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C產品閱讀,理解程度剩一半

cell-phone-801946_640

過去幾十年來,科技突飛猛進,數位資訊變得更容易處理,但也加強了流暢閱讀的結果。雖然「簡單、方便」通常是件好事,但無止無休地追求流暢,卻也讓我們更不容易記住和保留我們讀過的東西。我們在超級螢幕上看到的資訊,不但不會認真思考,反而更容易忽略和遺忘。你也許更容易在蘋果平板iPad Air 上看完一本書,卻更不容易記住自己讀到什麼。

一九八五年,電腦時代剛剛到來的時候,心理學家貝爾摩(Susan Belmore)曾找來二十位大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實驗。這些學生會看到八段文字,之後再讓他們針對剛才的閱讀回答一些問題。其中四段文字是以紙本呈現,另外四段則是出現在蘋果電腦Apple II Plus 48k的螢幕上。

貝爾摩想搞清楚的是,螢幕上的文字,是否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程度,實驗結果相當糟。貝爾摩寫道:「整體而言,大學生閱讀電腦顯示的文字,要比紙本文字多花一二%的時間,但理解程度降低四七%。」

這些學生不但閱讀的速度變慢,而且理解程度只剩下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

貝爾摩認為,是這些人缺乏螢幕和電腦的使用經驗所致,因為他們還不習慣在電腦上閱讀文字,容易分心。他們的思考,不能夠專注於文字內容,而是被閃爍的螢幕和奇奇怪怪的字體所吸引。

心理學家迪倫(Andrew Dillon)在一九九二年的評論文章指出:「呈現給讀者的畫面品質非常重要……,除非螢幕標準可以充分提升,否則紙本和螢幕的差異很可能繼續存在。」可是螢幕品質大幅改善,還是不能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

電腦顯示器的品質的確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改進,有這麼驚人的進步, 數位閱讀應該早就超越紙本閱讀了吧。我們如今在螢幕上的閱讀也許是更方便了,因為它的驚人清晰度讓閱讀更容易。畢竟最新型的iPhone手機螢幕擁有更高的解析度,iPhone 6 Plus 每英寸像素(DPI) 達四百零一,最精緻的印刷像素才接近三百而已。如果視覺便利性可以提升理解程度,那麼我們在這些「超級螢幕」上的閱讀能力應該可以達到空前的水準,我們可以記住的東西也應該比過去都要多啊!

可是這樣的事情並未發生,螢幕品質大幅改善,還是不能提升閱讀的理解能力。如果要說有什麼變化,只是變得更糟罷了。我們來看看美國閱讀教育與研究中心的挪威籍心理學家安妮.梅根(Anne Mangen)在2013年做的實驗,實驗的設計很簡單,就是複製過去閱讀與螢幕關係的研究。這項研究的動機有一部分是因為挪威計畫改變考試的標準方式,從現在的紙本油印,改為利用電腦進行。實驗將七十二位十年級學生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閱讀採用紙本形式,以十四級的Times New Roman字型印出。第二組閱讀的材料內容完全一樣,但是以PDF形式在十五吋液晶螢幕上顯示,解析度為1280×1024。讀完之後,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幾個問題來測試他們的理解程度。

實驗結果非常清楚,不管材料內容是什麼,使用電腦閱讀那一組的理解程度就是比較低。「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在電腦上閱讀線性敘事和說明文字的理解程度低於紙本閱讀。」梅根寫道。她沒有假裝自己完全了解原因何在,她猜測螢幕閱讀可能是欠缺某種「時空標記」才導致理解程度低落,不過,螢幕閱讀成效不佳的情況是顯著而一致。梅根指出,考試成績只要有一點點不同,都可能造成重大影響,例如某個學生要是在美國學測SAT因閱讀理解上的差異而多錯了幾題──假設他是在螢幕上接受測驗而非紙本試題──他語文科的分數就會降低許多。這個結果顯示,考試的標準方式如果改成在電腦螢幕上進行,那麼計分演算法就必須重新調整,因為學生在電腦上考試的成績會比較差一點。

就算現在液晶顯示已經非常漂亮,數位與紙本閱讀的差異不但持續存在,也還是一樣很明顯。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都假設影像顯示的品質是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造成我們學習上的限制。然而,現在的螢幕呈現已經不比紙本差了,談到影像品質的話,甚至比紙本形式還要好,但是數位閱讀的差距還是繼續存在。

本文授權自時報出版《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