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這個作品,為什麼這麼貴?那款設計,到底好在哪裡?經典作品來台,我該怎麼欣賞?

camera-581126_640

因為,他教世界上的人「怎麼看」

「他是第一個用兩隻眼睛作畫的藝術家。」霍克尼(David Hockney, 1937-)說。我笑了。這位七十多歲的英國藝術家,以清新而直接的方式為藝術下註解。那天是二○一二年的一月中,我們逛著霍克尼他自己的展覽時,一邊談著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

這個夏天,倫敦正為著迎接奧運做準備,而霍克尼也參與了這場城市盛宴,於位在皮克迪利(Picadilly)的皇家藝術學院寬闊的展覽空間裡,展出一幅幅英格蘭北部東約克夏的山丘、田園、樹木和小徑風景。現年七十四歲的霍克尼,離開了過去三十多年來工作和生活的好萊塢,重新將注意力放在多變的英國風景。

展覽中所呈現的作品包括了油畫和電腦輸出,英國風景透過霍克尼的雙眼,顯得精彩而振奮人心。其精彩在於紫色小徑、橘色樹幹還有化為豔麗淚珠的樹葉;而令人興奮的是,這是五十年來備受國際讚譽的畫家,全面重新想像英格蘭的鄉村風景。

更進一步的說,自一百多年前法國畫家塞尚以來,霍克尼的當代自然風景畫最令人驚豔,同時最具原創性與煽動性。這位後印象主義畫家帶給這個英國藝術家的影響,無論是在藝術或者思維層面都極為顯著。當我和霍克尼逛展時,他對於影像如何形成及解讀,提出不少激情的論點。他的論點來自他對「觀察」這個動作的諸多省思,而所有這些論點都能在人稱「艾克斯大師」(Master of Aix,即指塞尚)的先驅之作中看見。

這是塞尚的同輩藝術家給他的綽號,因為塞尚選擇離開歡愉的巴黎,回到位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家鄉艾克斯,離群索居四十多年。就像在吉維尼的莫內、阿爾的梵谷,塞尚深為艾克斯獨特的風景著迷。霍克尼承續了這個傳統,選擇了他的出生地約克夏作為他的靈感來源,在此全然沉浸其中。如同塞尚,霍克尼在這個特別的地方,花很多年的時間研究自然、光線和色彩,試著捕捉他所見與所感受的一切。

看了幾星期,給你一幅畫面

或許是因為霍克尼在好萊塢的那些日子,促使他開始討論相機對藝術的負面影響。他對單眼怪物的化身─攝影、電影、電視─發出責難。他認為相機讓許多藝術家拋棄了繪畫,他們以為單一鏡片所捕捉的真實感,更勝畫家和雕塑家。「但他們都錯了,」他說,「相機看不到人類所能看見的,總是少了什麼。」如果塞尚還活著,聽到這番話可能會點頭如搗蒜,他還會補充說明:相片記錄的是時光中碰巧被相機所捕捉的瞬間,而風景畫、肖像畫或靜物畫,看起來或許像是畫面中化為永恆的一瞬間,事實上,卻是藝術家花上數日或數周累積而來的呈現。對許多藝術家來說(如塞尚、莫內、梵谷、高更和霍克尼),甚至會花上多年時間觀察單一主題,期間會根據大量的資料、經驗、手稿與空間研究,並最終在完成的藝術作品中,呈現其對色彩、構圖和氛圍的精心設計成果。

如果有十個人同時站在山丘上,從同個角度、用同一台相機拍照,結果會幾近相同,但如果十個人坐下來,花個幾天從同一個角度作畫,結果會大不相同。原因並不是誰的繪畫成就高於誰,而是人性:我們可以盯著同樣的東西看,但看到的東西卻可能不大相同。人們會帶著各自獨特的偏見、經驗、品味和知識,對任何情境下的事物加以詮釋。大部分會看見感興趣的東西,同時忽略不感興趣的。如果寫生的現場是農莊,有些人可能會專注在雞群,有些人可能是農夫的太太。

畫得跟照片一樣?我幹嘛!

因為這一點,我相信塞尚刻意選擇了一系列的靜態主題:農場建築、水道和乾草。因為他喜歡畫不會動的東西,讓他可以好好花時間看個清楚,好好思考他看到的是什麼。塞尚決心成為一個能夠準確表達主題的畫家:既非印象主義風景所捕捉的瞬間、也不是攝影的全影像正確,而是在畫家嚴密觀察後的真實映照。這件事深深折磨著塞尚。問他最遠大的抱負是什麼,他只會簡短回答「確定性」。藝評家蘿絲(Barbara Rose)說得好。她說傳統大師繪畫的出發點是「這是我所看到的」,而塞尚則是「這是我所看到的嗎?」倘若塞尚的追尋僅止於此,他或許只會是印象主義風潮的一員(他的畫作在一八七四年印象主義首展中參展)。但這位脾氣古怪的後印象主義畫家,選擇讓事情顯得更複雜,他更想問自己「怎麼看」。在大約一百三十年前時,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眼睛看到的,不是為了相信它,而是為了提出問題。這樣的哲學洞見連結了理性的啟蒙時期尾聲,與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以及霍克尼近期作品的二十一世紀藝術。這番洞察改變了藝術的面貌。就像許多天才腦中乍現的靈光,塞尚的領悟不僅簡單,更是顯而易見。

塞尚分析說,人雖然用雙眼觀看,但左眼和右眼所記錄的視覺資訊並不一致(雖然我們的大腦將兩者合而為一),其實每隻眼睛所見稍有不同。再加上人們習慣動來動去。當我們看著一個物件時,我們會不自覺的伸長脖子、側向一邊、向前傾或抬起下巴。然而當時(甚至今天)的藝術卻幾乎是以單一、靜止的視角所創作的。塞尚於是提出結論,他認為過去以及他所身處的時代中,藝術的問題在於:無法再現我們所見的真實。我們所看見的不只來自一個視點,而是至少兩個。現代主義大門於焉開啟。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威爾‧岡波茲 《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這個作品,為什麼這麼貴?那款設計,到底好在哪裡?經典作品來台,我該怎麼欣賞?

12312sdsd9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這個作品,為什麼這麼貴?那款設計,到底好在哪裡?經典作品來台,我該怎麼欣賞?

作者:威爾‧岡波茲
出版社:大是文化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