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柿子文化提供)
從作業堆裡解放!德國人寧願讓小孩先多活動身體、探索自我
自從恩典上幼稚園之後,他有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都是在遊戲廣場度過的。下午三點多到六點,遊戲廣場不僅是孩子們體能得以釋放的玩樂天堂,也是家長們短暫休憩閒話家常的熱鬧基地。好友Eva對我說,她爺爺從小就是在這個遊戲廣場玩,後來是她媽媽,緊接著是她,而現在,換成她帶著雙胞胎兒子來這裡玩!對她來說,這裡不只是遊戲廣場,更是這座美麗城市跨越了不同年代,回報給每一個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樂園。
德國的遊戲廣場總是充滿著人情味故事,我在那裡與許多不知名的爸媽或爺爺奶奶相遇,記得有一回,在遊戲廣場上遇見一位老爺爺,他跟我聊到遊戲廣場對孩子的重要性──「童年應該是在森林與遊戲廣場裡度過的。」
一個完善的遊戲廣場,提供給孩子們身體大小肌肉整合發展的機會,一個從小就沒有玩夠的小孩,上小學後較可能發生學習專注力的問題;在學齡前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是孩子們最真實的體驗學習。
德國有許多遊戲廣場的設計都採用天然素材,如大量的木材、沙堆、水池與石頭、攀爬的繩索等,呼應著孩子的五感親密接觸──每座遊戲廣場都經過專業公司的規劃,孩子天性喜歡冒險與探索,太簡單或一體成型的塑膠遊戲廣場,燃不起孩子真正的玩勁。 話說回來,雖然德式遊戲廣場大都具備某種程度的冒險挑戰性,但都經過諸多安全性評估,即使孩子真的發生小意外,都是不會讓家長提心吊膽的小傷。
全德國大小城市加起來有近五萬多個遊戲廣場,這麼高比例的遊戲廣場,說明了德國人對孩童們到戶外玩樂遊戲的身心需求之重視。
當然,礙於每一個邦州對於幼兒教育制度投入的規劃與資金各有不同,難免還是會看到多元完善的遊戲廣場與簡陋未經維護整理的遊戲廣場間天壤之別的品質差異。以我居住的城市來說,就有近二十多個大小不一的遊戲廣場,這個城市的市政團隊相當重視給予孩童一個乾淨完善的遊戲廣場,所以常會看到相關的工作人員來勘查遊戲設備是否需要維修;一大早帶恩典去幼稚園後回家的路上,也會看到清潔隊員在清掃遊戲廣場,話說我常去的遊戲廣場已經七十幾年了,某一區的設備隨著歲月而變得相當老舊,二○一六年年初,幼稚園的許多家長聯合起來向相關單位反應後,沒多久就看到老舊的設備一一被拆解。
歷經兩個月的重建期,八月底再回到遊戲廣場,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設備大展雙臂的在那裡迎接著孩子們。那一天,我坐下來跟爸媽們聊天,說到市政府花費了十萬歐元(約臺幣三百六十萬元)的資金來重建這一個新設備。看著新穎的設施,看著孩子們開心歡樂地攀爬遊戲在其中,我們真心感謝能生活在這一座願意關心孩童健康成長的美麗城市裡。
【德式慢養手札】
◆在德國的各個城市裡,常設有讓孩子玩耍的遊戲廣場,其規劃設計大都採用天然的素材,讓孩子能夠接近大自然。除了出門走幾步路就能看到遊戲廣場,通常在森林、動物園、農場裡,也都會有孩子的遊樂設施,由此可以看出德國這個國家、社會和人們對孩子們善意的關懷。
◆在德國,一個地方只要住了超過三戶有小孩的人家,戶外多半就有提供孩子們玩耍的空間和設施。因此,除了學校的運動課程,德國小朋友(幼稚園或小學生)能鍛鍊身體、釋放精力的機會其實很多。
不一樣的德國幼稚園,給小小孩的靜心課
定居德國八年,我發現到,東方禪修之風不僅延燒到德國各大小城市的瑜伽中心,還走入了教會!小姑的女兒受洗的基督教會開設了一系列的父母禪修內觀工作坊,我參加過的某基督教會機構的斷食營,在九天的斷食生活裡,每一天都有三次的禪坐……。基督教團體裡融合的禪坐,與內觀禪坐的不同之處,在於老師通常會在禪坐前帶領大家唱詩歌,之後與大家一起禱告,接著才正式進入禪坐的練習。
路卡幼稚園園長Ursula曾對我說:「很有趣吧!在基督教會裡上禪坐課,甚至還為新手父母親開設禪修內觀工作坊!」她個人修習禪坐二十多年,除了幼稚園園長的工作,也在瑞士及教會團體裡擔任禪坐老師,她甚至還將禪修內觀帶進幼稚園裡,跟學齡前的小孩們一塊兒每天練習呢!
在路卡幼稚園裡,十一點鐘是小朋友們做完戶外運動,洗手準備吃點心的時間,二十五個孩子分坐成三桌,在享用點心的前幾分鐘,Ursula會帶領孩子們進行一個小小的靜心儀式──
每天輪流讓兩個小朋友站在教室裡的靜心樂器(西藏頌缽、大銅鈴)前,等全部的小朋友都安靜下來後,園長會引導他們閉上雙眼,並將小手手放在雙腿上,接著安靜地享受兩個小朋友敲擊的靜心樂音。等樂音靜止後,有時Ursula會繼續引導孩子去感受窗外的鳥聲與雨聲,有時是邀請孩子將雙手放在心房上,要他們聽聽自己的心跳聲,有時則邀請孩子將小手放在肚子上,想像肚子是顆氣球,在呼氣與吸氣之間,那氣球也跟隨我們的呼吸變化著……。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學習靜心,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兩分鐘。他們常在靜心後興奮地跟Ursula分享感受,有的孩子說心跳熱熱的會跳舞,有的孩子說靜心時耳朵變得特別癢,很想去抓,有的孩子說頌缽和大銅鈴的聲音在安靜的時候聽起來特別好聽,有的孩子說靜心時心裡好不耐煩,因為時間走得那麼慢……。
當禪修走進幼稚園,融入到孩子的生活,有助於讓孩子觀察自我感覺的變化。Ursula說──靜心練習裡,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心情分享,可以進一步瞭解到他們內心世界的情感面,讓我們可以從中跟孩子進一步的對話,引導孩子去跟各種情緒做朋友。
對將禪修帶進幼稚園二十多年的Ursula而言,「禪」就如同回到安靜裡,與神再度合一,回歸神平安的居所。路卡教會對禪修的態度相當開放及尊重,她很感謝有這樣一個環境,可讓她將禪修帶進幼兒教育工作裡。
「德國的教育體系比起其他國家完善很多,但可以努力的空間還很大,如果我是國中、小學的校長,一定會將禪坐、內觀放進孩子們的學習計畫中。」禪修之於教育的一大思考點是:父母們教養孩子時,應把孩子的品格教育放在智識的成績結果之前;孩子的品格與人際關係的發展,除了影響到他們對生命的獨立思考與判斷力,更直接關乎到他們終其一生內在心智健康的和諧度。
在高科技快速多變的生活型態中,現代人的生活環境複雜得多,如果大人沒有從小帶領孩子在心智方面做訓練,孩子長大成人後面對高度的壓力或挑戰時,一定會迷失或痛苦茫然。
Ursula認為,「如果讓孩子從很小就有一些自我覺察的小練習與鍛鍊,他們長大成人後碰到壓力或挑戰時,一定會更有能力去處理與轉化。」
皮爾斯夫人心教私房話
親子的靜心,是為了找出孩子的特質,可以是跳舞、禱告、畫畫或唱歌。親子靜心是多樣化的、可動可靜,小小孩的靜心較不可能像大人那般靜定、禪坐,但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穿插一些小方法試試看,例如飯前來個小禱告安靜半分鐘,也可以在睡前帶孩子一塊兒靜心禱告或放輕柔的音樂,讓孩子學習慢慢安靜下來。對於喜歡唱歌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多與孩子一起唱誦,配合身體自由的舞動,孩子會打開自己更親近父母。
──摘自《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皮爾斯夫人/著,柿子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