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

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圖片來源:stocksnap

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
文/吳京

一九四八年時,美國國立心臟研究所與波士頓大學合作,在波士頓近郊的夫拉明罕(Framingham)小鎮招募了五二○九位男女居民參與實驗,長期追蹤他們的身心狀況。這個實驗原本預計執行二十年,但當年參與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也願意擔任受測對象,於是實驗延續至今。「吸菸會提高心臟病風險」、「高血壓者易中風」……等等被我們視為一般常識的觀念,都是從這個實驗取得科學驗證。

夫拉明罕的受測者每二至四年進行一次的身體檢查,並填寫一長串的問卷,包含一些用以評估內心沮喪和寂寞程度的問題,這也成為芝加哥大學心理系 Cacioppo教授採納研究用的數據。

另一個被研究團隊採用的資料來源,是來自行政專卷。為了方便通知每位受測者前來做身體檢查及問卷,行政人員留下了受測者相關聯絡人的資料,包含家人及密友,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受測群組的一員。因此,研究團隊得以掌握受測者們彼此間的親疏關係,繪製出夫拉明罕居民的人際網絡。

此研究指出,寂寞的人往往處於社交網絡的末梢,只有寥寥可數的親友,甚至與這些少數親友保持連繫也辦不到。此外,以寂寞的人為中心,在其社交網絡外圍第一圈的親朋好友,感到寂寞的比例也會提高,往外兩圈的人其次,往外三圈的人再其次,直到第四圈的人才沒什麼影響。這種擴散方式好比傳染散播過程(contagious process),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寂寞會傳染給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第三圈)。這個現象在朋友之間比在家人間更明顯,女生的感染力也比男生要來得強。

不僅空虛寂寞會傳染,其實「覺得冷」也會傳染。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認知神經及精神科學家 Harrison 等人錄製了十段片長三分鐘的影片,展現演員們感受到的冷暖。其中八段影片分由男女演員將其左或右手浸入裝有冰或熱水的透明水盆中,為了讓他人能感受到溫度的變化,冰水盆內漂著冰塊,而熱水盆的水是由熱水壺倒出,還冒著煙。另二段影片中,演員的手擺在水盆前沒有浸下去,作為控制組。

研究團隊找了三十六位受測者觀看這些影片,同時測量受測者的手溫及心跳。研究結果得出,受測者觀看影片時只有手溫會變化,對心跳無影響。不過,對手溫的影響也只有發生在觀看冰水影片時,下降約0.2 ℃。研究團隊猜測,這是因為冰水影片有冰塊在水上漂,所展現的視覺效果較強;反之,熱水影片只有在片頭處倒入熱水,因此受測者看了無感。

另外,這些受測者在看影片前有填寫社會心理學中關於「同理心(empathy)」的評量表,比對之後發現,同理心較高的人,其手溫下降的現象更為明顯。
因為寂寞有傳染性,我們更應該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避免社交網絡分崩離析;對他人感受有生理性反應,也能幫助我們產生同理心,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有一陣子「冰桶挑戰」活動如此風行,或許就是原因之一吧!

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
文/羅紹桀

你是否也曾對自己看到可愛的寶寶或動物時,對自己歇斯底里的衝動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有罪惡感呢?這樣的衝動到底正不正常?

耶魯大學曾針對這種心理傾向做過研究,而這種衝動稱為「可愛侵略性」(cute aggression)。這項研究由耶魯大學兩名心理系研究生 Oriana Aragon 和 Rebecca Dyer 主導,研究團隊在網路上招募了一○九位參與者,請他們觀看三種被認為是「可愛」、「有趣」和「中性」的動物照片,接著由這些參與者評比那些照片的可愛、有趣程度和讓他們失去控制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可愛動物」的相片讓受試者有想「用力捏牠們」的衝動。

接著為了證明那些參與者內心真的想捏爆那些可愛動物,Oriana Aragon 和 Rebecca Dyer 做了進一步的實驗。

這個實驗中,找了另一群人到實驗室裡觀看與前一個實驗相似的照片所製成的一系列投影片,然後給他們一個氣泡袋(用來保護易碎物品常用的包裝材質,有一顆一顆氣泡在上面)然後告訴他們,可以隨著喜好隨時壓破那些氣泡。

結果是,看著可愛動物的影像時,平均每人壓破了一二○個氣泡;而看著中性或有趣的動物時,每人平均只壓破了一○○個和八十個氣泡。

為什麼會有「可愛侵略性」呢?Dyer 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們看到可愛的東西時,本能上會想要保護他們,但礙於情境上的限制(如參與者只是看著動物的照片),無法立即擁抱牠們或是拍牠們的頭,所以感到受挫,進而成為一種侵略性。

另一種可能是,我們經常會以負面的方式宣洩正面的情緒(例如喜極而泣),因此可愛侵略性可以幫助我們宣洩「可愛到受不了」的情緒。

所以,下次看到可愛的小動物而想捏爆的時候不需要覺得有罪惡感,可以坦然承認自己有這種衝動,只是不要實際去做就好。

為什麼和胖子一起吃飯會讓你胃口大開?
文/潘心儀

你是否曾經和朋友走進餐廳後,在猶豫不決時點選了超出需求的食物量呢?這也許是餐廳燈光美、氣氛佳的關係,但是除了天時、地利外,人和也會有所影響。一項研究發現:一起用餐者或附近食客的體型過胖時,將使我們傾向於攝取較多相對不健康的食物,不再堅持自己原本的飲食標準。

康乃爾大學 Brian Wansink 教授針對這項研究找來了八十二名大學生,隨機分派成四組後,讓他們自行決定要吃多少義大利麵與沙拉。同時找來一位女演員扮演共餐者,她會裝扮成看起來比原本身材胖上五十磅的服裝,或一般穿著兩種狀態。現場有健康(多沙拉,少義大利麵)和不健康(多義大利麵,少沙拉)的兩種飲食選擇。因此參與學生將會遇到以下四種用餐情境之一:

與吃健康飲食的胖版女演員用餐。
與吃不健康飲食的胖版女演員用餐。
與吃健康飲食的正常女演員用餐。
與吃不健康飲食的正常女演員用餐。

在每種情境中,學生們都會先看到女演員所選取的食物,接著自己再對於義大利麵和沙拉的分量做出抉擇。

結果發現,當和胖版女演員一起用餐時,不管她選擇較多義大利麵或較多沙拉,參與學生攝取的義大利麵量都會較多,約增加31.6%左右。而儘管胖版女演員選擇較多的沙拉,參與學生所攝取的沙拉量仍然減少了43.5%。這顯示當人們與體型過胖的食客一同用餐時,會因自己認為健康的食物與體型過胖的用餐者不搭,從而選擇不健康的食物。

看到這裡,你一定開始在為下一次自己該邀請誰一同用餐而煩惱了,不過也別太擔心,如果你在進入餐廳前先評估自己飢餓到什麼程度,大略決定好想吃什麼的話,就可能不被這些負面因子所影響囉。所以啊,下回去吃東西前不妨先大致想好要吃什麼,別到場後才開始傷腦筋,這樣就可以避免因旁人影響而吃太多囉。

為什麼蚊子喜歡叮穿深色衣服的人?
文/葉綠舒

嗡嗡嗡,嗡嗡嗡……我們都有被蚊子叮咬的經驗,也都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咬人的傳說,例如體質的酸鹼度、吃素與否等等,到底蚊子是根據什麼條件來鎖定目標的呢?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發現,對蚊子來說,遠距離的時候二氧化碳最重要,但是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很重大的影響。

研究團隊使用了風洞(wind tunnel,是一種產生人造氣流的管道,通常是空氣動力學當中的研究工具),並針對二氧化碳、溫度、氣味以及視覺這些因素進行詳細的測試後發現,如果十公尺以上的遠距離,蚊子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作為主要追蹤的目標。

當蚊子發現了二氧化碳,牠便會開始往上風處追蹤二氧化碳的濃度;追蹤片刻後若二氧化碳忽然變少或消失,蚊子便會開始以Z字形飛行,試圖找回二氧化碳的蹤跡。當蚊子往上風飛行,追蹤著二氧化碳的痕跡時,路途上若出現了高對比的物體(黑點)時,蚊子便會降落在這個黑點上,即使黑點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並不高。

除此之外,蚊子可以感應到溫度。研究團隊發現,在沒有二氧化碳痕跡的狀況下,蚊子還是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的物體,對溫度的感應可以遠到二十公分,不過大致上還是在二~三公分內最明顯;但如果加上水蒸氣(模仿流汗後汗液蒸發的狀況),蚊子對溫度的反應範圍可以擴大到六~八公分。

將二氧化碳、熱、水蒸氣、顏色分開研究,能幫助我們了解是什麼吸引了蚊子飛來;但是人類並不會只單純發散其中一種因子。我們會呼吸(二氧化碳)、有體溫(發熱)、也會流汗(水蒸氣)。因此,研究團隊也想知道,究竟距離多遠蚊子還可以偵測人的手臂發散出來的綜合信號?

結果發現,雖然在十~十五公分以外,人手臂所發散出來的熱,已經產生不了明顯的差別(大約相差攝氏0.2度,為蚊子對溫度的偵測極限);但是結合其他的信號,蚊子還是可以在三十~五十公分的距離之外發現「遠方有手臂」!這是在有氣流的狀態,若是在室內無風的狀態下,蚊子應該可以在更遠的距離就發現手臂的存在。

也就是說,在遠距離時,蚊子主要是依靠發現二氧化碳的痕跡來找尋可能的目標;當牠循上風越飛越近以後,溫度(體熱)、水蒸氣(汗液蒸發)以及視覺的刺激(穿的衣服或是生物的毛皮顏色)便成為辨別目標物的主要條件。

所以,該怎麼避免被蚊子咬呢?

從這篇研究看來,建議避免穿深色衣物,如果剛運動完,因為身體溫度較高,加上呼吸急促(發散較多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流汗,可能要避免待在有蚊子的地方。如果以上這些建議都沒用,還是認真躲蚊子、使用防蚊用品,以及多準備止癢藥膏吧!

以上內容由平安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不腦殘科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