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懂經濟指標:《經濟學人》教你看懂所有財經資訊

board-1193333_640

評量經濟活動
「GDP指的應該是嚴重扭曲的事實(grossly distorted picture)。」
——《經濟學人》

經濟活動的總量可以透過三種不同但等量的方式進行評量。

最明顯的方式或許是將某期間內生產的所有貨品與服務的價值加總,像是一年之內。我們也可以計算像健康照護等不牽涉現金交易的服務的金錢價值。由於某產業(比方說鋼鐵)的產出有可能是其他產業的原料(比方說汽車),為了避免重複計算,我們可以只加總其中的附加價值(added value),這指的是總產出減去成本,像是原料或來自其他地方的零組件。

第二種方式是計算產品出售時產生的所有費用。由於所有的支出都可視為收入,因此,第三種計算方式便是計算生產者的收入。

由此可得:產出=支出=收入

經濟活動的確實定義會有所不同。上述三項重要的概念分別是GDP、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與國民生產淨額(net national product,簡稱NNP)。

GDP是一國境內所有經濟活動的總額,不管生產資材的擁有者是誰。舉例來說,英國的GDP包括位於英國境內的外國企業的獲利,即使該企業將獲利匯回其外國母公司也是如此。

GNP也就是在計算國民帳(national account)時常用的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簡稱GNI),指的是某國國民的總收入,包括由該國人民利用境外的資產賺取的所得。舉例來說,英國的GNP包括位於外國的英國企業的獲利。

NNP。「毛額」的意思是說,計算所得的數字不包含折舊(資本損耗)、資本財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損減、意外損失、或是生產機具的過時或淘汰。NNP指的是GNP減去折舊。

這三項指標彼此之間的關係相當簡單:

GDP+外國資產的收入淨額(包括房租、利息、獲利與股利)=GNP-資本損耗(折舊)=NNP

資本損耗。資本損耗無法由單一一套交易中計算出來,只能透過某種慣例進行計算。舉例來說,如果GDP數字包含一筆100萬美元的新機器投資,計算國民帳的統計專家就會考慮折舊費用,比方說未來十年內每年10萬美元。這種做法計算出的產出會比較少。經過五年之後,該機器或許還是可以維持全產能,但是在國民帳當中,該機器的產能只會有全產能的一半。

選擇GDP、GNP或GNI

GNI是計算經濟活動的最完整指標,但於處理折舊的會計問題,這項指標的實際價值很低。

所有的主要工業國家現在都採用GDP作為衡量國家經濟活動的主要指標。美國、德國與日本在一九九○年代以前都採用GNP,現在已改用GDP。GDP與GNP或GNI之間的差異通常很小,或許只占GDP的1%,但也有一些例外;舉例來說,愛爾蘭二○○七年的GDP比GNI多19%,原因在於境內的外國投資人的獲利。短期來說,資產淨收入總額的大幅改變對GDP的影響不大。在檢視長期趨勢時應查看資產淨收入,以了解GNI的成長率是否因此高過GDP。

物質生產淨額(net material product)
在過去,有些國家會利用物質生產淨額來評量整體經濟活動,這些國家通常採行中央計畫經濟制度。由於排除了金融、政府行政、健康與教育等「非生產性服務」,物質生產淨額因此較GDP來得不完整,而且並未考量資本損耗(折舊)。一般而言,物質生產淨額通常相當於GDP的80%到90%。

排除項目

特意排除的項目
有許多項目不列入GDP當中,包括:

移轉性支出(transfer payment),像是社會安全福利或退休金。
餽贈,比方說你阿姨送給你的10美元生日禮金。
未獲報酬的家庭生產活動。如果你自行鋤草或油漆房屋,這項生產活動的價值並不計入GDP。但是如果你花錢請別人代勞,這項金額就要計入GDP當中。
易貨貿易,比方說以一袋小麥交換一罐汽油。
二手交易,比方說二手車(其產值已於幾年前列入計算)的交易。
中間交易,比方說一塊金屬可以以鐵礦、生鐵、零組件或洗衣機等最終成品的形式進行好幾次交易(該金屬的價值只能列入計算一次,也就是從最初產出鐵礦到賣出最終成品過程中產生的附加價值)。
休閒活動。在計算國民帳時,能創造相同產出又能提供較多時間以進行休閒活動的改良生產過程,其認列的產出價值與舊有的生產過程一樣。
資源耗損,比方說石油產出的認列價值為售價減去生產成本,但國家的資本資源因此遭受不可恢復的損耗這項事實並不納入考量。
環境成本。在計算GDP時,綠色工業與汙染工業並無輕重之分。
對非營利或不具效率之活動的考量。公務員與警力的支出係根據其薪水與設備等項目進行計算(如果是由私人機構提供,這些服務的適當價格有可能調整得非常不同)。
品質改變的考量。以經過通膨調整的相同費用,你在今天能夠買到的電子產品,可能非常不同於幾年以前,但是,GDP並不考慮這類科技進步的因素。

上述的排除項目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舉例來說,環境成本會出現在汙染的統計數字當中,而大多數國家會公布已知的石油或煤礦蘊藏量(不過這些預估數字有可能過於樂觀,或是因為對蘊藏量的規模不夠了解而失真。)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時,比較先進的政府統計部門會在計算GDP 時會加上自用住宅的設算房租。如此可以避免由於房屋在自用與出租之間的轉換,而造成國民生產出現明顯的改變。

調查與抽樣

GDP包含的許多數據都是透過調查的方式收集而來。舉例來說,政府會要求特定的製造或零售業者提供每個月的詳細產出或銷售數字,據此推算所有製造業或零售業者的產出。這些預估數字或許並不正確,尤其是,小型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經濟組成成分,但經常有企業在進入或退出市場,因此從未接受過調查。

取樣證據還要經過其他資訊補強,包括為完成報關或報稅等行政目的所需的文件。收集與分析這類數據需要許多時間,經濟數據因此經常出現修正,即使是多年以前的數據也可能需要修正。

未經紀錄之交易

主要因為難以追蹤新成立的小型企業以及逃漏稅的問題,GDP有可能低估實際的經濟活動。

在黑市、灰市、隱形或影子經濟(shadow economy,譯註:非正式的經濟活動)中故意遭到隱藏的交易。這種情形在稅率過高且官僚體系令人窒息的時候與國家裡最為嚴重。影子經濟的預估規模差異極大。舉例來說,根據不同的研究顯示,美國未經紀錄的交易占GDP的比重約在4%到33%之間,德國占3%到28%,英國則占2%到15%。不過,各界都同意的是,在工業國家當中,希臘的影子濟規模最大,約占該國GDP的30%左右,接著是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而日本、瑞士與美國的黑市經濟規模最小,大約占GDP的10%左右。

唯一將影子經濟納入GDP計算的工業國家是義大利與美國,但這兩個國家很可能嚴重低估了本身影子經濟的規模。

成長:趨勢與景氣循環

「當你的鄰居失業時,這叫做經濟不景氣;當你自己失業時,這叫做經濟衰退;當經濟學家失業時,這叫做經濟蕭條。」
—出處不詳

第三章的焦點放在以國民收入評量某個時間點的經濟活動。第四章將探討經濟活動隨著時間的變化。本章的導論會先點出一些影響成長的基本議題。有關GDP的討論會說明,就業與投資如何替長期成長奠定基礎。最後,針對景氣循環指標的摘要會說明,經濟指標如何沿著趨勢線上下波動。

趨勢與循環

經濟發展應該放在趨勢與景氣循環的背景下加以評斷。

趨勢。趨勢指的是經濟的長期擴張速度。工業化經濟體數十年甚至數世紀以來一直維持成長的趨勢。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些國家生產的貨品與服務數量每年大致都成長3%到4%。圖4.1顯示的是美國經濟於一九九○至二○○九年之間的趨勢。

景氣循環。景氣循環反映的是趨勢的短期波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經濟成長會高過趨勢,接著出現經濟緊縮或成長低於趨勢的時期。

成長來源

長期成長。經濟產出的長期成長取決於就業人數與每位勞工的產出(生產力)。

人口規模與就業人數的改變顯然有限。但是,只有極端悲觀的人才會認為長期生產力會有停止提升的一天。科技進步以及新廠房、機器與設備的投資可以提升勞工的每人產出。因此,投資與生產力是經濟持續擴張的基礎。

 

本文授權刊登自臉譜/一口氣讀懂經濟指標:《經濟學人》教你看懂所有財經資訊

sdds12212一口氣讀懂經濟指標:《經濟學人》教你看懂所有財經資訊

作者: 《經濟學人》編輯團隊
出版社:臉譜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