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分析是基本功,看懂結果才最強

會分析是基本功,看懂結果才最強(圖片來源:pixabay)

6個理由,巻明標準差如何活用於實務

最後整理幾個可活用於工作實務的標準差案例。

(1)想審視或公開隱藏於平均數的資料離散狀況時

譬如,想知道扣掉偶爾會光顧的團體客平均來客數,或透過平均數報告銷售實績,但是不希望被誤解為該平均數是輕易就能達到的目標,這時候就要審視或公開平均數背後所隱藏的資料離群值。如果顯示出來標準差高,等於告訴我們,這個事業部相當穩定,但不保證日後也能維持這樣的平均數。

(2)想知道資料的統一程度和離散程度

因為資料龐大,雖然利用Excel可以立刻得知平均數,可是卻無法看出資料的離散程度,這時候就要利用標準差來推估。

(3) 想以簡單方式表達資料數據的離散狀況

這一點跟前一點有重複。如果只以平均數表示,多數人會誤以為平均數前後的數字,就是平常一定會達到的營業成績。可是就字面而言,「離散程度」四個字不過是告訴各位「資料分布狀況」而已。想避免誤解,就以標準差表示離散程度,並告訴大家「風險是存在的」。

(4) 想確認「平均是╳╳╳╳」的說法是否正確時

想驗證隱藏於平均數下的風險或事實時,也會用到標準差。當對方為了便宜行事解釋平均數時,標準差就可以成為讓你質詢的武器。

(5) 覺得只有平均數一項指標,說服力不足時(理由不夠充分)

只有平均數一項數據,難免會讓人覺得資料內容太隨便粗糙,如果列出標準差,整個資料的質感會立刻提升,這可是面子問題。

(6) 雖然列出平均數數據,卻直覺與實際情況不吻合時(標準差大,平均數周邊的資料數未必就多)

當你覺得答案與自己的想法不符時,必須予以定量化確認。尤其當分布狀況偏好於兩端時,平均數周邊的資料數就不會多,現實中就是有這樣的例子。

全球化趨勢下一定要具備「離差思考」

最後想針對在全球化趨勢下,說明離差的重要性。隨著全球化的演進,分析對象、思考範圍不再只侷限於一國,而是遍及全世界。雖然常聽到「多樣化」三個字,但是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們依舊是個均一性或同質性很高的國家。在限定的範圍內,「國人平均……」或「如果是國人……」的解釋會成立,可是如果將這個思維套用在其他國家,就會出現極大的風險,我希望大家明白這件事。

譬如,將人口多、領土大,由多數民族組成的中國(或中國人)歸納為一個數字,如果以平均數解釋,答案絕對不會跟日本一樣。由各種語言、多民族、多文化、多國籍組成的歐洲也是一樣。在被稱為新興國家的成長市場,也有著許多未知數,絕對不是只用「平均思考」就能行得通的簡單世界。

如果你的思考範圍只侷限於國內,就不會懂得何謂多樣性(也就是離散性)。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多樣性(離差)思考會愈來愈重要。

分析方向

A先生已經透過資料,確認了這項事業計畫必要的銷售臺數,並且也預估風險。

A先生:「營業額預估是在30億日圓至46億日圓的範圍。我想過風險高低該如何以數字表達,只要有標準差和直方圖,就可以變得可視化。」

雖說是事業計畫,但是A先生對這個名詞的定義相當模糊。不過,當以數字具體表示該事業計畫的各個元素時,雖然腦海中還是一片混亂,但已經開始覺得一切變得具體實在。

以上內容由好優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會分析是基本功,看懂結果才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