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8424988433_f42c9313e1_z

提高自癒力,不必有壓力

1980年代初期到1999年的十幾年之間,有一種叫做「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的假藥非常流行,標榜能改善腦梗塞、預防及治療癡呆症,但其實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40種藥品中,有34種(超過八成)被日本的厚生勞動省取消核可。

據說在那段期間,「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狂賣了2兆日圓(約新台幣6.65億元)以上,砸下大筆金錢、在過去這十幾年信以為真、傻傻吃藥的消費者,頓時都成了被詐騙的受害人。當然,也有人因為吃藥引發副作用而喪命。儘管如此,厚生勞動省卻沒有為此事負起責任。日本人實在是很好欺負。

在我從事醫療諮詢的這段期間,也有人問過我:「身體沒有任何症狀,卻一直服用相同的藥物、經常接電腦斷層(CT)等檢查,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以往大多數人對醫生提出的要求,都是全盤接受,現在總算有人產生疑問,我想這種「聰明」,是改變這種扭曲現象的唯一方法。

越依賴醫生病越難好

如果只是在短時間內服用藥物的話,其實不必太擔心;但要是連續服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確有傷自癒力,也會對所服用的藥物產生依賴。

如果是乖乖聽話的患者,事情會更嚴重,因為依賴醫生會降低自癒力。我前面已經說過,疾病不是醫生治好的,疾病其實都是自己好的,醫生不過是給病患一個治癒的環境,太依賴醫生的話,會讓身體失去治癒的原動力。

當然,在某些時候還是要借助醫生的建議或幫助,服用藥物也是如此。但是生病時,醫生或藥物並非絕對,只要提高自癒力,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戰勝病魔。如果對醫生或藥物的依賴超越了自主能力,病反而會越來越難醫好。

忍耐討厭的事會傷害健康

我認為年輕的時候,不必考慮如何提高自癒力,因為提高自癒力的生活方式,絕非一種充滿刺激的生活方式,人應該趁著年輕,盡情的挑戰只有當下才能辦到的事。

因為年過40,健康情況就會出現變化,無論男女,體內環境都跟年輕時大不相同,自癒力快速降低,所以過了40歲,就該思考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自癒力,因為生病與否可是大大左右了一個人的健康壽命。

我會在後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提高自癒力的習慣,但一定要身體力行才有效果。老實說,光是照我講的去做,效果其實也很有限。只要聽到任何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就會勇於嘗試的人,被稱為養生一族。出乎意外的是,很多因為慢性疾病來找我諮詢的人,也都是養生一族。

想要提高自癒力,要注意到最能左右其成效的一點,就是每個人所能負荷的壓力程度。換個說法,你是否都過著快樂又舒適的生活?想做的事都能隨心所欲去做?還是看不順眼的事很多?擔心的事很多?生活中要忍耐的事情太多?老是感到身體疲憊?……每個人負荷壓力的程度,其實連自己都很難察覺,特別是責任感太重的人、很會忍耐的人、想太多的人、太在意周圍眼光的人,都很容易輕忽自己承擔的壓力。

另外,大家對壓力的負荷也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可以忍受的壓力都不算太嚴重」。事實上正好相反,壓力太大對身心的影響程度其實很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無法忍耐的情況下,當事人一定會換個方向轉換心情,所以壓力不會持續太久。最可怕的是強迫自己去忍受壓力,久而久之習慣了這些討人厭的壓力,讓身體最重要的壓力檢測感覺,也就是「討厭」的感覺跟著麻痺。如此一來,身體就越來越不會有壓力太大的感覺,也不會想辦法迴避壓力,讓身心所受的傷害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大。

因此,讓身體真正接受「討厭」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工作或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生活方式,都不要過度忍耐,要不時的捫心自問,坦然接受自問自答的結果,盡可能降低討厭的感受,我想這對提高自癒力非常有效。

年過四十要活得「任性」一點

我每天都要面對癌症病患,詳細詢問關於病患的一切。很多人到這時才想起過去有一段時間,勉強自己忍受「討厭」或「非常辛苦」的事情。當中有很多人說,或許在他們心裡認為「討厭」的感覺是可恥的,而將這種感覺塵封在內心深處。因此,能真實感受「討厭」的感覺、同時改變想法和心情、減輕壓力的病患,治癒率都會明顯提升。

對討厭的事說不,的確需要勇氣,尤其是責任感太強的的人,都會抱著羞恥的心情,認為這不是成熟的大人應該有的做為,但這種想法會造成自癒力下降。很多癌症病患或癌症生還者告訴我,「做想做的事」、「盡可能讓自己不去做討厭的事」、「不要太過忍耐」都是提高自癒力最強而有效的方法。

在癌症病患的相關資料裡,「好人」並不長命。我仔細詢問病患後發現,在很多病例中,壓力是導致癌症發生的最大原因。這些人在生活中恐怕都比較被動,想法也比較消極,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不太會說NO的人,對周遭的人來說當然是件好事,因為表示配合度很高。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就不會與周圍發生衝突,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棒,但事實上這些人背負的壓力很大,對身心的負擔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基本上,每個人的意見與他人本來就不會永遠一致,經常壓抑自己的想法,就容易轉為慢性壓力。無法有自己的主見,最後只能被他人左右,很容易步上由他人決定的人生道路。當然,過度的自我主張,會不斷與四周產生衝突,並非良策。但持續扮演好人的角色,只會讓各種的壓力加諸在自己身上,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當然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

對年輕人而言,有一點壓力是人生的辛香料,但這種說法不適用於40歲以上的人。對年過40的人來說,盡可能妥善處理生活中的壓力才是聰明的。當身體到了開始走下坡的年紀,委屈、忍耐、堅持、努力和競爭,都會對身體都會產生不良作用;人情、守約、責任感、和義務也會造成自癒力下降。

隨著年紀增長,或許可以想成自己是施壓的那一方。換言之,可以任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生活。有這種想法的癌症患者,的確是活得比較久。臣服於主治醫生的壓力,完全照單全收的癌症病患,結果都不太好。

在珍惜「討厭」這種感覺的同時,也要認真看待「想要」的心情。非常重視「必須」想法的人,罹患癌症的比率高得嚇人,因為他們總是被強烈的使命感所驅使而活著。「一定要這樣!」、「非得這樣才行!」、「應該要這樣!」等等,這些句子老是出現在病患的談話中。將「必須」的想法改變為「想要」,就能提高自癒力,這是癌症的治癒過程中的必需步驟。

實際上,將「必須」的想法轉變為「想要」,通常在癌症癒後會有更明顯的改善。就算有討厭的事情,因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忍耐下來,這種個性會產生慢性壓力,是很容易想像的。盡可能避免去做討厭的事,將想做的事放在第一優先,讓自己習慣這樣的思維,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認同,是提高自癒力非常重要的一點。這麼一來,來自他人的壓力就會減少,有助於提升彼此的自癒力。

這是我個人的印象,在癌症病患中,尤其是惡性淋巴腫瘤、乳癌和肺癌的病患,有很多患者都是為他人(家人、公司、社會)而活。他們的責任感比一般人高出一倍以上、很能忍耐、完美主義,這些都是他們最大的特徵。或許他們堅信為別人而活才是正確的生存方式,不難想像這樣的生活方式會變成慢性壓力的來源。幾乎所有的案例,在背後都有符合這些條件的故事。

「勉強及格」的態度對身體有益

想要提高自癒力,另一個需要珍惜的感覺,就是「勉強及格」。這一點也是癌症病患和癌症存活者教我的。的確,在我後面介紹的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無論哪一種,對提高自癒力都有很顯著的效果。完全無視這14種方法的癌症病患,通常術後結果都很悲慘;但若要說認真執行這些項目的癌症患者,術後情況都很好也不盡然。

在我創立這間醫療諮詢中心初期,我們建議許多病患應該從改善飲食習慣在內的生活習慣著手,這樣的建議對某些病患來說的確是有效的,他們的淋巴球數逐漸上升,腫瘤明顯縮小,術後的改善情況非常良好。但我們同時也發現,有超過半數的人並沒有顯著的改善。

對很多病患來說,改變生活習慣的要求過於嚴苛,反而成為一種壓力。此後我們放低了標準,建議病患每個項目只要做到六、七成即可。如此一來,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病患都有明顯改善。

嚴格要求對某些人來說的確奏效,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卻只是徒勞無功。在我們體認到這一點後,對於癌症病患的輔導方式也做了調整,建議他們只要訂定自己能力所及的標準,依照這樣的標準執行即可。

罹患癌症的人通常對任何事都抱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完美主義,做事一定貫徹始終,否則絕不罷手,不知道勉強及格為何物。這樣的態度固然令人尊敬,卻也容易罹患癌症而很難治癒。

年過40,千萬不要再跟年輕時候一樣,忍耐自己討厭做的事。對於任何事都要抱著勉強及格,不要要求太嚴或過分追求完美,不要太注重人情義理,也別繼續再當爛好人,不要在乎周圍的人如何看你。反而要凡事以自我為優先,盡可能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身體力行我下面所提出的建議項目之前,心中要時時刻刻記住,別再做自己討厭的事,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任何事都採取勉強及格的態度。如此一來,壓力就會減輕,自癒力自然也會提高。

我花了好大的篇幅告訴大家要重視「討厭」、「想要」、「勉強及格」這三種感覺。在我接觸的個案裡,包括癌症病患在內的慢性病患,將上述這三種感覺應用在生活上的人,治療效果明顯好很多。

 

本文授權刊登自大是文化/ 岡本裕《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asdfsddd7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作者:岡本裕
出版社:大是文化
圖片來源:asiandevelopment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