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暗處看見光》求學有障礙,求職更困難

在最暗處看見光》求學有障礙,求職更困難

我是從非障礙者變成障礙者,原本以為只要走出傷痛,未來的生活除了比較不方便之外,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問題;但連重回博士班念書都得不斷證明自己的能力,畢業後找工作時更是困難重重。

畢業前半年,我開始投遞履歷,也主動詢問過職訓局,結果收到的面試通知,大多是從事勞務性相關工作,其中之一是某家印刷廠,負責的工作是把印好的紙張折好裝進信封裡。原來政府有規定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標準定額,只要是超過一百人的公司,就要雇用身心障礙者。這份工作通常不會由專人負責,明顯是為了符合規定而設立的;而進用名額超過規定的比例,公司還可以拿到政府補助。

法令設立固然有其美意,但也有詭異之處,一是障礙者無法發揮所學或專長,公司則必須增設非必要性職務。再者,障礙者就業時永遠是領基本工資、一年一聘、沒有升遷機會。許多公司錄取障礙者只是為了符合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標準,這是多數障礙者求職時會面臨的狀況。

我最近參與一項視障產品檢測計畫,其中一位測試員是先天視障的研究生。我問他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他說:「墨鏡哥,我想做類似現在這份工作,但所學的不是資訊相關科系,而是運動管理。」我說:「那很好啊!現在台灣運動風氣很興盛,不論是健身房的教練或是私人的運動訓練員都很受歡迎。」

但他心知肚明自己沒什麼機會,「我應該找不到這一類的工作吧,如果從事按摩工作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其他的就只能當作兼差了。」

我不禁感嘆受過高等教育的視障學生,求職之門竟是如此狹窄。運動管理是一門專業的學科,他能夠畢業取得學位,表示專業能力獲得肯定與證明,可是從雇主的角度考量到工作的風險,當然還是會優先雇用明眼人。職場很現實,也很殘酷,卻不得不承認這是常態。

其實無障礙檢測員是一份很合適視障者的工作,他們大多很能夠勝任,但目前產業需求量及發展規模還不夠大,縱使培養了一群相關檢測的人才,也沒有足夠的就業市場容納他們。

我不禁想問這些障礙生畢業後在哪裡工作?社福機構有沒有好好地追蹤?許多先天視障的人選擇從事按摩工作,而社會價值也普遍認知他們只能做按摩。我不是認為按摩工作不好,而是工作選擇性的問題,障礙者應該像一般人一樣有更多選擇機會,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但事實上,障礙者的工作選項往往少得可憐。

我真心呼籲政府相關部會多照顧障礙生,從學校開始培訓,畢業後能學以致用。我所謂的照顧不是指滿足障礙者所有的生活要求,而是給予對等的機會。目前有許多學校與企業強調產學合作,積極培訓符合職場需求的人才,障礙生是否也能得到同樣的機會呢?

我不是要求國家出錢養障礙者一輩子,而是試著提供釣竿以及產學的銜接,讓障礙者有改變的可能、有自立更生的機會,障礙者的工作表現不見得會比非障礙者差。也許有人會說:「我還不是自己找工作,政府也沒有幫我!」但現實是彼此的基準點不一樣,障礙者因為外在的障礙導致內在的能力無法完整地被看見。

◆災難新聞之後,難題真正開始

八仙樂園塵暴事件發生時,社會大眾全力關注,醫護系統傾力救治,但這些受傷學生日後重新回到學校,必須注入多少教育資源,才能讓他們繼續完成學業?以及就學時需要哪些協助?例如,有學生因嚴重燒傷導致手指頭黏在一起,未來可能需要一些輔具幫忙手部動作等。此外,他們畢業後的求職也是關鍵問題,攸關這些人未來的發展會怎樣,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相關人士開始探討這些議題。

二○一六年農曆春節前發生台南大地震,震垮了維冠金龍大樓,救難人員不眠不休拚命從斷垣殘壁中搶救生還者,許多倖存者被壓在瓦礫堆下的時間太長,必須立即截肢才能保住性命。拯救生命固然可貴,但他們回歸日常後的日子怎麼過更是重要,這些都是我們無法規避的問題。

一般人不容易持續關注新聞後續發生的問題,而我成為障礙者之後,更在意的是災難事件背後需要長時間關注的重要議題。童話故事裡,王子與公主最後結成連理,但故事結局之後,才是現實的開始。

感傷新聞事件之餘,如何將關懷化為永續的力量才是重點。這不只是攸關少數障礙者的事,你我終究有一天也可能因意外或老化面臨障礙不便的狀況,活得愈久、年紀愈大,愈有可能必須面對類似情況。只不過行動便利的多數人現正處於危機意識最低的時期,就和失明前的我一樣;而我甘冒不諱,以直白的語言點出這些看似不中聽的未來,真的是期望社會上的每個人和政府官員都能正視這些問題,預作綢繆地規劃出完善的障礙政策機制,防患於未然。

本文摘自時報【在最暗處看見光】一書。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