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個修羅場:有人就會有背叛、構陷、霸凌、不適應……你如何不戰而勝?

SCC00WCQ3I

法律是人性在主導,因此處處有陰影

研究俄羅斯文學及思想的學者內村剛介(本名內藤操)是我的恩人。話雖如此,我其實從未與內村交談過。那麼,我為何會稱內村為恩人呢?我曾在學生時期閱讀過內村的作品,而就在我受到鈴木宗男事件牽連,被「鬼之特搜部」(東京地方檢察廳特別搜查部)逮捕,在東京拘留所展開五百一十三日的單人牢房生活時,內村的作品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可謂修羅場中的實用書。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最高法院駁回我的上訴,我確定被判有罪,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四年)。而在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我的緩刑期滿,恢復自由之身。我想藉此機會,記述內村的作品為我帶來的啟發。

我在二○二年五月十四日遭到逮捕。四天後,我在沒有律師陪同之下,遭到檢察官盛氣凌人的逼問,要求我認罪。但因為事實並非檢察官所述,對於他們的指控我完全無法認同。在當時,我想起內村過去遭誣陷的經驗,於是採取了融合「徹底抵抗,死在他們手裡」以及「裝作迎合樣子」的基本方針。

我當時的想法是,即使得做出不利於自己的口供,也要盡量留下真實的記錄,等到以後再在法庭外公開真相,讓國民來評理。

處境卑微卻能不崩潰

生活在單人牢房,會變得異常珍惜食物。關於這點,內村描寫得極為傳神:

早餐熱熱鬧鬧的登場,為牢房裡的慶典拉開序幕。

首先登場的是九公克的砂糖,相當於一盒扁式火柴盒的量。接著是用鹽醃過的鯡魚,重二十二公克。然後終於輪到麵包,重五百五十公克的黑麥麵包堆著滿臉的笑容,雄赳赳、氣昂昂的出現了。最後,是五公克的茶包與熱水,只有熱水沒有公克限制。

豪華的大餐就擺在我面前,我該如何料理它們呢?

五百五十公克的麵包,這是一整天的分量,為了讓我在晚餐時能夠果腹,我掏出寶貝的刀子,準備將麵包分成三等分。我的刀子是用細線做的,是我將襯衫上綻開的線頭抽出,細心撚成的。我用嘴咬住細線,讓線繃緊,但要是不小心讓線斷掉,那可就糟糕了。要再製作出一把「刀子」可不是件易事。假如被守衛瞧見,他們一定會沒收這個「凶器」,如果只是沒收那倒還好,我還可能會遭到責罰……。就在我如此思索間,口水已湧了上來。

我的眼睛飄向麵包,催促我「快點、快點!」但我不能著急,我必須先將麵包分成三等分,不,不應該是三等分。早餐只要一百五十公克就夠了,午餐及晚餐分別兩百公克。因為早餐後的散步時間,可以讓我稍微轉移飢餓感。況且早餐除了麵包外,還有砂糖跟魚。我應該將分量保留給乏善可陳的午餐跟晚餐才對……。我輕輕用「刀子」劃開麵包,由於麵包的內部濕潤,所以線做的刀子比真正的金屬刀還來得好用。如果使用金屬刀,麵包想必會整片貼在刀身上吧。我順利將麵包劃成了三分。

這場盛宴終於要開始了……。

內村剛介著,《人生苦短—遭史達林囚困的日本人》,
三省堂新書,一九六七年,第二十二~二十三頁

東京拘留所的單人牢房也嚴禁夾帶刀叉、湯匙等金屬用品。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間,負責打雜的囚犯會高喊「開罐,呼叫器」。起初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我才知道在拘留所,會將「打開罐頭」簡稱為「開罐」。囚犯有事想找守衛時,可以按下呼叫器提出開罐申請。「開罐,呼叫器」的意思,即是「想要打開罐頭的人,請按呼叫器的按鈕」。為了避免有人把開罐後的蓋子或鐵罐拿來當成凶器,囚犯不能購買(或是收受)易開罐式的罐頭,只能擁有需要開罐器的傳統罐頭。

負責打雜的囚犯,會拿著開罐器及塑膠製的盆子,巡迴所有按下呼叫器的單人牢房,等他打開單人牢房的小窗後,我可以一次給他兩個罐頭。囚犯會用極其熟練的動作,迅速打開罐頭、並交還給房裡的我,我再立刻把罐頭裡的食物倒進塑膠製的有蓋容器,並把空罐還給對方,守衛會在後頭監視這一切的過程。打開橘子或是沙丁魚罐頭後,房裡便會飄散出美味的香氣,此刻就是我天人交戰的開始。

拘留所的晚餐時間相當早,大約在四點十五分就得用餐。這是因為一到下午五點,除了值班人員以外,所有的人都得下班回家的緣故。因為晚餐吃得早,所以等不到隔天早上七點半的早餐時間,肚子就會開始咕嚕叫。雖然我總是計畫把放在打開的罐頭食物留到晚上九點當宵夜,但無法抵抗食物誘惑的我,總會在罐頭打開後,就立刻將內容物吞下肚。

人在求自保時最「具有人性」

單人牢房的生活,會令人無可避免的陷入反覆思索友情、信賴、愛情的迴圈。天氣的酷熱及寒冷尚能以意志力克服,只要堅持信念,面對特搜檢察官的嚴厲偵訊也不足為懼。然而,在單人牢房生活中打擊我最深的,便是在遭到起訴後,收到相關人士應訊時的筆錄。得知那些過去與自己共事、推心置腹的伙伴——外務省長官、同事及屬下——竟然扭曲、或是甚至捏造事實,做出誣陷我及鈴木宗男的供述。多虧閱讀了內村豁達的人性觀,才讓我免於崩潰。

內村以「具有人性」來形容布爾什維克主義(即蘇俄共產主義):

我雖然說布爾什維克主義是具有人性的主義,但這裡所說的「人性」並不等同於人道精神,而是從人類學角度出發的人性。布爾什維克黨作風實際,他們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於嚮往人道主義的人士,他們也會以人道主義的言語打動對方。但是,其本質卻是不相信任何價值(「良心」對他們而言根本一文不值),一心只追求「支配」的虛無主義。我之所以說布爾什維克主義具有人性,是因為它極為了解人性的弱點,並巧妙的將人心操弄於鼓掌之間。就其成立人性的膚淺面上這一點來看,不得不說它確實充滿了人性。

有人問:「我們該如何對抗布爾什維克主義呢?」我的回答是「知彼」。我們已經知道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本質是虛無主義。那麼,又該以什麼樣的心態與之抗衡呢?首先,必須知道虛無主義的精神雖然強大,但也因為其思想的本質,使得虛無主義者無法從自身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就這層面而言,虛無主義其實相當脆弱,因為脆弱所以強大。我們必須謹記這一點,不可屈服,當感到恐懼的時候,必須克服自身的怯懦,堅持自身的倫理思想與之對抗。唯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不受到虛無主義吞噬。

內村剛介著,《俄羅斯無賴》,
高木書房,一九八○年,第六十七頁

◎內村剛介的至理名言:
「當感到恐懼的時候,我們必須克服自身的怯懦,堅持自身的倫理思想與之對抗。唯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不受到虛無主義吞噬。」

◎作者解說:
只要能秉持價值觀絕不動搖,便能突破一切試煉。

神也無法擺脫修羅場,但不是無法超脫

接下來,我將介紹因反抗阿道夫.希特勒,而遭到處刑的德國基督新教神學家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在那個時代,有非常多人因為反對納粹政權而遭殘忍殺害,其中也包括許多基督徒,深信擊垮納粹主義是神的旨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潘霍華卻獨自思考,對信仰心薄弱的現代人而言,基督教具備著什麼樣的意義?為何我會在這個章節中,選擇介紹這樣一位思想如此嚴謹,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神學家?在此牽涉到一些個人的想法。

在國際上,國家主義或帝國主義的國家,與鄰近國家之間較為容易產生摩擦。日本與中國、韓國之間即是如此。釣魚臺列嶼的主權問題,令中日兩國產生對立,而在日本國內,也掀起前所未見的仇恨聲浪。近年來,許多企業追求成果主義,更多員工由於跟不上改變的腳步,而為工作所苦。也有許多上班族,在企業全球化的聲浪中,為了學不好外語而擔心遭到淘汰。上司、部屬、同事之間的關係,都比過去來得緊繃。

為何網路世界處處霸凌與仇恨言論?

也由於現代人缺乏真誠的人際關係,而在網路上尋求心靈的慰藉。在Facebook上要擁有上千位朋友,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社群網頁上,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呈現美好、快活的一面;然而,一旦進入匿名的網路空間,就開始肆無忌憚的發表仇恨言論、霸凌他人。

綜合這種種現象,可以得知在人類社會中,負面的能量正逐漸凝聚。我們可以嘗試從潘霍華的神學中,歸納出如何與邪惡之力抗衡。日本當代作家藤原智美先生於二○一四年一月出版的著作中,也曾對此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網路的普及,為現代人帶來知識構造上的變化。藤原先生精闢卻簡要的論述方式,對於不具備哲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等專門知識的讀者而言,也十分容易理解。儘管敘事口吻淺顯易懂,但其中的思想內容,卻是十分深奧的。

首先,藤原先生點出英語的普及化,正逐漸威脅日本人的國語文能力:

日本人「移花接木」程度的英語能力(按:日文的外來語常有省稱的現象,如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到了日語中被簡化成perso-con),當然比不上母語是英語的國家。國際化的重點如果在於展現思維,對用日語來思考的人來說,是處於絕對劣勢的。言語進步的規則,就在於時常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這項規則,更加深了英語帶給日本人的壓力。

以比較悲觀的角度放眼未來,社會上可能會區分成「能流暢如母語般使用英語的人」,以及「『只會』說日語的人」,而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階級之分。對於習慣用英語來思考的人而言,要花時間學習日語,無疑是項耗時費工、利益性薄弱的選擇。

事實上,這個時代的經濟、特權結構,造成許多種語言的流失。全球化與網際網路發達所帶來的負效益,就是「英語」與「母語」之間的語言戰爭,並且是急速、靜默的現在進行式。

藤原智美著,《網路世界中所不能承受之輕》,
文藝春秋,二○一四年,第三十三~三十四頁

藤原先生在著作的尾聲,用一段話概括了他的理念:

本書回顧了人類漫長的聲音語言時代、文字時代、以及演變至今的後印刷時代,探討現今人類的意識形態變化。現在的我們,正處於印刷、工業時代的尾聲及網路時代的開端,進入了網路對話的時代。

在封閉空間中獨自面對文字的寫作行為,已逐漸成為了過去式。與他人劃清界線,獨立思考自我等等內省式的思維模式,現在在一般人眼裡是陳腐守舊的行為。但乍看之下孤立行事的個人寫作行為,卻是獨立思考的重要象徵。

同前書,第二一七~二一八頁

「個人的寫作行為,是獨立思考的象徵」,我認為,這種反集體式思考的行為,也是面對修羅場時必備的技能。同樣的想法,藤原先生從另一面深入解讀。在修羅場之中,負面的力量逐漸凝聚,是由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不當使用言語。人類的一大特徵,是能夠活用語言,負面能量則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衍生。因此,人平常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會決定是否將匯集負面的能量。從國際關係,到企業、機關、學校等等日常生活,不懂得選用正確的詞彙、無法閱讀長篇且複雜的文章,都會使得思維變得粗糙,精神與心靈走向封閉、情感冷漠。而為了磨練擺脫修羅場的技巧,我認為必須面對「惡的存在論」。

神也擺脫不了,修羅場必須自行超脫

潘霍華在獄中的記述,只留下了片段的殘骸。但這些片段,卻是拯救眾人脫離修羅場危機的一道曙光。納粹主義的存在,令德國人與其他國家的人民都深陷痛苦之中,上帝乍看之下毫不關心,不曾對此伸出援手。現代人或許甚至認為上帝根本不存在於這世間。但,這些都是對神的誤解。祂與我們人類同樣都在這世間受苦受難。

《聖經》上所記載的耶穌.基督,甘願承受他人的苦難。耶穌的行動顯示,言語與行為是密不可分的。言語即行為,行為即言語。仿效為他人而存在的耶穌,我們如果也正確使用言語、行為光明磊落,就能成功擺脫修羅場所帶來的種種危機。若是要進一步將這些行為帶入日常生活,那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使用言語的方式就會有所不同,因此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並進一步對他人產生影響,形成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如此一來,才能夠建立真實的互信關係。為了突破現今日本封閉的社會風氣,這類神學上的思想意外具有成效。

◎迪特里希.潘霍華的至理名言:
「超越,不是我們所不能及的大業,而是最為接近我們的事物。」

◎作者解說:
超越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從日常小事做起,設身處地為身邊的人著想,自然會
形成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

本文授權自大是文化/櫻井 弘《人生是個修羅場:有人就會有背叛、構陷、霸凌、不適應……你如何不戰而勝?

1231221124人生是個修羅場:有人就會有背叛、構陷、霸凌、不適應……你如何不戰而勝?

作者:櫻井 弘
出版社:大是文化

圖片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