一次去波士頓時,我姐姐在波士頓已經兩年了,她帶我逛城市的著名建築,在介紹那些景點時,她口若懸河,我卻後背冒著冷汗:這些東西,我在書裡都讀過,為什麼見到後卻全然不知呢?

後來我明白,我只是知道這些知識,從未想過何處會用到它們,從來沒想到這些在腦子裡只是知識碎片,而不是知識晶體。

那些知道的東西,都像碎片一樣占據在腦子裡,只有結成晶體的,才是有用的。知識晶體這個詞,最先來自斯坦諾維奇的《超越智商》,裡面講,我們要學會把知識進行遷移、聯繫、總結、輸出,當你發現這些訊息成了塊,也就完成了從資訊到知識的轉變。

3

再來分享第三個假象。

在我們考蟲平台上,曾經進行過一個統計,聽直播的同學比聽錄播的同學,四六級考試通過率足足高了五十%。難道直播和錄播講的內容不一樣? 難道直播會多一些和老師互動的機會嗎? 都不是。

再舉個例子,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十分好學,他看到別人學吉他,自己立刻去學吉他;看見別人報了課程,自己立刻也報了一個;看到別人訂了個專欄,自己也馬上跟上。

可是,他們學習的效果總是不好,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他們是因為恐慌而學習,並不是因為需要而學習。

這就是學習的第三大假象: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要重要得多。

看直播和看錄播的同學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直播時,你決定不了開課時間,只能提前準備,端坐在電腦前準時上課。

這樣積極的狀態下效果往往好很多,只要你告訴自己可以聽錄播,就會永遠地拖延下去,直到考前。

主動學習的優勢,在於有明確的目標。

比如我表達能力提高最快的時候就是當老師的那段日子,因為每天都要講課,所以逼著我不停地讀書,逼著我不停地表達,也逼著我不停地學習,用輸出倒逼輸入。我無路可退,重要的是,這種學習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

所以,那些喜歡思考的人,往往學得更好。那些喜歡發問的人,往往學得更快。那些喜歡表達的人,往往學得更深。因為,這些都是主動學習。

4

學習的最後一個盲點,是關於堅持。

我寫過一篇文章─ ─〈如何在一年裡成為一個強者〉。其實裡面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堅持」。

所有的學習,都是堅持。

我從初中時開始學英語,直到今天,已經十多年。在讀軍校時每天都拿半小時堅持早讀,堅持對著空教室練習演講,三年下來,我拿了北京市英語演講比賽的季軍。後來我問了許多行業中的高手,他們都是一群聰明人用笨工夫,拚命過著每一天,堅持寫作,堅持健身,堅持唱歌。

剛開始,他們靠著毅力堅持,後來就習慣了堅持,也就沒那麼費力了。

起初覺得有進步,後來就變成了能力和技能,如影隨形地伴隨左右,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堅持,是所有美好的來源,它很慢,但無比真實。

以上內容由今周刊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