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與體重過重有關?

關節炎與體重過重有關?(圖片來源:pixabay)

有研究顯示,有肥胖症的人們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是正常體重人們的 3 倍,而一般過胖的人們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是正常體重人們的 2 倍。儘管如此,體重過重使關節承受過大壓力與關節炎之間的關聯是需要被進一步證實的。

肥胖者有完全不同於正常體重人們的運動習慣,因此肌肉與筋膜的反向拉力也會有所不同,這點並沒有被納入考量。盲點在於,人們尋找原因時,往往只著眼於已知的範疇,並藉其歸納出結論,但真正的原因卻被忽略了。

這個研究歸納出了一個很相當人尷尬的結論:「我有關節炎,因為我太胖了。」只是,這並不正確,患者並不需要減重便能夠擺脫關節炎,且只需不到1年或數個月的時間。畢竟這對於患者在精神上也是一大煎熬。我們協助過許多體重過重患者的關節炎問題,並告訴他們擺脫關節炎方法,使他們做起來並不會比正常體重的人艱辛。總而言之,體重對於關節承受壓力提升的影響並不顯著。

為什麼體重過重的人較一般人容易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

話說回來,那麼體重過重的人較一般人容易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答案很簡單,胖的人運動量一定比一般體重的人少,而他們關節的活動角度當然也會因此受到限制了。如此一來,肌肉與筋膜的反向拉力會影響生活便一點也不會令人訝異,畢竟身上帶了額外的重量,想要動也不容易。

如果您就是體重過重的人們之一,那麼這下可以鬆一口氣了(這裡指得是關節炎與關節疼痛方面)。要擺脫關節炎與關節疼痛並非難事,但也不是要您不控制體重,畢竟瘦下來不僅在活動上會較輕鬆,對健康也有幫助。若您想減重,請參考本書所附的營養指南。此外,營養充足也能有助於減緩疼痛、擺脫關節炎、重建軟骨,並甩掉多餘的體重。這個附加效果聽起來好像還不賴。如此一來,只要您將過往的惡性循環翻轉成良性循環,便能一箭雙鵰。只要您持續朝長期擺脫關節疼痛的方向努力,並改善造成關節炎的新成代謝毛病、提供身體急需的重要養分,以協助關節及軟骨進行修復,日後便能從事更多的運動。疼痛沒了、身體更輕盈了,整體來說都比以往更健康了,彷彿換了一個人,這聽起來很誘人吧?

年齡會影響關節炎?

正規醫學總把年齡視為影響關節炎的重要影響因素,僅因為罹患關節炎的人數會隨著年齡增加。然而,我們在談及體重對於關節炎的影響時,便間接證明了年齡並不是關鍵,而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活動角度受限的關節運動量便越少,進而導致肌肉與筋膜的緊繃程度提升。

您已經超過60或70歲了嗎?若是,您應該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一般人都認為,年齡越大,活動起來就越辛苦,往往會感到全身的關節都生鏽了。這就是一生中關節活動角度日益受限的結果,而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只是表徵。

若您還是認為年齡是產生關節炎的因素,就看看那些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的年輕人,以及沒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的老人家吧。當然,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的年輕人不在多數,但可別妄下結論,因為這樣的例外在過去幾年內不斷增加。想想看我們在一開始談及的「老年糖尿病」現象就知道。當人們花時間坐在電腦前盯著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若我告訴您,有約1/3的8歲兒童有背痛問題,您覺得會是什麼原因?而有75%的8年級學生有頭痛與偏頭痛的問題呢?

為什麼老年人不一定會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

對於老年人與中老年人不一定會有關節炎或關節疼痛的毛病該如何解釋呢?或許是這些人一輩子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並將單側使用的問題給抵消了。

佩特拉常常想到一些退休的體育老師都沒有關節炎與關節疼痛的問題,這些人可是一輩子都在追著孩子們跑啊。還不只是跑,甚至球類運動、競技體操與韻律體操等,這些都是他們在體育課會進行的活動。我們對此的解釋是,很有可能就是這多樣化的運動使他們關節完整活動的結果。畢竟基於正規醫學的觀點,這些體育老師由於對關節的高度使用,應該必定會得關節炎才是。

若您已經超過70歲且不幸得了關節炎,那麼羅蘭的母親露特便是活生生的正面例子。她會告訴您,要擺脫關節炎,就算90歲都不嫌晚。她在70歲的時候換了人工髖關節,之後便開始定期做我們的運動,現在早已擺脫關節炎與關節疼痛了。

◎ 年齡不是運動的問題,而因缺乏運動所造成的關節活動問題,隨時都可以透過運動進行改善。

關節炎到底會不會痛?

從我們的解釋相信您能夠看出,關節炎的確可能會產生疼痛,卻也不是一定。此外,就算沒有關節炎,也有可能會有嚴重的疼痛問題,而我們接下來要談的就是正規醫學無法給出令人滿意解釋的問題。先前曾經提過,纖維肌痛與疼痛記憶、慢性疼痛都是被「發明」出來的。這些名詞在面對不確定病因或無法解釋的疼痛問題時,就會被拿出來使用。若再不行,便會被歸類為心理因素所致。

真正的病因可能與正規醫學所提出的完全不同,這點我們在對於關節炎與關節疼痛問題形成的間接影響因素章節中已做過說明。

◎ 當正規醫學面對無法解釋的疼痛問題時,最後會將其歸因於心理因素。

疼痛記憶也是誤解嗎?

我們在這裡要向您解釋,為什麼我們認為疼痛記憶與慢性疼痛是嚴重的誤解。此問題的形成我們已經在「非關節炎的關節劇痛」章節中做過說明,但疼痛被「學習」了起來,且持續折磨患者的證據是什麼呢?對於嚴重為疼痛問題所苦的患者,腦神經已被證實會產生變化。由此便衍伸出了慢性疼痛問題:已產生變化的腦部會在身體即使無異樣的情況下釋放出疼痛訊息。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說法能夠合理解釋,身體毫無緣由地釋放出疼痛警訊的原因,而這彷彿就是「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如正規醫學常面臨的情況。當患者感受到嚴重的疼痛時,以邏輯上來看,便是由腦中神經受到改變所引起的,否則沒有理由患者的生理結構與正常人無異,卻沒來由地產生劇烈疼痛。

我們同時也證明了疼痛記憶是一個誤解,但是如何做到的呢?當然是透過我們幾乎適用於所有人的療法(僅有相當少數的例外)。我們破除了所謂的慢性與非慢性疾病迷思,並得出一個結論,亦即當患者的疼痛感在數年或數 10 年後逐漸消失,腦部中的改變會逐漸回歸「正常化」。這麼說雖不精準,卻相當明瞭,就是我們解開了記憶疼痛的謎團、解決了腦中導致肌肉緊繃的所在問題。

為什麼換了人工關節還是會痛?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因為對於人工關節與一般關節同樣會產生疼痛的疑惑,正規醫學專家並沒有辦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軟骨拿掉了,也沒有骨頭磨損、軟骨磨耗與發炎問題了,疼痛為什麼還是在?

再重複一次先前的結論:筋膜沾黏與肌肉過度緊繃。藉此解釋患者在接受手術後依舊會感到疼痛的原因相當合理。

至於為什麼在接受人工關節換置手術後的初期會感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將會在之後做說明。

關節炎與基因有關嗎?

當我們在進行培訓時,總有成員認為關節炎會受「家族因素」影響。或許這是他們的親身經驗,或是其他親朋好友的經歷吧。只是我們對此有不同的見解,原因先前已經談過了。在談論表觀遺傳學的議題時,我們就說過,透過控制基因,我們可以掌控特定的疾病(其中包含關節炎)。

假設您有脆弱的結締組織,並知道父母有關節活動問題、受關節炎所苦,而您害怕之後會有同樣的問題,或可能已經早有預兆了,那麼您會怎麼做?該聽天由命嗎?

我們給您的建議當然是否定的。您應該為自己正在閱讀此書感到開心,接下來該做的便是實踐我們的諫言。相信我,您手上拿的這本書就是對抗關節炎的最佳利器。

假設您有一個朋友,他的家人與其他親戚都沒有關節炎或關節疼痛的問題,那麼他的基因狀態照理來說應是最理想的。然而,由於他日常活動方式的緣故(一如當今大部分的人們),最後還是得了關節炎。當然,肌肉與筋膜在當中的影響甚大。若受到正確的訓練,則此影響便是正面的:若缺乏鍛鍊,則此影響便是負面的。

以上內容由采實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