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川普效應

23975424301_6945ae6eb1_z

「媒體怎麼寫你都沒有關係,只要你年輕,屁股又漂亮就行了。」

「阿里安娜.哈芬登(《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創辦人)內在外在都很醜。難怪她老公跟另一個男人跑了。老公的決定太明智了。」

「所有上節目的女參加者都在跟我調情,不管她們自己知不知道。這完全在預期當中。」

你可以想像未來的美國總統說過這些話嗎?我們的柯P雖然也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但跟這人比起來,柯P的發言多麼中規中距。這就是美國共和黨在二○一五年下半年一直到二○一六年初,領先民調第一名的總統候選人川普。你覺得不過是得罪了女性選民,還是不影響他當總統的能力,再看看以下的「川普名言」:

「中國的出口業,聽好了!你們這些狗娘養的,我們要給你課二十五%的進口稅。」

「我們應該把美國的伊斯蘭教徒,跟在二次大戰時我們對日本僑民一樣處理,就是全部關起來集中管理。」

「我只讓頭戴猶太小帽的矮子幫我數錢。」

「黑人血液裡就是有懶蟲。」

「當墨西哥送人來美國的時候,他們不是送好人來,他們送有問題的來……他們帶進毒品,他們帶進犯罪,他們是強姦犯……」

我寫本文的時候是二○一六年的一月,川普是在二○一五年的六月宣布參選,也就是說他在短短的六個月內,得罪了女性、中國移民、拉丁裔移民,及所有的中國人及墨西哥人、伊斯蘭教徒、非洲人、猶太人,加起來約四十億人,占全球人口總數一半以上。我老公Roberto 是墨西哥移民,被指為強姦犯,氣到吐血。

川普剛開始這麼胡搞瞎搞的時候,美國媒體通常都把他當笑話看。因為在最近兩次美國總統選舉,也就是小布希總統下臺之後,在選前一年半,共和黨初選要決定自家要派誰去跟另一大黨民主黨對決的候選人的初期,在此時領先民調的,通常就是像川普這樣的人物。二○一一年時,帶領風騷的是巴可曼(Michele Bachmanns)。她說過的名言也不少,比如她認為溫室效應沒有科學根據:「大家對碳排放老是有負面印象,但從沒有研究報告指出碳排放是有毒氣體。」

再往前看,二○○七年則是阿拉斯加州長培琳(Sarah Palin)。為了強調她有制定外交政策的能力,她說美國一定會跟「北韓」盟友站在一起(搞不清楚南北韓)然後又毫無地理知識地說,她在阿拉斯加家中就可以看到俄羅斯。(在阿拉斯加首府絕對看不到俄羅斯。)

往好處看,這正是美國的民主精神發揚光大,像這些小學生也知道的常識都可以弄錯的成年人,都可以去選總統,我為什麼不可以?川普兩次宣布破產的經歷,美國人看到的不是他的信用破產,而是他東山再起的能力,足證美國社會對失敗的容忍度有多高。

川普忽左忽右,毫無章法的政策主張,也被支持者認為是突破兩黨政治的清新感。再加上前兩次初選結果,這樣的候選人反正是不可能拿到黨內提名,大家樂得看看川普的政治鬧劇,殺殺時間也無大礙。(培琳能去選副總統,我基本上認為是當時的共和黨候選人馬坎一時腦殘錯判情勢的結果,靠培琳本人是絕不可能拿到初選勝利的。)

川普在當年六月宣布參選時,美國不管是自由派的、保守派的政情專家都預測,川普的民調在三個月內一定會下降,到九月勞動節大家停止烤肉時,他就會自動宣布退出。結果到了十一月感恩節,美國人環繞著火雞時,川普還是民調第一。到了聖誕節美國人圍著聖誕樹時,川普還是民調第一。等時報廣場大家倒數完過新年了,川普還是第一。這時,所有的專家都改口,大家開始擔心,川普要是真的一路領先到年中的共和黨大會,也就是共和黨要推出總統候選人的大集會,難不成真的派川普去跟希拉蕊.克林頓對打?

美國著名政論家馬爾(BillMaher)一向主張美國競舉時間太長(一年半到兩年),太浪費時間金錢,應該學習歐洲國家,如英國,選國會議員的競選期還不到五個月,而且對選舉經費要嚴格設限,減少選舉對社會造成的動盪及富有階層的影響力。但這次看到川普竄起,占據民調榜首這麼長時間,馬爾在接受電視訪問時,改變了他長期以來鼓吹的競選時間減短的意見,臉色陰霾的馬爾說:「我們美國人很笨,反應很慢,得給他們多點時間搞清楚狀況。」

其實共和黨若真的派川普出馬,對馬爾這些自由派人士是天大的好消息。這表示曾當過第一夫人、參議員及國務卿的希拉蕊,幾乎可以不戰而勝。那為什麼這些專家們對川普效應仍然愁眉深鎖?

我們先來看川普為何受歡迎。媒體分析很多,從他的庶民言論到他的怪異髮型到橘皮一樣的膚色,都有擁護者。我比較同意的是這個說法:美國社會現在有很嚴重的經濟焦慮症,經濟成長也許不錯,但貧富不均情況很嚴重,這加劇了美國社會一直都存在的種族及宗教衝突。這種焦慮感,尤其又以中下階層的白種男性,對自己的社會及經濟地位下降毫無主控能力的這群人,特別明顯。

這偏偏又是美國共和黨的主力票源之一,所以所有的共和黨候選人,其實都會不同程度地討好這群人,最容易的方式,當然就是把經濟力下降的過錯都推在別的族群上。

所以罵墨西哥人、罵中國人,甚至罵女性。但大部分共和黨候選人罵的時候,通常不敢太直接,以防引起眾怒,但川普就是指著鼻子罵,而且像市井小民罵街那樣罵,對於大多只有高中教育程度的這群選民特別有號召力,覺得川普不但罵對了,而且還是用我慣用的語言在罵,真爽!再加上媒體搶收視率、點閱率,川普的口無遮攔更推高了他的聲勢。像川普這樣的候選人,美國以前也出現過,一個是一九九二年的布肯南(Buchanan),一個是六○年代的華理斯(Wallace)。他們都出現在美國社會階層經濟力大洗牌的時候,再講白一點,就是傳統上執掌美國經濟主力的白人這個族群,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時候。

但以布肯南或華理斯的例子來看,很多人可能不會覺得問題有多嚴重,這群人鬧完場,很快會下臺,反正選不上,不用太在意。但這次川普效應卻無法等閒視之。因為很多政評家都同意,川普就算沒當上共和黨候選人,他也已經改變了整個選戰裡討論的議題,而讓不同的候選人有登上檯面的機會。川普這一鬧場,讓原本代表共和黨中間選民路線,普遍被認為唯一有挑戰希拉蕊可能性的佛州州長傑布.布希(Jeb Bush,也就是老布希總統的兒子,小布希總統的弟弟)因為過於中規中矩,在這場選戰裡完全搶不到鎂光燈,失去了塑造選戰話題的能力。反而是立場更極右的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因為與川普的立場較靠近,又有普林斯頓及哈佛的常春藤血統,現在儼然成為川普最佳替代品。克魯茲若是真的選上美國總統,路線會比傑布.布希保守太多,美國整個國家的路線將大大往右跨了一步。

其實川普現象現在在很多國家都有,一個國家只要有一群人經濟力突降,又找不到出口時,就給了像川普這樣的政客絕佳的舞臺。美國自詡是民主大國,人民的民主素養夠成熟,所以川普只能影響選情,不會真的選上總統,但在民主經驗不成熟的國家,川普這樣的候選人就可能真的會選上。

不過選舉的事很難講,臺灣選情不就在二○○四年因為一顆子彈而大轉彎,這正是為什麼政評家馬爾愁眉深鎖的原因,因為他對美國人的民主素養信心並不高。

本文授權刊登自時報/【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一書

圖片來源:cornst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