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統治世界的企業:人工智慧讓47%以上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我如何把威脅變機會?

  哪些工作會消失,哪類工作更吃香?

有人擔心進展神速的人工智慧,將掠奪人們的就業機會。例如,微軟創辦者之一的比爾.蓋茲,便曾在2014年3月,於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簡稱AEI)的演講上,發表以下談話:

「會被人工智慧掠奪的工作包含司機、服務生、看護等,可說是遍及各行各業。20年後,現在勞動者所需具備的各種職能將大幅降低。但人們對這件事情似乎漠不關心。」

2001年,蓋茲曾預言「今後的人工智慧會透過貝氏定理完全脫胎換骨」,此預言後來成真了,可見蓋茲的確真知灼見,因此他這次對於人工智慧掠奪人類工作的判斷,自然引起不少討論。

  你的工作要被機器取代了嗎?

學術界也抱持著同樣的看法。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員卡爾.佛雷(Carl Benedikt Frey)和麥克.奧斯本尼(Michael A. Osborne),2013年9月曾共同發表一篇論文〈工作的未來:哪些工作容易電腦化〉。這篇論文很常被各大媒體引述,且結論大多是:現有的職業,有47%以上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以下我簡單介紹為何會出現這個結論。

這篇論文是用定量方法計算,所有將被內建人工智慧的電腦、機器人搶走的職業。其調查對象為美國衛生署所提供的「O*NET」資料庫中的七百零二種。該資料庫幾乎涵蓋了現代社會所有職業,從木匠、看護,到律師、大學教授、作家、服裝設計師全包含在內。

佛雷和奧斯本尼兩位博士,先從七百零二種職業當中,選出具代表性的70種。然後再請機器學習的專家們評估,請他們推算各種職種在今後10年至20年中,會被內建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或電腦搶走的占比。若絕對會被搶走的職業占比為100%;毫無風險的工作則為0%,而在兩個極端之間,就有各種不同的占比出現。最後用迴歸分析法,以70種職業的計分結果(由人推算的推算值)為範本,再交由電腦為這702種職業評分。得到的結論是:未來有47%以上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charrr1-2

  發揮創意或擁有技術的人,可暫時鬆一口氣?

根據這項調查所推論出來的結果頗耐人尋味——儘管人工智慧非常強大,但有兩類工作對電腦及機器人而言仍相當棘手,難以取代之。

第一種是需要創意及高度溝通能力的工作,包括創業家、經理人、行銷人員;或是撰寫暢銷小說、製作熱門電影等藝術類的專業人士,這部分應該不難理解。

但另一種讓電腦、機器人難以干預的工作則有些令人意外,像園藝專家、理髮業者、廚師等非典型勞動者(倚靠專業技能),也落在不被人工智慧威脅的安全範圍內。

這類工作除了需要仔細觀察人、事、物之外,還必須具備靈巧的手部動作。用更專業的用語來說,這是一種結合「模式辨識(如視覺、聽覺)」及「細部運動神經」的工作,只有經過數百萬年演化、擁有高階智慧的人類才可勝任。

有趣的是,儘管人工智慧可做極其複雜的計算,卻無法取代理髮師、廚師這類動作看似單純、背後其實需要長期經驗及判斷力的技能(意即:明明很簡單的動作,卻無法被機器替代,例如迄今尚未出現能替人類剪髮的人工智慧)。此一違背常識的矛盾被稱為「莫拉維悖論」(Moravec’s Paradox),由人工智慧專家漢斯.莫拉維克(Hans Moravec)、馬文.閔斯基(Marvin Lee Minsky)於1980年共同提出。

而另一方面,高取代性的工作則為「在辦公室處理單純業務的行政人員」、「銀行窗口」、「工廠裡的工人」等,基本上一直在重複單調作業的職務,就很容易被業務軟體、產業機器人等高端技術搶走。

從過去的研究調查中(例如《第二次機器時代》一書所提及的各種報告)可得知,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但根據前述牛津大學〈工作的未來〉調查,今後機器學習和機器人的進化會越來越快,因此上述受莫拉維克悖論「保護」的非典型勞動者,未來還是極有可能被機器人、人工智慧取代。

如同前文所述,機器學習是電腦、機器人,解析從各種感測器取得的巨量資料之後,再提高自己辨識、理解能力的技術。除了機器學習之外,現在各個業界都加快了腳步,企圖研發能忠實呈現人類精細手部動作的機器人手臂(robotic arm)。

如果能把這兩種技術結合起來,非典型勞動者的工作就有可能被智慧型機器人奪走。最後,人類未來所能守住的工作範圍,將會越來越小。

 

圖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史提夫.西斯古德《下一個統治世界的企業:人工智慧讓47%以上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我如何把威脅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