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林以晨
不難看到有些人在面對建議或是批評時,總是帶刺回應,甚至無動於衷。作為旁觀者,我們會浮出疑問,甚至也想把這些問題拿去問那些當事人:「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為什麼要這樣呢?」
但是這些當事人中,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反應,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問題,所以覺得其他人都是來找碴的。那麼,該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呢?我們要從學會內省開始,我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警惕,也要知道不是所有都是帶刺針對自己。Proofhub 的行銷經理 Vartika Kashyab 就在 Linkedin 上分享了四個方法,以幫助人們學會培養出內省的習慣。
一、聚精會神
研究指出人類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放空,根本沒在思考,也沒再觀察四周。當我們在毫無防備,或是在放空狀態下,被他人的建議或是批評刺激到,我們的內建反應會讓我們瞬間豎起所有的刺來保衛自己。我們應該要學會觀察,以及隨時讓大腦保持運轉,當我們面對突然襲捲而來的批評時,可以讓大腦來主宰我們的反應,而不是又開啟內建保衛模式。
二、先聽再講
衝動說出口的話語,通常都是我們最後悔講出的話,但又有誰想要時時刻刻都活在後悔中呢?所以我們更該學會先聆聽別人講話的內容,不只聆聽,更要聽懂。先消化理解完全,我們才能做出最得宜的回應。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確保自己說出來的東西,不會讓我們在下一秒鐘立刻讓自己後悔萬分。
三、自我檢視
留一點時間給自我檢視,在做任何重大決定之前,都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先回顧一下,停下腳步看一下自己現在站在什麼樣的位置,在這樣位置上的自己,又應該要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是最好的呢?這些自我檢視與思考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
四、寧靜冥想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太一樣,所以每個人的內建反應都不太一樣,但大部分都是帶刺又尖銳的。當我們讓內建反應控制我們行為時,代表我們還沒學會如何掌控自己的思考方式。而「冥想」會帶來的是心平靜氣的氛圍,能夠正確地讓自己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就能訓練自己做出對的抉擇。
參考來源:Linkedin 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