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40年名醫的真心告白 所有看牙的黑洞,讓醫師告訴你:為什麼牙好人不老、為什麼不能亂拔牙、為什麼咀嚼能美顏?

dentist-1025338_640

缺牙、無牙難道真的這麼稀鬆平常嗎?

執業四十多年來,看過許多缺牙、無牙的患者,包括和自己同齡的病人、同窗老友等,牙齒都一顆顆落下。同學會時,同期班的各科醫師們總會說著哪顆牙是假的、哪顆牙才是真的,因為太忙沒時間好好顧牙齒,就讓人給拔了換顆新的,再不然就是缺著一顆好像也沒什麼大礙,諸如此類的問題……這樣的情況真的那麼正常嗎?

鄰近國家的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民族之一,醫療衛生政策中對於口腔保健、牙齒照顧不遺餘力。厚生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曾經在西元1985年喊出「八○二○」政策,意思是希望國民到了八十歲時,還能保有20顆牙齒;這個口號雖然簡單,但推動起來卻需要極大的規模,上從中央到地方、城市到鄉村,從立法到執行,缺一不可。由此可見日本對政策細節的注重,舉例來說:幼童著重的是防止蛀牙及排列不整齊;青、壯年人口是注重在牙齒矯正;中年族群則是預防牙周病,尤其是四十至五十歲這個階段是關鍵,若口腔上有任何的問題,一定要及早徹底治療,才能奠下更穩固的根基,讓老年生活有齒有終。

多數台灣人沒有老年時要保有自身牙齒的概念,追根究底,是出在我們未將「全口無牙」視為重大傷殘。更別說許多牙醫師也認為「缺牙再植牙」、「不需要保留真牙」的方法快速又不費功夫,且患者滿意度又高,醫病雙方皆大歡喜!這是一個大警訊,這在在顯示了我們不夠體認和重視全口無牙對病人和國民身心健康傷害的嚴重性,國人尚未養成根本上的齒健保養之道,往往壞一顆就補一顆、不能補就拔一顆、見一顆爛牙就做一顆假牙,最後愈補愈多顆!今日浮現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短期看似高效率的治療,並非長久之計。

自投入牙科專業開始,我始終致力於推廣咬合康復和齒病預防觀念,但在台灣牙科臨床專業發展的過程裡,愈來愈偏重「高效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牙醫師被如此教育,就連患者也以「速成」來選擇牙科診所。在這個高效率社會,只要壞了就拔除、換顆新的,都比琢磨再三、耐心修補來得討人喜愛;好比植牙,有時可能不一定符合自身的治療需求,價格貴一點無所謂,只要平日不用花精神維持就好,新牙不見舊牙哭。

做假牙、植牙等先進技術引進後,世人彷彿看到齒界的新希望降臨,人人都去植牙、做假牙,但近幾年門診中卻看到太多植牙失敗,最終仍舊走上全口無牙的案例。少了牙,其實就像人的手腳斷了之後只能裝上義肢,這是不得已的補救措施;說到底,如果能夠事先預防,讓手腳完好健在,這才是上上之策。

牙科診療的目的是維持健康的咬合咀嚼!

咬合是指上下顎和上下排牙齒咬住閉合,但是咀嚼就複雜地多了,除了上下顎、上下排齒列之外,還要加上臉頰肌肉、上下唇、舌頭等配合,綜合消化液如唾液的均勻混和後吞嚥,才是良好的咀嚼功能。「咬合咀嚼」功能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建構,牙科醫療所能修復的便是將此功能回復正常狀態,正確的咀嚼吞嚥,健齒美顏而長壽。

好好咬就能減少腸胃病

日本腸胃科權威新谷弘實醫師在《不生病的生活》一書中提到:「沒有咬碎的食物大約七成都排出體外了。」從營養和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浪費。
你認為咀嚼是什麼呢?大部分人可能認為:「咀嚼」就不過是把東西咬碎吞下肚嘛!但除了咬碎食物之外,牙齒和舌頭、消化道功能的搭配運用還包括切斷、研磨、分泌唾液和消化液等,這是系統化運作,需要組織多工作的配合,才能將食物裡的營養成分分解消化,變成比頭髮還要細小的微細體積才能穿透腸壁細胞進入血液中,進而被順利吸收。

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進食時仔細地咬,否則只是浪費食物、花費不必要的金錢吃大餐打牙祭,徒勞無功,真的是「白食」。萬事起於首,利用各顆牙齒好好咀嚼,從食物進入口中算起,經腸胃消化吸收,最後排出,結束一段完美的歷程。

為什麼說仔細咀嚼可以預防腸胃疾病?腸胃病是忙碌現代人的通病,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其中就有多項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從事義齒修復工作40年,我長期追蹤千千百百個嚴重缺牙、咀嚼失能,最後治癒的患者們,能從很客觀科學的記錄、堅定地說:細嚼慢嚥不只是一種舒緩身心的進食習慣,更是長壽、顧腸胃、美顏小臉、身心健康的根本之道,一切都從仔細咀嚼開始。

細嚼慢嚥的好處多多:
食物嚼愈碎、愈容易消化和吸收。
咀嚼刺激唾液、胃液及膽汁、胰液消化酵素(胰島素、升糖素)的分泌。
咀嚼反射飽足感,減少食量及減輕胃部負荷,有節食減肥的效果。
食物殘餘愈少,大腸負擔愈少,降低腸胃炎及癌症的風險。

修齒養顏術,案例分享

你相信面相嗎?做為一位牙科醫師,天天面對病人的臉,自然也替人看相。面相學上,俗稱排列亂七八糟的牙齒為「鬼牙」,認為一口亂牙的人喜愛說三道四、胡言亂語;而左右大小臉則是代表個性陰晴不定、行事亦正亦邪;古語說:「相由心生」,但我幹了40年牙醫,敢鐵口直斷地說,其實是:「相由齒生」。美國總統林肯說過一句名言:「人過了四十歲,就該為自己的長相負責」,我經常告訴我的患者:無牙就無骨、無骨就無肉、無肉就無力、無力就無顏!牙齒保健不單是防病,更是養顏防老。

一位戴上全口假牙的患者,咀嚼力只有真牙的五分之一,原本有35公斤的咬力可以咬動牛排,可能只剩下7公斤吃漢堡,無法吃其他韌性較高的食物,愈咬愈痛苦,愈來愈不喜歡好好咀嚼、享受食物。對老年人來說,面部容貌老化事小,失去充足營養攝取、危及健康才是更嚴重的傷害。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每一顆牙齒都是左右為鄰、息息相關的,缺一顆牙齒時就該提高警覺,立刻修補並將牙床穩定,像是做傳統牙橋或是藉著矯正將空間關閉、復原咬合,齒歪嘴斜等各種顏面傷害就能及早預防。

咬合重建,抗老回春

咬合重建主要是針對口腔的不良現況,例如:缺牙過久造成齒列不整、嚴重磨耗,或是牙周遭破壞、缺牙過多等情形,這些口腔症狀影響了正常的咀嚼功能,也會造成顏面外觀改變,所以必須對口腔內的咬合做全新的復健,其中包括牙齒的外型、高度和上下齒列的正確咬合關係,都要重新建立。
後文將會列舉一些我在門診時所遇到的咬合顏面傷害個案,許多患者因為口腔問題,慢慢導致顏面部有變形、老化等狀況,經過治療修復之後,每個人都神清氣爽,彷彿變了一個人、換了一張臉般。牙齒咬合對顏面健康的關連和影響其實很大,但很多牙醫師卻都不大認識,更不要說一般民眾了。希望能藉由這些案例,喚起民眾對口腔保健的重視。

案例A︱暴牙
患者:安妮,28歲的外籍女性
症狀:門牙外突,暴牙

在風和日麗的某一天,有位正值二八年華的年輕女性陪同八十歲的雇主上門看牙,她叫安妮,雇主是我看診多年的老病友。安妮是個外籍看護,在台灣工作好多年了,雇主對她也不錯,和樂融融視同家人。不過,站在治療檯旁陪伴雇主看診的她卻突然苦著臉問我:「院長,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兩年我的門牙愈暴愈出來……」。待顧主看完後,我請她坐上診療椅,檢查口腔後,發現她的後排牙齒缺了一顆牙。「後面缺了一顆牙齒,你知道嗎?」我問。「嗯……已經好幾年了,跟這個有關係嗎?」她露出疑惑的表情。

當事人不能理解:「怎麼我愈來愈暴牙了呢?」殊不知,除了缺牙問題之外,更患上「年輕晚期牙周型咬合傷害症」,牙床骨吸收嚴重,大多數牙齒已相當搖動。後面的缺牙已經好幾年都未處理,因為這一顆缺牙,每天咀嚼時的咬合力道集中於前牙,導致門牙逐漸向外突出,長期的咬力傷害造成牙周型咬合傷害,使得齒槽骨吸收、牙齒開散。這種病症的時間拖得愈長,狀況就會愈糟,牙齒可能接著一顆顆掉光。

我告訴安妮,她的病情其實已相當嚴重,要進行徹底的咬合重建復康,時間金錢都相當可觀,她一聽,臉變得更愁苦了。不過,人間處處有溫情,她的雇主在旁邊靜靜聽完後,私下告訴我,他會替安妮支付醫療的費用,請我費心把她治好。我看著這個外省籍的榮民老先生,又一次感受到台灣人的美。在我們的門診裡經過半年的治療,安妮的牙齒恢復健康,整個人的面部輪廓、容貌氣質都大幅改變,陪著主人到診所的她看起來臉上的笑容更多、也變得更快樂。

故事說完了,這也已是十年前的舊事,但每一回要上課,編排到安妮的照片,我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暖意,也更深體會一個口腔醫療工作者的願景和使命。

 

本文授權刊登自時報/ 梁廣庫《牙~40年名醫的真心告白 所有看牙的黑洞,讓醫師告訴你:為什麼牙好人不老、為什麼不能亂拔牙、為什麼咀嚼能美顏?

sdsdsd32233牙~40年名醫的真心告白 所有看牙的黑洞,讓醫師告訴你:為什麼牙好人不老、為什麼不能亂拔牙、為什麼咀嚼能美顏?

作者:梁廣庫
出版社:時報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