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二十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告訴你

history-1663736_640
首先,我們將歷史──即便它錯綜複雜──定義為過往的事件或紀錄。人類的歷史是浩瀚宇宙的一個小點,它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是「戒慎恐懼」。隨時隨地都可能有顆彗星太靠近地球,將我們撞得昏頭轉向,或釀成大火,煙燻窒息,讓居住其中的人和所有物種一起同歸於盡。

又或者原本溫煦的太陽,有天可能突然偏離軌道(有人說地球億萬年前就是這麼形成的)來給地球一個熱情的擁抱,結束大家的苦痛。我們應勇敢的接受上述這些事情會發生的可能性,並以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帕斯卡 的名言回應宇宙:「在宇宙戰勝人類時,人類仍強過戰勝他們的這股力量,因為人類知道自己即將滅亡,而宇宙對自己的勝利卻一無所知。」

歷史受地球的地質所影響。日復一日,有些陸地遭海水淹沒,有些海域則遭陸地侵占;有些城市就此沒入水底,沉陷的教堂敲起輓鐘。山脈隨著成形的節奏起伏;河水漲退、乾涸、或改道;山谷化為沙漠,地峽化為海峽。由地質學的角度看來,所有的地表都在不斷的變動,人類生活在其中,其驚險程度有如伯多祿乘浪走向步行海面的基督。

文明操控氣候,氣候操控文明

氣候已經不再如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和英國史學家巴克爾(Henry Thomas Buckle)所言那般嚴格限制人類,但它多少還是能對我們造成某些影響。

人類的聰慧常可克服地理上的障礙:我們可以灌溉沙漠,也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上裝冷氣;人類可以剷平或翻越高山,也可以將丘陵開闢成梯田種葡萄;人類可以建築在海上移動漂浮的城市,也可以建造巨鳥航行天空。

不過,一場颶風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摧毀人類花一個世紀才建造起來的城市;一座冰山可以翻覆或粉碎海上宮殿,吞沒上千個尋歡客,送他們到極樂世界。降雨若不足,則文明被沙漠湮滅,中亞便是如此;降雨若過多,文明就得和沼澤叢林搏鬥,中美洲便是如此。人類居住的密集地帶,若平均溫度上升二十度,我們可能會倒退成遲緩的野蠻人。一個位於亞熱帶、有五億人口的國家,雖然可以像螞蟻般大量繁殖,但一旦氣候發生變化,還是會讓他們被來自溫帶地區的戰士所征服。人類世世代代對地球的操控越來越嚴重,但最終還是躲不過與樹木同腐的命運。

地理是歷史之母,它提供了哺育的養分和文化。河流、湖泊、綠洲和海洋吸引了人類傍其定居,因為水是有機體生存的必須和城鎮的生命,也提供了運輸和貿易的廉價管道。

文明,總遇水而發

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則是在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及其支流,連續建立了綿延的文明。印度是印度河(Indus)、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或稱雅魯藏布江)及恆河(Ganges)的女兒。

中國的文明及苦痛,則拜幾條時常氾濫的大河所賜,氾濫的河水肥沃了周邊的土壤。義大利城鎮沿著台伯河(Tiber)、阿諾河(Arno)及波河(Po)河谷分布。奧地利沿多瑙河(Danube)發展,德國沿著易北河(Elbe)和萊茵河(Rhine)成長。法國則沿著隆河(Rhone)、羅亞爾河(Loire)和塞納河(Seine)。約旦古城佩特拉(Petra)和敘利亞古城帕米拉(Palmyra)則靠沙漠裡的綠洲滋養。

希臘人口過剩時,他們便沿著地中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如此形容:「像青蛙圍繞池塘。」)及黑海建立殖民地。從薩拉米戰役(Salamis,紀元前四八○年)到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戰艦(西元一五八八年)約兩千年的時間裡,地中海南北沿岸乃白人勢力崛起的必爭之地。

但一四九二年後,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Columbus)和葡萄牙探險家達迦馬(Vasco da Gama)的航行,鼓舞人們朝海上發展;地中海的優勢不再,義大利熱那亞(Genoa)、比薩(Pisa)、佛羅倫斯(Florence)和威尼斯(Venice)相繼衰落;文藝復興開始走下坡;大西洋岸國家興起,最終其殖民勢力擴張至半個地球。

一七三○年,英國哲學家喬治.巴克萊(George Berkeley)如是寫道:「帝國向西前進。」帝國真的會繼續西行,越過太平洋,將歐洲及美洲的工商業技術輸入中國,一如之前輸入日本那樣嗎?東方旺盛的生產力,配上最新的西方科技,會不會導致西方的沒落?

制空權讓歷史發生革命

飛機的發展或將再度改變文明的地圖。貿易路線將不再沿著河流與海洋;人和貨物將直接空運到目的地。英法等擁有很長海岸線的國家,將不再享有其所帶來的商業優勢;那些以往因為國土廣闊,使內陸限制了海上發展的國家,如俄羅斯、中國和巴西,將能向天空發展而擺脫先前的障礙。沿海城市過往由船運轉陸運、或是陸運轉船運等生意,將日漸減少。當制空權在交通和戰爭上取代了制海權,歷史便又進行了一次基礎革命。

科技的發展減低了地理因素的限制。地形與地勢雖可能為農業、礦業或貿易帶來機會,但這些仍有賴於領導者的視野和魄力,以及追隨者的勤勞戮力,才能將機會化為事實。而唯有像這樣的同心協力的組合(如今天的以色列),才能戰勝千百個天然阻礙,進而形塑出一個文化。

是人類創造了文明,不是地球。

 

本文授權自大是文化/威爾.杜蘭,,艾芮兒.杜蘭《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二十世紀最偉大歷史著作精華結論,告訴你

圖片來源:tanim_mahb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