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極簡主義」工作者?三個極簡主義的核心思維!

怎樣成為「極簡主義」工作者?三個極簡主義的核心思維!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知識音頻,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講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他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之一,或許就是他對於「極簡」的追求,賈伯斯的極簡思維,造就了蘋果的成功。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解釋什麼是極簡主義,大概會是這五個字:「少,但是更好。」

很多人會認為極簡的意思,不就是「越少越好」嗎?,其實這只對了一半,極簡主義是建立在越少,但是卻能夠讓我們更好的情況下。

如果我們想在工作上實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我們必須掌握三個核心思維:

1.知道自己可以選擇

這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在生活中你可能看過有人說:「我必須這麼做。」,這句話,跟你說:「我選擇這做。」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我必須這麼做。」喪失了選擇的權利,而「我選擇這做。」行使了選擇的權利。

對於一個極簡主義的人來講,「知道自己可以選擇」是個核心概念。

社會上不少人大多從事的是被動的工作,例如父母叫我做這樣做,朋友叫我這樣做…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知道自己可以選擇,意味著你是主動的在進行你正要做的工作,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指令作出行動;你明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知道自己正在做選擇,然後才是做出行動。

2.知道如何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會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要習慣「少,但是更好」的想法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常常會認為,當我們做更多事,我們就能夠得到越多的獎賞。

幾乎每個人都看過時間矩陣。垂直軸為重要與不重要,水平軸為緊迫與不緊迫,所以我們可以畫出四個象限。

很多人會認為,最重要也最緊迫的第一象限最先做,最不重要也最不緊迫的第四象限最後做,中間的時間就分配給第二、三象限。

這乍聽之下是很合理,但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認為,高效能人士幾乎不會把時間花在第三、四象限上,因為這兩個象限無論是否緊迫,它們都是不重要的事。高效能人士會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第一、二象限。

作者認為,第二象限比第一象限更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第一象限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是短期內緊迫的,例如你接了一個專案,這個專案很重要,所以必須趕快完成。而第二象限屬於短期內不緊迫的,例如拓展人際關係…等等。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時間花在第二象限,然後想辦法降低第一象限的時間分配。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明白「多數瑣事」跟「少數要事」的差別。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瑣碎的,只有其中少數幾件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我們必須去學會分辨它們。

3.知道要做出取捨

當我們想得到某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必需做出取捨,極簡主義是一種取捨思維,也是一種更理性的思考方式。

要實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就必須明白自己必須做出取捨,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沒有辦法投入在所有的事情上。

舉例來說:

極簡主義的人會問:「我想做出什麼取捨?」,而不是「我可以兩者兼顧。」

極簡主義的人會問:「我要在哪方面全力以赴?」,而不是「我該怎麼全部都做?」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時間投入在少數真正重要的大事上。懂得做出取捨,是極簡主義者的重要核心思維。

結論

聽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

極簡主義者的核心概念就是:「少,但是更好」。

要在工作上實行「少,但是更好」的想法,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在做選擇、知道如何分辨什麼是少數重要的事,最後能夠果斷的做出取捨,把時間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

—–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300字的知識音頻與短文,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54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一、四,Youtube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goo.gl/X3F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