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高福利的政府成功,「小政府」的國家則遇到了全面性的失敗?

為何高福利的政府成功,「小政府」的國家則遇到了全面性的失敗?

近30 年的世界是最精彩的,其精彩的程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及冷戰時期。而這30 年時間格局的變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堅持「高福利」、「有為政府」的國家都勝利了,而那些實行「去福利化」和「小政府」的國家則遇到了全面性的失敗。

在這30 年中,大政府的北歐從一個以打魚捕獵為主的國家,攀登上了人類文明的巔峰,成為了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國家;實行「社會市場經濟」而非「自由市場經濟」的德國成為了歐洲的新盟主;與此同時,英國在遭遇了柴契爾的「私有化」之後,僅出現了三個月的繁榮,然後就是長達30 年的沉淪,包括汽車在內的眾多核心產業均被外資控制,英國在治好了英國病的同時,卻染上了更嚴重的拉美病;美國雖然出現了柯林頓時期的「新經濟繁榮」,但結果也不得不面對「雷根—小布希」巫毒經濟學的危害;而那些經歷了自由化危機的經濟體比如日本、拉美、東南亞、前蘇聯、東歐等至今沒有起色。

那麼,為什麼實行小政府的全部失敗,而實行有為政府的全部成功了呢?這就必須從對大政府和高福利的謊言和誤解說起。

謊言一,經常有這樣一種論調,高福利是發達國家的事情,落後國家不能改善人民的福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現在世界知名的福利典範國家比如北歐、德國、新加坡,都是在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建成的。

比如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障的國家,而當時的德國經濟還非常落後,還處於封建社會末期,德國的經濟水平遠低於當時的英國和法國,而北歐建立高福利國家的時候也還沒有完成城市化,還是以打魚和捕獵為經濟支柱。

而新加坡則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建立起福利社會的,這些國家都是當時的落後國家,但他們的福利政策不但沒有阻礙這些國家的崛起,反而加速了這些國家的崛起,幫助這些國家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了發達國家。比如北歐建立福利社會後,從一個以打魚捕獵為主的落後地區,變成了世界上人均世界五百強企業最多的地區,是人類最富有的地區,而德國也從一個後發的資本主義國家,變成了今天歐洲最成功的國家。

謊言二,大家認為福利社會會讓社會失去自由,甚至認為只要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都是奉行自由主義,都是主張自由至上的。這更是缺乏常識的表現,其實奉行自由國原則的只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國家,而實行萊茵資本主義的國家比如德國、瑞士、奧地利、北歐等國全部奉行「社會國」原則,自由主義在這些國家並不受歡迎。

比如「社會國」原則是德國憲法的第一原則,也是德國憲法的根本原則,而在經濟上他們則信奉「社會市場經濟」,而非「自由市場經濟」。目前奉行「社會國」原則的德國和北歐是世界上發展最好的地區,而且無論是經濟還是民生,都與信奉自由國原則的國家相比具有全方位的優勢,而且這些國家也極少發生經濟危機,而信奉自由國原則的英國和美國則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而且危機連連。

哈耶克曾經用「失去自由和通奴役之路」來恐嚇那些希望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政府,但是實踐已經證明,哈耶克的預言完全是錯誤的,北歐福利國家的人民和企業並沒有被奴役,反而透過大政府獲得了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一個人是否具有自由,關鍵取決於擁有財富的多少,不自由往往與財富的缺乏相伴。退休金、社會福利,都是自己財富的一部分,福利國家最終享受到的個人財富要遠遠高於非福利國家,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福利國家的人民不可能不自由,他們可以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從事自己所喜歡的事情。

其實即使是美國那些最保守的右翼基金會都將北歐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福利國家與自由不能同時並存早已被證實是謊言。自由其實可以用兩個標準來衡量,那就是看個人擁有多少可供支配的財富,和擁有多少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

公共福利是財富,自由支配的時間是財富,而民眾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公共服務,就必須是大政府。其實大政府本身並沒有問題,政府的問題主要是出在官員上,而官員本身也是小政府的受害者,在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缺乏的情況下,官員必然拚命貪污受賄,這點在美國和英國也不例外。如果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都非常完善,官員們何必去冒險貪污呢?比如在新加坡和北歐,官員貪污都是很難聽到的事情,因為那裡的官員沒有後顧之憂。

謊言三,認為只要是大政府就會產生腐敗,這也是錯誤的。其實民主國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福利的民主,一類是沒有福利的民主,那些沒有福利的民主國家毫無優勢可言,相反很多都成了典型的「失敗國家」,我們所期待的「政治紅利」完全是「有福利的民主國家」才有,比如印度、菲律賓這些國家雖然也是民主國家,但卻是公認的腐敗透頂的失敗國家。我們所期待的「民主政治紅利」其實根本不是由自由、民主帶來的,完全是由「福利社會」帶來的,他們的這些優勢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福利社會建成之後才具有的。

也就是說,打敗腐敗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福利社會,是戰後的福利國家建設。而民主本身不但不能治理腐敗,反而加劇腐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非常腐敗,而樣本研究也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腐敗程度與其福利程度成反比,福利越高,腐敗越低,福利越低,腐敗越高。北歐等國、新加坡是高福利國家,腐敗幾乎絕跡;德、法是中等福利國家,腐敗極少;英、美、日是低福利國家,腐敗也有,但不多;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排斥福利,腐敗一般嚴重;而印度的福利非常落後,腐敗就非常嚴重。腐敗與發展水平、政治制度關係不大,只與一個指標掛鉤,那就是福利程度。

福利社會不僅消滅了動亂,打敗了腐敗,甚至大家所追求的愛情也是福利社會所帶來的。愛情能獨立地獲得一種社會承認,是出現於俾斯麥創造最早的福利社會之後,此前僅僅出現在大量的文學和少數個案裡面。現在全世界公認北歐地區的人談戀愛是根本不考慮家庭、出身、收入、地位的。北歐是世界上福利最豐厚的社會,這些國家對富人徵收巨額稅收,儘可能拉平不同職級的薪資平均,使情侶交往時較不需在意對方收入多少、有沒有房。北歐是戀愛次數、婚姻次數最多的地方,他們更看重感覺,而不是物質,但是他們單次婚姻的短命程度也是非常醒目的。

謊言四,人們可能認為高稅收會增加人們的痛苦感,其實不是這樣。那些稅收最高的國家反而幸福感最高,這是因為高稅收可以帶來高保障,這樣人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用於休閒、娛樂和社交,大家也會互相信任、互相照顧,當然幸福度更高,只有高稅收和高福利的國家,人們才會輕鬆擁有以上這些。蓋洛普健康組織曾對人們的生活滿意度進行了定期調查:根據各國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稅率最高的北歐國家的居民是地球上最快樂的人,丹麥一如既往地名列第一,隨後是芬蘭、荷蘭和瑞典。

而在低稅率的美國,人民反而不快樂。調查顯示,大約25% 的美國人患有心理疾病,大約16% 的美國人將終生遭受抑鬱症的痛苦。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這些數字幾乎是最高的,是歐洲的2 倍,美國人每年花費大約800 億美元治療抑鬱症,可見,高稅率、高保障給人帶來的是快樂,而低稅收、低保障卻帶來了痛苦。關於這些筆者將在第二章中重點介紹。

謊言五,大家認為福利社會會讓國家走向落後,這種論調也是站不住腳的。恰恰相反,福利國家不會造成國家的落後,反而會促進國家的繁榮。從現實上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北歐的高福利負擔,而是政府對社會的投資,是會產生巨大效益的。比如,讓人人有保障,人民都能安居樂業,就沒有人從事非法活動來維持生活,比如免費的就業培訓,可以讓人更快地找到工作,找到更合適的工資,比如免費醫療可以讓生病的人更快地恢復健康,更快地恢復工作。

總之,高素質的勞動力,健康的生活,能發揮個人才幹的職業,較低的犯罪率,都是這個社會繁榮昌盛的基礎。而這些只有福利社會才可以做到,因為只有福利社會才對這些項目進行了投資,因此也只有福利社才會得到最高的回報,因此福利國家才出現了最低的失業率、最高的教育水平、最好的公民健康狀況、最大的內需消費需求,這些都直接促成了福利國家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經濟、最富有的人民。

謊言六,人為福利社會的高工資會導致失業,事實已經表明是錯的。因為那些將最低工資標準定得最高的國家,反而失業非常少,因為人們工資高了,消費就會更旺盛,社會就不會出現需求不足,反而能帶來經濟的繁榮並降低失業率。比如北歐國家的最低工資標準是最高的,一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70%,但這些國家一般情況下失業率在2% ∼3% 的窄幅範圍內波動,近乎完全就業,遠高於其他工業化國家7% ∼10% 失業率的常規水平。

在本輪金融危機中,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經濟恰恰是所有西方發達國家中應對最成功和表現最好的:GDP 增幅超過6%,失業率迅速下降。貧富差距是完全可控的,是可以人為設定的,也就是想要社會貧富差距是多大,就可以是多大,只要設定好了最低工資標準這個指標,貧富差距就不再是問題,關於這些筆者將在第一章中詳細敘述。

謊言七,對「養懶人」的偏見。大家認為福利國家會落後,是跟一個「福利社會養懶人」的論調有關,事實證明這種論調也是錯的。高福利國家反而是懶人最少的,因為社會根本不存在懶人,只存在缺乏機會、缺乏希望和能力不足的人。福利社會給所有人創造了機會,帶來了希望,提高了他們的職業能力,怎麼會產生懶人呢?其次福利國家跟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大鍋飯、「做多做少一個樣」是完全不同的,福利國家仍然是按勞分配,即使在福利國家,也不是不勞而獲的,也是不工作就沒有收入,福利國家都有失業補貼,但這也是很小的一筆錢,如果正常人要靠失業補貼生活,也是非常艱難的,依賴福利的人大多是失業者和低收入者,他們本身就無法養活家人。

福利社會養懶人的謬誤還在於,參與社會勞動的大部分都是青壯年,而這些人基本上不享受福利,不享受福利也就不會偷懶,而享受福利的主要是兒童、老年人、學生、殘疾人、病人、孕婦等群體,這些人本身就不是勞動人口,與懶不懶惰也就無關,所以說福利社會養懶人本身就搞錯了對象。現實也證明高福利國家反而懶人最少。比如勞工參與率一般用來衡量一國民眾的工作熱情。北歐福利國家的勞工參與率多年來均高過崇尚自由和個人奮鬥的美國人,美國的參與率一般保持在80% ∼ 82% 之間,北歐國家參與率最高的冰島高達90%,最低的芬蘭也為84%。另外看非生產性的「局外人口」情況,當前瑞典的非經濟活動人口占國民總數的比重為49%,而德國的指標為60%。德國人以勤奮著稱於世,婦女也大多數參加工作,兩國人口結構情況近似,但是德國的這項指標都要比瑞典低了10 個百分點,別的國家就不用比了,而且德國也是個高福利國家。

謊言八,福利國家會欠債。近年又開始流行一個說法,那就是福利國家讓政府欠債,這也不符合現實,福利國家不僅沒有欠債,反而是債務水平最低的,高福利國家的債務水平不僅遠低於美國、日本,甚至比中國更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低的。例如,瑞典的政府債務占GDP 的比例約為30% 左右,財政赤字不超過1%,而挪威不僅沒有赤字,反而有大量的盈餘,新加坡也是這樣,不僅沒有一點的債務,而且每年還向民眾分紅。

高福利國家一般經濟都非常繁榮,而且非常穩定,國內需求旺盛而穩定,經濟危機對其基本沒有衝擊,因此政府也沒理由欠債。而大家所熟悉的南歐四國,其實他們都不是高福利國家,比如希臘的福利支出水平都不及歐盟的平均水平,更是遠低於高福利的北歐。

總之,經過我們的考察和研究,認為社會對福利的投資不僅不會成為經濟的負擔,反而會成為經濟繁榮的基礎;福利社會不僅不會讓人變得懶惰,反而會讓人變得勤快;福利社會不僅不是經濟發達的產物,相反卻是最先在落後國家興起;福利社會不僅不會讓政府欠債,反而因為經濟的穩定繁榮讓政府出現財政盈餘;福利社會不僅不會限制自由,反而創造了積極的自由;福利社會的人們不僅不會有痛苦感,反而更輕鬆和幸福。

 

本文授權自上奇時代/ 高連奎《世界大時局:哪些經濟決策,使這些國家從此不同?

圖片來源:Pixabay/309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