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 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

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 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圖片來源:pixabay)

 

角色混亂

父母與孩子應該打造夥伴關係,擺脫專制與威權,展現「影響力」。

為人父母,其實你最渴求的是影響力,而不是控制。想要取得影響力,並不只有一條路可以達成。除了權力與高壓的那一條路,還有另一條路,這條路徑能促進溝通、改善關係,讓孩子更能適應現實世界──你大概已經猜到了,這本書,就是關於第二條路。

似乎總是這樣的:大人告訴孩子該做什麼,然後要他們照著做。所謂強權即是公理、老爸即是真理;不打不成器;照我說的做,但別管我怎麼做;大人面前少插嘴。

然而,就像女性、有色人種等在歷史上常受到壓制的族群,孩童一路走來同樣經歷許多艱難之路。在不久前,孩童的存在仍是為了種族的延續、為了幫忙農事、為了多少賺點錢,或僅僅只是因為生育控制尚不流行或效果不彰。時至今日,由於人類的數量達到高峰、多數孩童(至少在西方世界)不再需要照料家畜或賺錢養家,孩子開始有了選擇。孩子很清楚他們也是實實在在的人、重要的人。

在西方社會中,有些人並不樂見兒童地位的崛起,認為現代的孩子不知尊重、不懂禮貌(確實,連亞里斯多德也抱怨過同一件事)。他們悲嘆這些孩子的「成人化」,並蔑視無法管好自己小孩的家長。他們懷念美好的舊日時光,那時每個人的角色都很明確,孩子知道自己的身分,他們可以在孩子犯錯時好好打一頓,而不必擔心政府單位找上門。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贊同舊日時光的美好。有人發覺強權與公理不一定完全相等,父親也不一定無所不知。他們了解打罵教育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想要強調重點,並不需要打罵這種極端的方法;他們相信教養小孩並不只是嚴懲或獎勵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在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上,給孩子發聲的機會,或許能讓他們往後在現實世界中有更好的適應力。

說到養小孩的方法,今日的家長多多少少都有些困惑,他們深陷在放任與威權之間的泥淖,不知如何前進。他們希望孩子獨立自主,又不希望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他們不想過於嚴厲強硬,但又不希望教出執拗、無禮的小孩;他們不想專橫頑固,卻也不願看著孩子變得懈怠麻木;他們希望與孩子維持良好關係,卻又怕被孩子吃定;他們不想大吼大叫,但希望孩子好好聽話。

這一切都關乎「平衡」,但平衡是如此容易崩解、如此難以達成。

好在,夾在專制王國與無能之邦中間的並不是一片泥淖,是一艘名為「夥伴關係」的船,這艘船的主要建材是「合作」,而非「權力」。因為夥伴關係,你與孩子會結為同盟、成為隊友,再也不是敵人。因為夥伴關係,你能創造出與孩子都能接受的相處模式,讓自己與孩子都有成長的空間,從而建立一個孩子未來能展翅高飛的牢固基礎。

我們的進度好像太快了,一個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 跟我的孩子? 有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事實上,從孩子降臨到世上的那一刻起,你便開始與他合作,只是你未曾察覺。例如他哭的時候,你總會試著搞清楚發生什麼事,然後試著做些什麼,再根據他的反應來判斷你的介入方式是否正確、並進行調整。換句話說,其實你與孩子之間,早就存在合作關係。

但在合作夥伴關係之中,我是否依然帶著權威的形象?

是的,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雖然並不是「老派」的權威形象,但仍然是個權威。為人父母,其實你最渴求的是影響力,而不是控制。想要取得影響力,並不只有一條路可以達成。除了「權力」與「高壓」的那一條路,還有另一條路,這條路徑能促進溝通、改善關係,讓孩子更能適應現實世界──你大概已經猜到了,這本書,就是關於第二條路。

「家長」的這個身分本身就有影響力,這可說是一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你的影響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且在錯誤的情況下使用影響力,反而會讓家長的影響力變得更小。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消息:你的孩子也想要有影響力。

這是好消息?

沒錯,這是天大的好消息。如果你希望孩子在現實世界活出一片天,那他就必須了解自己的需求。當然,你不可能讓他予取予求,所以他還得知道如何在不同情況下達成目的,同時必須考慮他人的需求與看法。一如深具影響力的猶太宗教領袖希勒爾(Hillel)長老所言:「除了我自己,還有誰能幫我? 但若我只想到自己,我的價值又是什麼?」雖然希勒爾並沒有給我們平衡這兩項疑問的處方,但你有責任幫助孩子取得平衡。

對許多父母來說,與孩子成為合作夥伴是一個全然陌生的概念,而身為大人的我們通常不太喜歡踏入未知的領域。如果不小心走上錯誤的道路,我們通常也是選擇專制威權的方向,而且很容易就會這麼做,因為有太多理由支持我們做出這種選擇:例如育兒專家的建議(若我們有追隨的對象)或是經文聖典的教導(若我們斷章取義)。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為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而努力,養兒育女會變成一件更有成就感的事。

以上內容由大好書屋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 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