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個朝代最為腐敗還真不好說。不過,我倒有個取巧的辦法,可以大致評估出哪個王朝的腐敗更嚴重一些:先從各個朝代分別找出一名能夠代表該朝最高貪腐水準的「大老虎」,看他們各自貪汙了多少錢,然後統一折算成今天的貨幣單位,這樣就可以判斷出哪只「大老虎」貪得最厲害了。而培育出史上最貪「大老虎」的那一個王朝,整個官場的腐敗程度恐怕也得名列前茅。
為方便比較,姑且以宋、明、清三朝為例。宋朝「第一貪」當推權相秦檜,明朝「第一貪」當推權閹劉瑾,清朝「第一貪」則是領班軍機大臣和珅和大人了。宋代由宰相執掌行政大權;明代廢除了宰相制,朝中實權常為太監所掌握;清代的權力中樞則轉移到作為皇帝機要祕書處的軍機處。宋明清的首貪分別為「大權相」、「大權閹」與「皇帝寵臣」,也正好印證了清代史學家趙翼的一個論斷:「賄隨權集」。哪裡存在著不受限制的最大權力,那裡就會發生最嚴重的權力腐敗。
好了,現在就來計算這三隻「大老虎」各自貪了多少錢。
秦檜的財產:九百九十億
元人修《宋史》,稱秦檜「開門受賂,富敵於國」,但對秦相爺到底擁有多少財富卻語焉不詳。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倒是在他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提供了一個數字:秦檜「貪墨無厭」,「其家富於左藏數倍」。數字儘管含糊,但畢竟給了我們一個參照系。左藏,即左藏庫,宋朝的國庫。宋代左藏庫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呢?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左藏庫財富並不等於宋朝的全部歲入,只是全部歲入的一部分。宋朝的財政收入,分儲於多個系統,包括左藏庫、內藏庫、各州封樁庫等。左藏庫的庫儲主要來自賦稅,其他來源的收入都是小數目。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宋朝「運金帛緡錢入左藏庫、內藏庫者,總其數一千一百七十三萬,而諸路轉移以相給者皆不與焉」,可知這一年存入左藏庫與內藏庫的財稅收入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三萬貫。南宋丟了半壁江山,軍事開支又十分龐大,左藏庫的庫儲肯定少於北宋。我們就當秦檜時代的左藏庫儲是一千多萬貫吧。秦檜家產是左藏庫的數倍,但李心傳沒有交代是多少倍,就取中位數當是五倍。這麼算下來,秦檜的財產大概有六千萬貫。
宋高宗時期的米價大致是每石一千至二千文錢,取中位數,每石便是一千五百文,也就是一‧五貫;宋代的一石米約等於今天的五十五公斤,目前市售一公斤米平均四十五元左右,由此可以列出等式:
(南宋前期)一石=一‧五貫
(現代)五十五公斤=二千四百七十五元
我們用貨幣對米的購買力來折算,秦檜的六千萬貫錢大概可以購買四千萬石米根據上面等式,可估算出秦檜的財產約有九百九十億元。
另外,貪官腐敗額與當時的政府歲入、國民收入之間的比重,更是可以觸目驚心地顯示出腐敗的嚴重程度。南宋朝廷一年的全部財稅收入約有一億貫,換言之,秦檜的財富差不多是南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我手頭沒有秦檜時代人均國民收入的資料,不過據香港科技大學劉光臨教授的研究,北宋末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七‧五石米,如果以這個資料為參照,則可知秦檜家產是當時人均國民收入的五百萬倍。
劉瑾的財產:五千四百億
明代正德朝的超級權閹劉瑾,有「立皇帝」之稱,權焰熏天,百官拜見他,至少得送一千兩白銀。按照成書于嘉靖初年的《繼世紀聞》記載,劉瑾的家產是「金共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兩」,即黃金有一千二百○五‧七八萬兩,白銀有二‧五九億兩。劉瑾家的銀兩居然數以億計,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正德朝整個社會流通的白銀總額都不足三億兩。
所以我採取清代史學家趙翼的記錄:劉瑾事敗後被抄家,籍沒之數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餘兩,他珍寶無算」。正德朝的金銀匯率大致為十六,二百五十萬兩黃金約可兌換成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劉瑾的財產以白銀計算,當在六千五百萬兩以上。
六千五百萬兩銀值多少錢呢?我們還是按對米的購買力折算。當時的米價為每石四百文錢左右,約○‧四兩銀,六千五百萬兩白銀可以購置一‧六億石米。明代的一石米約等於今天的七十五公斤,我們以每公斤米四十五元計算,可知:
(明代中期)一石=○‧四兩
(現代)七十五公斤=三千三百七十五元
也就是說,劉瑾的財產如果放到今天,應該有五千四百八十四億元左右,是一個駭人的天文數字,立即將秦檜甩出幾條街。
在劉瑾生活的時代,明朝的全部歲入只有不到三千萬石米的田賦,外加三百多萬兩白銀的雜色收入,如果全部折成銀子,大約有一千多萬兩。劉瑾貪腐得來的個人財產,竟然是明朝歲入的六倍。
另據劉光臨的研究,明萬曆年間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四‧八石米,劉瑾時代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會更低,即使以四‧八石米計算,劉瑾的財富也是當時人均國民收入的三千萬倍,一名明代平民得幹滿三千萬年的活而且不吃不喝,才可能積下劉瑾的財富。
和珅的財產:五千一百億
和珅由於被抄家時,其財產被一筆一筆登記下來,因此評估和大人的家產,有一個詳細的清單可作憑據。按《和珅犯罪全案檔》收錄的抄家清單,和珅家產已估價部分為二億多兩銀(包括金銀、人參、綢緞、玉器庫、當鋪、古玩鋪、田地等),而和家的房屋花園、珍寶古玩等則沒有估價,不計在內。
和珅時代的二億多兩銀子放在今天值多少錢呢?還是按照對米的購買力折算。乾隆—嘉慶年間的米價大約為每石一千至一千六百文,我們取中位數,按每石一千三百文錢,等於一‧三兩銀計算。而清代的一石米約等於今天的七十五公斤,每公斤米約四十五元,於是可列式如下:
(清代中期)一石米=一‧三兩銀
(現代)七十五公斤=三千三百七十五元
和珅的二億兩銀子可以購買到一‧五億石米,按今日米價換算,即有五千一百九十二億元,與明代劉瑾的財富量差不多。
乾隆年間清政府一年的全部收入大約是五千萬兩白銀、一千三百萬石糧食,全部折算成白銀則有六千七百萬兩上下。和珅個人的財產相當於是當時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倍。乾隆時期的人均國民收入按劉光臨的研究,是六.四五兩白銀,即和珅的家產幾乎是當時人均國民收入的三千萬倍。
按上面各個指標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明代劉瑾與清代和珅的貪腐程度是不相上下的,可能劉瑾還略勝半籌。總而言之,「史上第一貪」如果不是和珅和大人,便是劉瑾劉公公,還輪不到秦檜秦相爺。
如果我們認同這樣一種判斷:一名巨貪的貪汙數目是能夠大致反映出當時官場腐敗程度的,那麼我們便可以提出一個推斷:宋代官場腐敗的嚴重程度其實還比不上明清時期。
本文節錄:【宋朝妙新聞】一書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