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就從每日一則練習開始,解決你最頭痛棘手的養育問題!

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就從每日一則練習開始,解決你最頭痛棘手的養育問題!(圖片來源:stocksnap)

 

當了媽媽之後,我想要找一本書,能夠整理出所有我在心理學研究所讀到「最實用」的教養方式,而且重點是放在實際的步驟與方法。

如果是談兒童的身體保健,我還可以找到這方面簡潔的參考指南,但是在浩瀚的兒童社會和情緒發展領域裡,現有最好的書籍雖然資料豐富,不過讀者若想擷取出最實用的觀點,可要先消化完上百頁的內容;要不然就是內容過分專研於特定的主題。

在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開了自己的診所,還設計了給家長交流的工作坊課程,把當初我成為父母時所尋找的資訊完整傳授給他們。工作坊的名稱是「傑出的父母這樣做」(註1),課程簡單明瞭,從研究和臨床經驗實務所結合出的最好方法,介紹給父母,幫助他們改造孩子令人頭疼的行為,營造緊密的家庭關係,帶領孩子未來成為快樂、善良,且有責任感的大人。至今已有上千名家長參加過這個課程,還陸續不斷有家長報名參加。

我開設這個工作坊也是受到另一件事的啟發。身為心理學家,我接受各式各樣的家庭諮商,問題包括避免親子間的角力戰、孩童習慣性的哭鬧……等,在嚴重的案例裡,親子關係還糟糕到需要專業的協助才能解決。

輔導這些家庭讓我想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如果我可以提供這些家長在教養初期所需的重要資訊,讓他們有依據可循,能夠過著快樂的家庭生活、教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應該跟家長說的有哪些事?」我開的課程以及現在這本書的內容,就是綜合上述問題的答案醞釀而生。

優質教養的基礎

約略介紹了一下本書的架構後,我也稍微解釋本書的理念。我的教養法則分為兩方面:一方面需要你去培養覺察,更明確的說法是,針對你自己、他人(像是你的家人),以及當下情況,請記得不帶批判色彩的覺察。在某一刻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換了情況或是換了別的孩子,不一定適合。因為人的心情和情況會跟著不同,所以必須注意情況,覺察適合的方式,然後彈性調整管教的策略和方法。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白天跟同事起了爭執,就必須意識到,當我們晚上回家的時候,別讓白天的爭執影響我們的心情,以免教養孩子時情緒失控。如果我們覺得孤獨或沮喪,也必須小心,避免無意中以不適當的方法教養孩子。我們必須覺察自己的想法和感覺,這樣才能停下來想清楚,然後決定要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反應出當下的情緒(見守則十一、十五和十八)。

除了要覺察,研究報告指出,優質的教養也是以「對孩子有效的方法」為基礎,因為有些研究出現了令人意外的見解。以稱讚為例,一般好像大家都覺得越是稱讚孩子,孩子就會越有自信。事實上,結果也可能是完全相反。受到過多稱讚的孩子,反而會對他們的能力沒有自信,尤其當他們不是因為努力──反而是因為特質和能力──大人就給他們不具體的稱讚(像是「做得好」或「你好聰明」,原因見守則四十二。)好的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我們搞懂哪些方法對孩子真的有用,哪些方法沒用,這麼一來我們才不會不小心被誤導,因為有一些方法乍看之下是好的,其實不然。

優質的教養不是要你背誦一堆規則,可以說比較像是有技巧地學習另一種語言。經過練習之後,能流利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會內化出一套原則,然後可以根據當下情況和目的,說出適合的講法。就像學習語言一樣,教養是一種可以經由學習和練習而進步的技能(見守則五)。因此,我們以不同情景的覺察所做出的研究,再統整出一些通用的原則,面對未來教養路上的困難時,我們可以準備妥當。

註解:
註1:工作坊名稱為「What great parents do」,即為本書原英文版書名。

以上內容由大好書屋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就從每日一則練習開始,解決你最頭痛棘手的養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