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長尾效應:25、35、45的生涯落點

人生的長尾效應:25、35、45的生涯落點
(圖片來源:pixabay)

建立職涯計劃之前,你需要藉由一些運算來協助你建立正確的思維。

用六十二扣除你現在的歲數

這個數字就是你距離退休前還要經歷的職涯長度。如果今天你才二十多歲,表示還有將近三十五年的時間要用在職場中打拚。許多人認為, 自己的職涯大多會在四十歲時就走到終點,但事實卻是即使已經四十歲了,甚至連職涯中途都還沒走到,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職涯的長度。

精通一件事需要多少時間?

麥爾坎.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的著作《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限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寫到,他曾研究各領域中的佼佼者,包括體育、音樂、藝術和商業領域,估算出大約需要一萬小時的密集練習與排演,才有可能真的精通某項技能,如同葛拉威爾所觀察到的:

「一旦音樂家有足夠的能力進入頂尖音樂學院,能區分其高下的因素就只剩下努力程度的不同。人上之人光是努力是不夠的,而是要比任何人都加倍努力才行。成就是天分與準備的總和,練習從來都不是你表現好時所做的事,而是你所付出的努力造就了你的成功。」

關鍵在於,與生俱來的天分是完全不夠的,不論你的IQ有多高或是擁有多少天賦,成功都需要經歷艱難的努力過程與超乎想像的時間去琢磨,放眼看看你所感興趣的產業,研究一下別人的事業軌跡。小野二郎(JiroOno)被公認為是世界頂尖的壽司師傅之一,他規定學徒在還沒花上十年精進刀工之前,都不能有機會下廚。當你愈了解自己想要學到的技能,愈需要好好準備,為職涯做出最佳選擇,將成功無限長遠擴展。

四十歲後,還能累積多少個人財富?

個人的財富累積大約會在六十五歲時達到高峰,而四十歲前所累積的數目其實只有六十五歲時的10%到15%左右。大部分的個人財富累積都集中在四十歲之後。首先,在職涯中賺取收入的主要階段大多落在四十歲之後;其次,得以享受到複利所帶來的效益;再者,一旦貸款和小孩的相關費用都付清之後,許多支出會逐漸減少。對多數的人來說,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幾歲才正是回收過往投資的時候。

你的Facebook 上有多少好友,LinkedIn 上有多少聯絡人?

以透過社會與商業互動所締結的關係數量為基礎,讓大家藉此了解自己擁有多少「社會資本」。一個活躍的成人Facebook 帳號大約會有兩百個好友,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則至少會有300人以上。而LinkedIn 全體帳號的平均聯絡人數目,大約落在339個左右。許多人都認為成功事業的關鍵在於擁有最多的社會連結,但事實並非如此。

你認為會遇到多少真正改變你生涯的貴人?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我想以此提問來與上述第四個問題相互比較。單就我的經驗來看,每當人們在受獎晚宴和退休派對上回憶漫漫職涯時,總是只會想到幾個對自己的事業有重要貢獻的人。大家絕不會說:「我要感謝LinkedIn 中的1,632個聯絡人」,而是會說:「是這三個特別的人(或者四、五個)讓今天的一切成真」。

我們都會在職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顧問、老師和支持者,他們總在背後默默為我們加油,拔擢我們成為各種職位和獎項的人選。

二十多歲的人,大概就已經擁有至少一位人生導師了。想一想,是誰為你撰寫大學推薦函?是誰提攜你,讓你得到第一份工作或第一次升遷?隨著時間流逝,新的人生導師會出現,過去的導師會漸漸淡出你的生活。但請永遠記得,總有人會與你同在。

以上內容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人生的長尾效應:25、35、45的生涯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