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15 張保單,為何換不到安全感?

calculator-385506_640

案例背景:
黃老師38 歲、先生39 歲、育有一子、一女就讀國小。

Before:

我跟先生都是從事教職,公務員的收入穩定,沒有入不敷出,房子也買了,可是我仍然感到強烈的不安。

剛好有一個同學是保險業務員,她常常來推銷保單,我們前前後後買了十五張,年繳保費快40 萬元。我原本以為買保險可以讓我化解不安,結果好像適得其反。

我不敢讓先生知道,這一堆保單中,除了有多達四張的投資型保單,還有一張是「連動債保單」,在2008 年金融海嘯時,讓我賠了40 多萬元,這筆錢都可以讓先生拿去買一部轎車了。

名詞解釋:連動債保單
投資型保單的一種,保費用來投資連動債。連動債=固定收益債券+選擇權之類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會造成虧損的關鍵是後者的選擇權。

公教人員以前最讓人安心的是有穩定的月退俸,但是政府打算進行退休年金改革,我們的老後勢必充滿變數。兩個小孩還在念幼稚園,我們還要準備雙份教育金。

保費負擔很重、退休金有變數、教育金沒著落,房貸本金的償還也遙遙無期。因為我們將房貸從20 年期改成30 年期,還了5 年多,房貸本金只略減數十萬元。這些財務隱憂堆疊起來,讓我對未來很憂心。

我更深的不安,則是來自夫妻財務的分工。因為我們是採取責任分工制,說白了,就是各理各的財,先生負責房貸、孝養金與家用,我主要負責小孩的花用。

我不解的是,先生賺的比我多,錢卻好像都花光光了。我很多同事,下課後去做瑜珈、美容保養、寒暑假出國旅行,我都自動放棄,一心想把錢存下來,但是也沒換到先生的一句感謝。想到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還有很多關卡要過,存款卻原地踏步,我常常背著先生流淚。

After:

直到我們經過親友的推薦,接觸了所謂的「獨立財務顧問」,人生才開始有了改變。

名詞解釋:獨立財務顧問
不隸屬於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不以銷售商品為導向,提供客戶量身訂做的理財規劃,保險規劃只是其中一環,性質就像是客戶的家庭財務醫生。

我先生一開始只是想請顧問幫忙檢視那一大疊的保單,到底買得對不對?保障夠不夠?但是顧問不急著翻閱保單,而是與我們夫妻倆深談。

顧問說,有的保險業務員會先幫客戶健檢保單,但就像是沒先檢查身體,卻忙著檢查過去服用了哪些藥物,根本是本末倒置。「一位合格專業的醫生,應該是先仔細詢問症狀、量測各項指數,確認真正的病因後,接著才是檢視病患曾經服用過的『藥物』對不對?『藥效』足不足吧?」,顧問微笑著先把保單擺在一邊。

她接著翻出一張「人生價值環」的圖像,要我們思考、並且填上屬於我們家的人生價值環。我們有點遲疑了,這跟保單健檢有甚麼關係?

顧問解釋,「理財之前要先理心」,很多人忙著理財、忙著買保險,對未來還是感到不安、好像永遠不足,就是因為沒有先弄清楚自己最重視的人生價值環。

顧問要我們填寫的「人生價值環」,是三層的同心圓,核心層分成「責任」、「安心」、「圓滿」,顧問要我們分別從這三個角度思考,並且在第二層同心圓填上:「要達成哪些狀態或境界,才能讓你們感到完成責任、感到安心與圓滿」。第三層同心圓則是根據第二層內容,填上具體的財務目標。

買了15 張保單,為何換不到安全感_價值環

說實在的,我們夫妻倆結婚十多年,不曾坐下來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人生價值環乍看是一種很哲學、很抽象的思考,但是當我們填完屬於我們家的價值環後,我似乎能夠理解,顧問正在引導我們將抽象的幸福圓滿,具體的勾勒出明確的行動目標。

當我們對自家的人生價值環有了清楚的認知後,顧問接著要了解我們的財務現況,以及協助我們進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根據我們在人生價值環列出的財務目標、以及現有資產、負債、收入、支出,進而算出哪些目標要靠投資、哪些目標要靠保險,這是一連串的科學化、量化的過程。(需求分析的架構,詳見續篇「沒有財務顧問,如何買對、買夠、買到好的保險?」一文)

顧問解釋,要先完成這些嚴謹的動作,才能明確算出我們真正需要保障的風險類型、以及保險缺口。有了這張精確的「病歷表」後,顧問才會進行所謂的保單健診,檢視是否買對、買夠、買好。

第二次面談時,顧問宣布保單健診的結果:竟然是「買錯、買不夠、買不好」。天啊,15 張保單、每年幾十萬元的保費,我原本還以為保障買太多,結果竟然是不夠,不需要的保單,倒是買了一大堆,先生沒說話,我卻感到很自責,這是我們的辛苦錢啊。

還好顧問協助我們調整保單,將年繳近40 萬元的保費,先降到30 萬元,保障反而補強變多;每年省下的10 萬元保費,挪去存教育金、與提前償還房貸。

顧問建議我們倆開立的「共同夢想帳戶」裡,也已經按照先後順序,為房貸金、教育金、退休金而做準備,連我很在乎的旅遊金也有規劃。顧問把先生以往會忽略的家庭旅遊,設計到家庭預算制度裡,讓制度來實現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完成正確的需求分析,顧問要求我們要記帳,我這時才知道先生的收入雖然比我多,但是要應付的各項帳單也更多,我以前還懷疑東、懷疑西的,現在夫妻間的互信也跟著加強了。

回顧過去,我們的目標沒有量化、預算沒有規劃、財務不透明,讓我對未來很不安。但是經過整體的規劃與調整後,現在這些疑慮都沒了。

正確的理財安排、貼心而公正的獨立理財顧問,讓我找回安心、也讓夫妻感情變更好,我也盡職的管好我們的夢想帳戶,我終於了解,買保險、只是理財的一環,沒有先列出自家的「人生價值環」、沒有先進行量化的「需求分析」,再多的保險也買不到安心,反而白繳了許多的冤枉錢。

一般家庭沒有專屬的財務顧問,要如何幫自家用嚴謹的科學過程,買對、買夠、買好保險呢?請見下一篇「沒有財務顧問,如何買對、買夠、買到好的保險?」內容。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 朱國鳳, 邱正弘《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asdfasdsd00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第一本教你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的強效工具書

作者:朱國鳳, 邱正弘
出版社: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