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會有的疾病,還真的不少;在這裡,且羅列跟光的過度曝照,較有關的部分,像是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飛蚊症、重度近視。
青光眼
2017 年,謝姓藝人,罹患青光眼,險些失明;事前的徵兆是,視力越來越模糊;結果是,罹患了不可逆的青光眼,視線被遮黑部位,無法復原。
U2 樂隊主唱波諾(Bono)在 2014 年宣布患有青光眼,所幸,及早發現,透過治療多年,仍然可以保持視力,活躍於音樂圈。
青光眼,是不分國度的視力殺手,是成年人失明的三大主因之一;醫界認為,這是因為長期眼壓過高,造成視神經壓迫,以致影響視力,而至漸漸失明。
白內障
白內障,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常見疾病,它是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白內障的徵兆有:視力模糊、對光敏感、夜視困難和疊影等等。
得獎電視節目主持人,賴瑞.金(Larry King),他曾主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每晚播出的現場訪談節目;也因白內障,而進行過相關手術;從CNN 退休之後,他仍繼續幫出版社撰稿,一樣常常上電視。
黃斑部病變
「我因為眼睛有問題,不能看劇本,所以,有人會讀給我聽, 就像給我講故事一樣。」茱蒂. 丹契(Judi Dench),一位屢獲殊榮的英國女演員,談到了她的眼睛;她跟她的媽媽一樣,罹患了黃斑部病變;其中一隻眼睛,是濕式黃斑部病變,另一隻是乾式。
「不要拖延!讓黃斑部病變檢查,成為你生活的例行。」澳大利亞作家柯林.馬嘉露(Colleen McCullough),敦促大家,注意飲食、不要吸煙、定期檢查,給自己一個預防的機會;她說:「這是一種絕對可怕的判刑!」。
「她所能做的,就是點頭、搖頭,或是微笑。」CNN記者,在前美國第一夫人,「小瓢蟲」.詹森夫人(Lady Bird Johnson)住院之後說到,由於長期患有黃斑部病變,導致第一夫人失去了中央視力;這也使得她與中風的鬥爭,變得更加困難;又由於視力不佳,無法閱讀或書寫,所以她所能做的,就是點頭或微笑。
鮑伯.霍伯(Bob Hope),美國喜劇演員和演員;曾幽默的說:「我以前左眼出血,現在右眼出血,我變成了個『出血殭屍』(walking hemorrhage)。」與他結婚59 年的妻子,多洛雷斯.霍伯(Dolores Hope),說鮑伯就是能逆來順受,唯獨眼睛的問題,令他難以接受。
視網膜剝離
資深陳姓主播,連續工作,用眼過度;有一天,在節目上,一隻眼睛,已經完全看不見,但仍以另一隻眼睛,微弱的視力,撐完整場;結束後,才送醫,經確認,為視網膜剝離,並緊急開刀;這位主播說,事前的徵兆是:視力逐漸模糊,快看不到;但因繼續審稿、觀看錄影畫面,沒有就醫,而致惡化。
「手術很快,但比想像的痛⋯⋯」知名王姓氣象主播,某天睡醒,視力模糊,以為是角膜破裂的舊疾復發,仍然趕去上班;在連續播報完4 節晨間氣象之後,才就醫;經過檢查,發現視網膜兩處破了洞;為了避免惡化,導致視網膜剝離,而立即手術!
「就像黑色窗簾掉落,遮住視線,完全看不見!」有美食天王稱號的陳姓藝人,在上電視時自曝,2019 年,他的左眼視網膜,兩次剝離;手術後的復原,超過半年;在那期間,他每天必須臥趴20 個小時;他要提醒大家的是,重度近視者,千萬不要成天躺著滑手機;一有飛蚊症時,就要注意,趕緊找眼科,並定期做檢查。
「像壁紙整個剝落。」一個高中女生,兩眼近視,高達900 度;有一天,她的左眼視力,開始模糊;但她卻又再忍了一個星期,一直到看不見黑板上的字;經就醫後發現,左眼的視網膜,已經破了三個洞,因此剝離;幸虧及時的手術治療,救回了一部分的視力。
飛蚊症
飛蚊症(floater),一種出現在眼前擾人的漂浮物,或斑點狀,或條線狀,或網狀,或一個,或一群。
在多數情況下,飛蚊症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卻是不可忽視的徵兆;這是因為,它往往是其他更大、更嚴重問題的前身而已;把它當成冰山之一角,認真面對,找出致因,才不會越來越糟。
一位前「黑澀會美眉」成員,在社群透露,幾年前,她的右眼有飛蚊症;後來,開始出現閃光,就算閉上眼睛,也是一樣;接著,視線開始模糊,才趕緊就醫;經過診斷,發現是視網膜剝離,隨即住院開刀;然而,手術之後的成效?視網膜能否貼合?則取決於她,是醒或睡,每天都要能長時間臥趴著休養,而且是醒或睡,至少持續一個月。
一名女子,年約30,農曆年節追劇;曾在一天之內,連續追看多集韓劇,結果,眼前開始飛有黑影,閃著光線,經診斷,為飛蚊症;許多眼科醫生表示,春節年假後,門診爆滿;有的,才半天的門診,就已經出現10 多起的飛蚊症個案;其中一位,便是狂追韓劇的30 歲女子。
瘋狂的追劇,密集的電腦工作,目不轉睛的線上遊戲,瀏覽不停的線上直播、購物,也會是點燃飛蚊症的油料;在此,再次提醒,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全面進行的線上教育,每天8 個小時,每週5 天,而不再只是在週末,偶而2、3 個小時的3C 使用,將會引發學童眼睛,一場巨大的災難;知道的人,能預防的人,就用力預防吧。
本文摘錄自《護眼,從用對光開始》, 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