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巷弄日和:文創聚落、朝氣小舖、輕食咖啡,暢遊陽光海港城新亮點

真正熟悉高雄,其實應該是自特約記者工作開始,從一次次報導中,彷彿側寫了這座城市的改變。每一次見證都市更新,都會有些期待;而與舊時代逝去告別時,又難免有些感慨。

最捨不得改變的是左營眷村,那曾經燦爛的大時代,讓人不由得想起余秋雨說的「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在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推波助瀾之下,眷村熱潮風靡了一陣子,北中南亦各有一處代表性的彩繪眷村。左營自助新村就以「在眷村裡迷路」做為最後的落幕身影,小女孩們在眷村老屋上寫著「回憶未乾,無法停止倒轉,只是快轉」,想想這些年的心境不也如此啊!

同樣屬於舊時空背景的,還有捷運美麗島站的大港埔、鹽埕區的大溝頂、鼓山區的哈瑪星,設計人以文創思維持續注入老城區,讓高雄這座城市面貌迥異於其他大都會。此外,手沖咖啡店一間接一間地開,手作工作室、獨立書店也吸引愈來愈多年輕人樂於投入小眾市場,這種「戇膽」在高雄人身上還看得到,總覺得這就是一個城市的希望與美好。

若以一個「外人」的視角觀察高雄的話,或許會覺得這座城市的「人」味真的變多了,但並非以往高雄給人的草根形象,而是有一股「人文」的味道,高雄人不再那麼在意海派的場面,不一定要很大間的店面,也不是非得要俗擱大碗,開一間迷你的小店夠過日子就好。

港都,其實是多數人對高雄的城市印象。百年前的打狗小漁港、日治時期被賦予肩負國家經濟重責的工業港口城市,爾後更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光輝年代,高雄從過去的工業港不斷蛻變,對照如今積極建設的亞洲新灣區願景,高雄早已褪去重工業、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不妨搭捷運重新溫習看看吧!

文具控、愛書人的小型獨立藝文空間

高雄有許多年輕藝術工作者利用閒置的老屋空間,創造各種小型藝文平台及複合空間,包含吃、住、看、買,他們都選擇在巷弄過生活,遠離熱鬧的商店街,不只插畫家工作室變成文具控最感興趣的地方,還有車庫改建雜貨舖,書店、公寓地下室規劃為展覽藝廊。

在知名插畫家李瑾倫的撥撥橘工作室裡,專賣許多明信片與繪本書;同樣在民有街上,撥撥橘斜對面的本東畫材咖啡的商品比美術社更豐富,歐、美、日流行前線有趣、少見的文具與筆記本在這裡都找得到;插畫家馬良慧(Irma)所成立的小書卷文化商店,大人物和小房子主題創作設計源源不絕;另外新開幕的KIFT 高雄禮物商店,是一間主打「角色藝術」和「推廣高雄文化」的設計商店,推出首波限量龍虎塔明信片,充滿高雄在地的文化特色。

關於老屋改建的故事,還有很多文創空間值得造訪,好比設計師Ray,將自己老家五十年的透天厝改建成小島藝廊公寓,店內精選「木梁作」的食器,One way fun 皮革設計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火腿看書、七号閱覽室、小房子書舖、絹窩,在面臨紙本書市場的急速萎縮,以及在大型書店激烈的競爭之中,獨立書店在高雄還能占有一席之地算是奇蹟,書店經營策略就是兼賣少量的文具、文創商品,在書店特色方面,有設計藝文書籍、小誌獨立刊物、童書繪本等不同主題,屬於小文青讀書會的概念。

sdsdsdsdsd

撥撥橘工作室裡,販售繪本書與明信片。

 

本文授權刊登自山岳/ 陳婷芳《高雄巷弄日和:文創聚落、朝氣小舖、輕食咖啡,暢遊陽光海港城新亮點

kaosdsd高雄巷弄日和:文創聚落、朝氣小舖、輕食咖啡,暢遊陽光海港城新亮點

作者:陳婷芳
出版社: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