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可以買到快樂嗎?哈佛教授:快樂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錢可以買到快樂嗎?哈佛教授:快樂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快樂,就拿錢去做好事。做個慷慨的人。

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諾頓(Michael Norton)是《快樂錢》(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Happier Spending)的共同作者,他進行了許多有趣的研究,來探索金錢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在一項研究中,他和他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在校園裡發給學生們一個裝著現金的信封,裡面裝了一張五美元或二十美元的鈔票,另外附上一張紙條。有一半的學生收到的紙條上寫著,他們要在下午五點之前,將信封裡的錢花在自己身上;另一半的人得到的指示則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結果,一半的學生給自己買了耳環或冰淇淋之類的東西,另一半人則是替侄女買絨毛玩具,或是把錢捐給當地的慈善廚房。

實驗得到的結果令人震驚。對比學生在實驗前後的訪談內容發現,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學生,比起那些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學生得到更大的滿足。

諾頓的團隊在世界各地進行類似的研究,都得到相似的結果。如果金錢讓你感到自私,你就不會喜歡它。諾頓表示,「當你為自己買東西時,感覺就像你什麼都沒做一樣」。有台新電腦或任何新東西,當然很棒,但對你來說,只不過是架子上多了個新玩意兒,你還是無法對周遭事物造成任何真正的影響。但是,一旦將錢花在其他人身上,你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有影響力的人。

很多企業家也支持慷慨付出是快樂之道的觀念。約翰.奧利里改寫《安妮日記》主角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的這一句話,「我從來沒遇過因慷慨而變窮的人」,可說是這個概念最簡單、最棒的詮釋。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會產生漣漪效應。這種舉動讓人感到更快樂,因為它能讓人真切的知道自己幫助了別人,並且對他人的生活帶來正面的影響。想像一下:當排在你後面的那台車在開過得來速窗口時,車主被告知已經有人替他買單了,臉上該有多驚喜;或是和朋友聚餐後,你搶著付帳時,朋友開心的反應。這麼做之後,你會得到一個微笑和一句「非常感謝」,然後,你的內心突然有一種感覺,原來自己也能對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

現在,讓我們用感性(而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這是理解這些結論的另一種方式。想想看,如果辦公室裡的每一位同事一早來到辦公室,發現辦公桌上有二十美元。他們很可能會把錢放進口袋裡,然後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上班。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發這些錢其實是白白浪費了,因為它們無法激勵員工有更好的工作表現,對大家的生活也毫無影響。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被告知,要把這二十美元花在同事身上呢?當公司發錢的目的是提高士氣和生產力,就得確保這筆小額投資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

這些都是本書想要傳達的重要訊息:重點是你如何花錢,而不是錢的多寡。

諾頓指出,許多人常常高估金錢對快樂的影響力。他們認為金錢是「靈丹妙藥」,能不能賺到更多錢往往也成了人們做決定時的根據,例如,在面對工作選擇時。於此同時,他們往往忽略最終能帶來快樂的關鍵因素,例如,與親友相聚的時間多寡。

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快樂,但你卻不能再以為快樂與金錢的數量有關,反而要開始思考,究竟要用錢做些什麼,才能真正讓自己快樂。

還有一個重點:快樂會帶來快樂。暢銷書作家喬恩.戈登(Jon Gordon)對此提出解釋。根據杜克大學的研究,當人們相信自己擁有更光明、更美好的未來時,會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創造它。他說:「大家都知道樂觀的人會更努力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也更可能在商業、體育以及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上取得成功。這成了一個自我實現預言。」

這正是如何過上美好生活的祕訣。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不過,你要儘早開始,從小處著手,就從現在做起。

本文摘錄自《讓幸福流進來的賺錢框架》, 樂金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