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tocksnap)
大家常說,二十幾歲應該是一個「不顧一切往前衝,努力打拚的時期」。沒有錯,這段寶貴的時光,也許需要那股奮不顧身往前衝的堅決。
藉此學習各種經驗,偶爾遭遇挫敗也能重新站起來,這段經驗將會成為未來人生的「基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我再也不想加油了」、「好想休息」的時刻。
拚了命,持續向前衝,總會有喘不過氣、快要倒下來的時候。筋疲力盡的那一秒,只覺得自己再也沒有一絲往前進的力量。我在二十幾歲的尾聲,偶爾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全是一場空。
當時我正好出版第二本書,也就是標題冠上「東大首席律師」的那本書。看到封面上「東大首席」那幾個大字,只覺得一陣空虛。
我已經走下坡了嗎?
我的確是東大的首席畢業生,如今我依然引以為傲。只不過我從東大畢業,已經是近十年前的事情了。後來我踏進社會,仍然拚了命地工作。可是直到現在,「東大首席」仍然是我的最大賣點。把將近十年前的事拿來當作現在最大的驕傲,太丟臉了。成為社會人士的自己又算什麼呢?說不定我的人生已經在二十二歲達到「巔峰」,後面都是慢慢走下坡的人生吧?這樣的人生太悲慘了。
當時我的工作非常忙碌,再加上私生活也不甚如意,導致精神方面比較疲勞。一旦出現空虛的念頭,就再也揮之不去,腦子裡全是負面思考。「我累了,再也不想加油了,反正努力也沒什麼好下場。如果可以的話,好想把人生洗掉重來……。」
到了這個地步,我打算暫時休息一陣子,於是打電話給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告訴朋友:「我有點累了,好想休息一陣子。」結果遭到朋友的強烈反對。「真由,休息又能怎麼樣?妳真是不知人間疾苦。」我聽了後忍不住發起脾氣,對著電話大吼:「我已經這麼努力工作了,為什麼妳還要說這種話!」接著喀嚓一聲掛掉電話,以吵架收場。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我只是把氣出在她身上。不過當時的我已經無路可退,只想找一個理解我的人。為什麼她不能理解我一直以來的努力,還有持續至今累積下來的疲勞呢?
我躺在沙發上,打算先睡一覺再說,結果接到了朋友傳來的簡訊。內容如下:「我相信真由,也有點擔心妳。妳一直是個拚命三郎,這點我最清楚了。」看了那封簡訊,我的眼淚再也停不下來。我並不是被好朋友感動,只是覺得愈來愈難熬了。
永無止境地往上爬
「妳一直是個拚命三郎,這點我最清楚了。」好朋友的這句話,不由得讓我喘不過氣。原來別人一直覺得我很拚命,也就是說,以後我還要再繼續努力下去才行。我到底要拚命到什麼時候呢?
假設我要從大廈的一樓走到十樓,現在正好站在半路。往下看自己一層一層走上來的樓梯,我感到心滿意足,因為每一層都爬得很辛苦。可是往上一看,忍不住大吃一驚,因為還有好多層階梯要爬呢。
夠了吧?我可以休息了吧?我可以放棄吧?我到底要往上爬到什麼時候?看了好朋友傳來的簡訊,我只想到這個情景。不管我還要往上爬多久,永遠都爬不到最高樓,這是一道永無止境的階梯。
工作好忙,工作量已經超出我能負荷的範圍。儘管如此,我還是拚了命地努力,總算是撐了過來。我原以為自己應該闖出一番成績,但也許我再也闖不出更好的成績了,我再也撐不下去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到達「極限」了。是不是再也沒辦法加油了呢?儘管如此,要是有人對我說:「我相信妳還能繼續努力。」我該怎麼辦才好?人生這道階梯,到底會延伸到哪裡?
我覺得再也走不動了,不過就連休息一會兒都不行。我必須拖著疲累的雙腿,繼續爬上這道永無止盡的階梯嗎?這個想法瞬間盤踞在我的腦海,於是我哭到無法停下來。
只有天才才能徹底自我
這時我想起大學時曾讀過佐藤賢一的小說《雙頭鷲》,裡面有一句名言。這是一本以中世紀法國為背景的奇幻小說,主角貝爾川是戰鬥天才,他有著圓滾滾的臉蛋和眼睛,身材高大魁梧。他是一個從鄉下來的貴族,但是卻擁有與生俱來的軍事長才。
當時法國在百年戰鬥中趨於弱勢,他的出現宛如救世主現身。他贏得法國王子的認同,得以採用異想天開的戰術,並開始接二連三地打敗英國,還因此獲得「史上最強軍師」的美名。
貝爾川不僅是戰鬥天才,還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人物,他總是像孩童般天真無邪地維持自我。就算在王子面前,他一樣孩子氣地做一些下流的惡作劇,每次都讓身邊的人捏了一把冷汗。儘管如此,王子還是容許他的行為。
原因在於:「唯有天才,才能徹頭徹尾地維維持自我。」不知怎麼回事,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對。我再次思考,我又不是什麼天才。最神奇的是,我並不覺得難過,反而湧現得以繼續向前進的力量。
能為自己努力很幸福
天才和凡人有什麼差別呢?我認為差別只在於能不能向上。
天才是生下來就站在階梯最高處,已經到屋頂的人。一開始就站在階梯頂端,所以不用再往上爬了。也就是說,天才不需要努力向上,這就代表著他們沒辦法向上了。
相反地,凡人不是生在階梯頂端的人,所以他們必須持續努力,沿著階梯往上爬。也就是說,他們有辦法持續往上爬,搞不好這是很幸福的事呢。
電影《冰雪奇緣》(Frozen)的主題曲〈Let it go〉(放開手)當紅之際,掀起了一股肯定「不留戀、放開手、做自己」的風潮。不過,我反而覺得有點無法釋懷。
「放開手、做自己」指的是肯定現在的自己,只要留在目前的階段就好,不必再往上爬。可是,只有前述極少數的天才才不需要往上爬吧。對於不是天才的一般人來說,做自己不就是放棄向上嗎?徹頭徹尾地維持自我,只有萬中選一的天才才能這麼奢侈。
只要我們不是天才,就仍然要持續向上爬,我們不能只希望放開手、做自己。必須隨時在腦海中描繪「理想的自我形象」,一步一步慢慢往前進,以接近這個形象。
我們必須孜孜不倦地努力,才能成為自己之外的「某個人」,我認為這絕對不是什麼不幸的事,努力的人也有「努力才能擁有的幸福」。
只要比昨天多進步一點就夠了
看看畢卡索的例子,他正是個繪畫天才。在畢卡索的孩提時期,他的畫家父親讓他畫蘋果,因為他實在畫得太好,據說他的父親從此不再拿畫筆。我曾經看過他十三歲時的畫作,用的是正統派的寫實手法。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說,不管是構圖還是速寫,都已經直逼成熟的畫家。
他晚年的〈格爾尼卡〉(Guernica)當然也洋溢著撼動人心的才華,但是以「寫實繪畫技巧」來說,從十三歲以後也許再也不曾向上了吧。十三歲已經能畫出近乎完美的畫,這只有天才能辦得到,因此很難期望未來還有太多空間得以成長。
說不定畢卡索就是藉由破壞自己的畫來探索新的表現方式。事實上,他也經歷過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和立體派時期,在他的生涯中,畫風曾經出現多次轉變。
相對來說,梵谷就不同了,他的畫風不曾出現改變。他很晚才成為畫家,我曾看過他早期的作品,畫布的正中央,畫著幾條直線與橫線。聽說這是因為他不懂構圖的平衡,所以先在畫布上畫線。他慢慢地花費苦心,累積作品,終於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和昨天的我比起來,今天的我成長了一點點。」能擁有這種念頭,是不是很幸福呢?畢卡索是一開始就爬到階梯頂端的人;梵谷則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一步一步往上爬。我能理解梵谷的心情。我的人生現在才要開始,只要這麼想,就能抱著雀躍的心情往上爬。
我忍不住要想:「再往上爬一層,能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每往上爬一層,都有一份大驚喜在等著我。我終於發現一件事。爬階梯的確很累,有時甚至讓人很想哭。儘管如此,持續往上爬卻能獲得無比的喜悅。
因為能決定自己巔峰的,只有自己。等你了解這一點,就不會執著在別人過去對你的評價、過去的頭銜或是別人給你的標籤。別人怎麼看自己,都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你對自己本身,能不能持續抱著期待。我卻忘了這麼重要的事,只顧著向好朋友撒嬌。
永遠都要期待明天
當我改用巔峰的觀點看待人生之後,對世界上各種事物的看法也有了改變。不僅人的一生有巔峰,公司和國家也有巔峰。
縱觀日本,大家常說高度經濟成長期是日本的巔峰。在高度經濟成長期期間,每個人都確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但在這個年代還相信這種話的人,也許該說是無憂無慮吧。
我最近跟二十幾歲的人聊了幾句,發現他們對日本的未來十分悲觀,讓我嚇了一跳。他們說:「不會比現在還好了。」也有人說:「再過幾年,說不定我的年收入只剩下現在的三分之一。」
到時候該怎麼辦?還以為他們會跟我說,該做點什麼努力,才能阻止時局轉變至此,結果他們好像也沒什麼想法,只是說:「就算年收入只剩下三分之一,我還是會高興地找一些『小確幸』,好讓自己能活下去。」
很多人都不認為維持現狀是一件好事。求知若渴的精神,已經成為舊時代的遺物。也許這確實是比較現實的看法,不過二十幾歲就「畫地自限」,實在太可惜了。
從我懂事的時候起,就一直聽到什麼「失落的十年」。好不容易過了十年,結果又變成「失落的二十年」。一直聽到喪氣的新聞,結果就只是把自信消磨殆盡而已。
專門研究日本的哈佛大學戈登(Andrew Gordon)教授曾說:「『失落的二十年』失去的並不是日本的經濟能力,而是日本的自信。」這句話真是當頭棒喝。
我認為整個日本正在失去「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的心情,也就是失去相信明天的能力。至少,我個人認為不能忘記「相信明天的能力」。
相信明天的我會比今天的我更好,就能積極參與自己的未來。失敗、受挫時,請把這句話當成咒語,不斷地吟唱吧。
這種心情就是向上心。只要有向上心,就一定能成長。記得一件事:我的巔峰由我作主。請別認為好幾十年前的「高度成長時期」是這個國家的巔峰,或者「東大首席」是我人生的巔峰,才沒那回事呢。
比起今天的自己,我更期待明天的自己,夢想著明天的自己。持續向前邁進,讓每一天都慢慢接近那個理想的自我,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喜悅。
大人味關鍵思考 別擔心走下坡,因為人生的巔峰,永遠都在「今天過後」。
以上內容由好的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人生最重要10年,決定你將成為誰:19個微甜微苦的大人味思考,幫你把心態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