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4LOMPWPCRZ

越常用的安慰話,越讓人失落

遭遇失落後,你大概很快就會敏銳察覺到,自己的準備是多麼不足,根本無法面對、處理我們稱之為「傷心」的大量矛盾情緒。社會上幾乎每個人都是如此,我們對身體受傷的準備,遠遠超過處理傷心。先想想自己親身的經驗。小學時,你上過急救課;高中時,你上過健康與安全的課;你或許參加過紅十字會開設的急救課程;遇到緊急事件,我們知道該撥哪支緊急求救電話。某種程度來說,我們都做了準備來因應事故發生。然而,你有上過多少課,內容是教你如何處理重大情感失落所導致的傷心?

如果有人摔斷手臂,人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但卻很少有人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協助傷心人,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美國每年有八百萬人因為死亡事件而加入傷心人行列。離婚率已經超過45%,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沒有正式婚姻之名的感情關係,每年有好幾百萬段感情關係劃下句點,影響所及不僅是伴侶雙方,他們的子女、父母、其他親友都受到波及。此外,光是美國,每年就有超過一千四百萬隻寵物死亡,如果再加上退休、失業或工作遭遇重大轉變、疾病問題、財務發生大改變等,遭遇失落的人數更是驚人。

我們只學「獲得」,沒學過「失去」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的重點幾乎都放在學習如何「取得」,好讓將來有個快樂、成功的人生。年紀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努力博取父母的讚美;我們努力在聖誕節或過年前夕表現良好,好得到盼望已久的玩具;上學之後,我們用功考高分,好獲得長輩的認可;我們努力吸引同儕,好讓他們接受我們。

這種不斷學習如何取得具體(玩具)和抽象(注意力)事物的過程,一直持續到我們成年。最了解這種現象的,莫過於廣告業的從業人員,因為他們的行銷宣傳重點,往往就是傳達給消費者:你可以透過取得某些東西,來找到快樂和滿足。

我們不斷的學習如何「獲得」,卻往往對「失去」一無所知。失去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候甚至是可預期的,話雖如此,我們卻沒受過正式訓練,不知道該如何因應隨著「失去」而來、一定會發生的痛苦和崩潰失落感覺。有人甚至建議我們不要學習如何處理失落情緒,或至少不要談論。「事情既然都已經發生了,就讓它過去」、「你必須向前走」、「不要讓你的情緒造成別人的負擔」等,你一定聽過這類話。

人的一生中必然會面臨好幾次重大失落,關於如何處理失落所帶來的情緒,我們所學到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如果我們不能用正確的知識來處理失落,這些錯誤的知識還寧可不要。不管是哪一種危機降臨,一般人大多會依賴以前學到的舊觀念來處理。就算我們可以提出證明,有些舊觀念其實沒有幫助,但是失落所造成的痛苦想法與感受一旦出現時,大多數人還是會自然而然求助那些舊觀念。

人通常會採取相同的方式做一樣的行為、一再重複,於是所有行為(包括肉體上和情緒上)就會變成習慣。這種模式其實是好的,因為有助於養成、維持習慣,關鍵是我們必須培養有助於解決傷心的習慣。

要培養新習慣,你得有三個覺悟。首先,你必須清楚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培養新習慣。如果你拿起這本書,你大概已經認知到自己需要有更有效的觀念、習慣來處理傷心。其次,你得學習一些必要的觀念和技能,才能在培養新習慣時派上用場。拿解決傷心這件事來說,你必須知道哪些觀念不可行,可以用哪些觀念來取代。最後,你必須不斷練習這些新觀念,直到變成你的習慣。

失落並無不對,為何要我理智?

六大錯誤觀念的第三點提到,傷心人要獨自傷心,你大概也有過把自己隔離的經驗。既然感到隔離孤立是傷心人會面臨的問題,那麼「參與」顯然就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為了鼓勵你參與自己的療癒過程,建議你現在就立刻開始,看看是不是也受了上面六大錯誤的觀念影響,因此左右了自己對傷心、痛苦、負面情緒的看法。遭遇失落時,難過是很自然、正常的反應。但是,每次我們表達這些正常且自然的情緒時,總有人拿上述六種錯誤觀念的其中幾個來「安慰」你。

每次約翰和羅素滿懷痛苦情緒,求助父母、老師、教練或其他人,只會得到這類「理智」的回答。如果他們一再得到這六種毫無幫助的回應,累積下來,會導致他們逐漸喪失對別人的信任,一開始可能不再信任父母、長輩,到最後擴及所有關係。

約翰的爸爸嗜酒如命,喝醉了就不分青紅皂白打約翰。

即使我告訴他某件事不是我的錯,他還是不相信我,反正一定要處罰我就是了。我覺得非常不公平,漸漸就不再信任他。

由於約翰的失落很難被發現、也沒得到解決,讓他對大人的懷疑越來越多,他變得越來越不信任人、警戒心也越來越強,他的活力和自主都因此受限。能夠與他建立信任關係的人,類別也開始受限,他對所有威權角色心生警戒。

「我並不認為,我對周遭人喪失信任,責任都在別人身上。」其實是因為喪失信任讓人痛苦,所以約翰的解決之道就是一開始就「不要信任」,如此一來他就不會有痛苦。

約翰與第一任女友分手之後,更加深他「不要信任」的觀念。從那時開始,他發現自己很難信任約會對象,他不想再次受到傷害,所以心態上躊躇又多所保留,這種態度讓他變得畏畏縮縮。

很多傷心人很難開啟新的感情關係,因為他們害怕承受再一次失落。你之所以買這本書,大概是因為意識到自己跟死亡、離婚等失落關係有某些未了結的部分,也可能是某個好心的朋友或親戚送給你的。

你在閱讀這本書時,實際去做那些讓你得到療癒的行動,或許會發現自己有喪失信任的感覺。我無法要求你要信任自己、多點安全感;不過,喪失信任的感覺我懂,因為我也曾有過這種感覺、也曾經沒有安全感。也就是一直以來受到制約,光想著把情緒轉化成理智,以至於只要有一些情緒感受,就會以為是自己不對。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約翰.詹姆斯, 羅素.傅里曼《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sd1221212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作者:約翰.詹姆斯, 羅素.傅里曼
出版社:大是文化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