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為的是找樂子
儘管巴菲特經眼的數字多得嚇人、儘管他勤於工作,但他並不屬於A型上司。已經替他工作9年的祕書柏桑妮克(Debbie Bosanek)說:「沒錯,我得穿溜冰鞋才趕得上他的速度,可是我從沒見過他大發雷霆。不過,我覺得他不喜歡人家騙他,如果你犯了錯,向他承認就沒事了,千萬不要企圖掩飾。」首府傳播的創辦人墨非補充說:「他每天早晨起床去上班,為的是找樂子。那不是上班,他只和自己喜歡的人共處,這樣就沒有壓力。」
巴菲特很可能是全美少數幾個天天花大把時間閱讀的執行長,他不用電子郵件,波克夏總部也沒有浪費時間的會議。巴菲特的合夥人蒙格說:「華倫只要坐在桌子圍滿人的房間裡,聽很多人滔滔不絕的講蠢話,就會感到頭痛欲裂。」巴菲特和蒙格的交情超過40年,以前常常在一起說話,現在比較少了。蒙格說:「如今華倫對我心裡在想什麼一清二楚,偶爾我也會知道一些對他有用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分配時間與腦力給這麼多不同公司的能力,就像他配置資金的能力一樣游刃有餘。巴菲特也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董事,執行長葛蘭姆說:「大部分聰明蓋世的人喜歡把事情變得更複雜,可是他卻有不凡的本事,總是能把事情說清楚、變簡單。」
8歲就開始研究股票
巴菲特極為重視好企業,奇怪的是他到晚近才顯露這項偏好;頭20年他收購企業時生冷不忌,但還是賺了非常多錢。從小在奧馬哈長大的巴菲特,對數字和金錢的概念十分早慧且嚮往,他崇拜曾任股票經紀人的父親霍華.巴菲特(Howard Buffett),還為他起了個「火球」(fireball)的暱稱。
他家的圖書室裡有一本書叫做《賺一千元的一千個辦法》(One Thousand Ways to Make $1000),巴菲特幾乎一字不漏的背下來,書裡講投幣式磅秤的那部分尤其令他著迷,他想像自己先買一台磅秤,然後慢慢累積到幾千台,最終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百萬富豪。
巴菲特上長老教會時,會在心裡默算讚美詩作者的壽命,研究作者的宗教使命是否換得長壽的犒賞(他的結論是:沒有)。11歲時,巴菲特和一個朋友改而鑽營比較世俗的生意,發行《馬廄男孩精選》(Stable-Boy Selections)的賭馬經刊物。
到頭來,巴菲特心心念念的,仍然只有股票。他從8歲開始閱讀關於股市的書籍,11歲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供應油電的城市服務公司〔Cities Service〕優先股),並且不斷嘗試各種形式的交易方法。
青少年時期,他曾依賴線型操作股票一段時間,後來轉變成耐心等待市場時機。從1943年起,他的大本營轉移到華府,因為父親當選眾議員,因此舉家遷到華盛頓。年輕的巴菲特深深思念奧馬哈,一度離家出走,初中時有一陣子成績慘不忍睹,連他最擅長的數學科也未能倖免。後來做父親的威脅兒子,要逼他放棄喜愛又頗為賺錢的送報工作,巴菲特的功課才有了起色。
巴菲特16歲高中畢業,先在賓州大學念了兩年後,又轉到內布拉斯加大學。1950年初,念大四的巴菲特讀了葛拉漢的新書《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書鼓勵讀者注意公司的真正價值,並在「安全區間」(margin of safety,又作安全邊際)內投資。這套理論在巴菲特看來非常有道理,直到今天,巴菲特唯一言簡意賅的投資法則,依然帶著一點葛拉漢的色彩:「第一法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法則是莫忘第一法則。」
巴菲特申請就讀哈佛商學院,他於1950年夏天搭火車前往芝加哥,接受當地一名校友的面試。巴菲特說,這位高等學府代表審查的對象是「一個骨瘦如柴的19歲青年,可是外表看起來像16歲,社交技巧更是只有12歲的水準。」面試10分鐘就結束了,巴菲特想進哈佛商學院的念頭也被掐斷了。
申請入學受挫固然不好受,不過現在巴菲特覺得這是自己最幸運的經歷,因為在返回奧馬哈的途中,他無意中獲悉葛拉漢正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任教,於是立刻寄出申請書──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另一個在葛拉漢班上就讀的學生是盧安,也就是當今績效一流的「紅杉基金」經理人,他也是巴菲特的至交。盧安說,打從一開始,葛拉漢和巴菲特之間就迴盪著一股智慧的電流,而其他學生大多只是旁觀。
學年結束時,巴菲特毛遂自薦去葛拉漢的投資公司「葛拉漢紐曼」(Graham-Newman)工作,而且自願不支薪,巴菲特說:「不過,葛拉漢照慣例算了算價值/價格比,然後拒絕了我。」一直到1954年,巴菲特才進入葛拉漢的公司,開始做些基層的打雜工作,同時學習恩師那套以價值為基礎的機械式投資技巧。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凱洛.盧米思《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不做會後悔、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
圖片來源:donkeyhot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