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計畫與方向,才不會白忙!

19454616196_bd247ba1c4_z

一天,朋友告訴我,他未來幾年內,有三個方向,他想了很久,計畫了許久。

他說,未來是多變的,因此,我列出三個方向,隨著未來的變化,而跟著變,看看這三個方向在未來哪個最有利,就走那個方向。

他這樣的想法,說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未來是多變,而隨機應變,才是應變之策。但最大的錯誤,則是他將三個方向的策略,當成了一種計畫。

我說,你這樣有計畫跟沒計劃一樣,列出三個方向跟沒列一樣,你還是把它刪減成一個方向吧,這樣你就知道往哪走了。

許多人把三個方向當成計畫,其實應該是一個方向有多個計畫。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只要列出了三個方向,你就會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所以當下總是迷茫的。特別是一個人,一旦有了三個選擇,你就會顧此失彼,但若你永遠只有一個方向,那麼你就能全力衝刺、無所顧忌。

舉例來說,有些人有創業的想法,但是又想說,如果可以在公司爬到一定的職位,擁有頗高的薪水,這樣好像也不錯,其實這正是顧此失彼的開始。一個真正想創業的人,絕對不會還想說未來如果在大公司爬到了一定的職位後,會如何如何,因為他眼裡就只有創業。

人生就是這樣,有太多方向等於沒方向,有太多選擇就會不知做何選擇。但是如果你只有一個方向、一個選擇,那就不用選了,全力衝刺就對了。

相反地,方向有了以後,就可以有三種計畫。

三國時代,龐統跟隨劉備入蜀,並提出奪蜀提案,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上策:「秘密挑選精兵,晝夜不停趕路,突擊成都;劉璋不懂軍事,平時又沒有準備,大軍突至,一舉可定,這就是上策。」

中策:「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名將,各持強兵,據守關口、山頭,聽聞他們曾數次上書勸諫劉璋,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你派人到他們處問候,說荊州有緊急軍務,要還軍救助,並假裝收拾,裝作要離開;此二人既服於你的英名,又為你的離去而高興,我推想他們必定乘輕騎來求見,你藉以捉拿他們,奪取他們的士兵,向成都進攻,這就是中策。」

下策:「退還白帝城,與荊州兵聯合,慢慢消滅他們,這就是下策。」

這是三國時代的典故,取川蜀是唯一的方向,而進軍方略則是計畫。直至今日,我們不需要像這樣,凡事擬定上、中、下策,但一定要有多種計畫,每一種計畫皆用來實踐你那唯一的方向。

計畫應該只有「輔助」的作用,而非「決策」的作用。我們做計畫,不是用來幫助你釐清方向,而是用來讓你在一條方向上,走得更快、更遠。

 

(本文作者為知識家創辦人,歡迎加入Facebook

圖片來源:55038808@N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