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

3544855402_ef3c3c980d_z

所有企業最大的恐懼:失去存在意義

全球大型企業多數都已了解,新科技可能造成消費行為重大改變,力道比任何廣告看板及電視廣告都要強。這類轉變有許多會出現在成熟的「我們經濟」中。放款人與借款人中間不再有滙豐銀行做中介,而是直接透過借貸俱樂部這種平台,收取放款的利息與所需的貸款。旅客也不再需要希爾頓飯店提供外地的住宿房間,可以直接在Airbnb這種平台上向民宅屋主訂房。雇主不再需要透過Accenture這種專業服務公司代尋海外勞工,直接在oDesk上就可與海外勞工媒合。

經濟學家烏瑪.哈克(Umair Haque)說:「如果你不去打造一個價值鏈,價值鏈會自己組織生成,然後把你商品化……許多產業都必須重新改造,否則就會沉入過往的流沙中。」許多資產千億的公開上市公司,現在都面臨中介地位流失的危機。

紐約大學教授阿朗.桑達拉揚寫道:「美國企業界必須仔細觀察這個新典範的生成。『協同消費』與『共享經濟』這些詞乍聽之下,或許比較容易聯想到反越戰運動裡的『權力歸花兒』(flower power)口號,不太會與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裡的金融鉅子葛登‧蓋柯(Gordon Gekko)聯想在一起,但他們對企業所帶來的威脅卻十分真實……各位的企業賴以為生的商業模型,若是對消費者來說沒有效率,很有可能早就已經出現一個共享經濟的市集,正試圖簡化這個商業模式。」

此種生存上的威脅不僅來自於傳統競爭者,這些是企業向來密切觀察的敵手──也來自企業自己的顧客。這些顧客有一天可能不需要這間公司也能過得很好。對於自認無人能取代的企業來說,這是很可怕的想法。更可怕的是,這些市場新面孔正在用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挑起競爭。這使得企業必須大幅改變目前的做法,而這個改變實在太複雜又太駭人,令人難以想像。這就好像眼看一台卡車即將駛入懸崖,於是便要求卡車司機在開到懸崖邊之前,即時把卡車改造成一架飛機。最糟的是,一間公司的消費者發現有更好的方法可取得產品或服務後,會永遠拋棄過去的做法。意思就是消費者未來不會再打電話至計程車行叫車,而是在網路上訂一台SideCar;他們可能不會再去布魯明黛百貨(Bloomingdale’s)買洋裝,只會在Rent the Runway上租一件來穿。市場裡的中介商消失後,永遠不會再出現。

許多大公司自然因此十分關切這些小公司的動態,如老鷹一般注視著它們可能引發市場巨變的威脅。許多公司還花錢聘請顧問公司幫忙提防。

Trendwatching這間顧問公司就是這種服務供應商。他們分析各種未來趨勢,客戶包括四千多個不同品牌。企業對於這種趨勢的最佳應變之道因人而異。有些公司試圖重新規劃,好在前方辛苦的上坡路段中持續獲利,BMW所做的便是一例。有許多大公司現在開始本著「無法打敗敵人、就與敵人聯手」的精神,與小規模的新起之秀合作,待會兒我們會探討更多這類例子。不過也有公司選擇與這些結構性的轉變對抗,不過大部分的公司應該都沒有勝算。庫柏樂.羅絲模型(Kubler-Ross Model)所描述的癌末病人面對哀傷的五個階段,許多公開上市的大公司往後十年大概都會體驗類似的心情: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最終接受。

汽車業:車業巨頭積極參與共享模型

Shareable共同創辦人果倫弗羅指出:「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他們自己的Napster時代,但是他們正面回應。」除了JustPark以外,BMW也參與其他共享經濟的計畫。BMW與德國租車龍頭席克斯特租車(Sixt)合資,在舊金山與五座德國城市建立一個頂級汽車共用公司DriveNow。這間公司將超過二千台的BMW轎車與Mini車款放到這些城市裡,在德國租金只要每分鐘三.一角歐元,租金還包含道路稅、保險與燃油費。如果使用者預訂到了一台停在停車場裡的車,系統還會先扣免停車費。未來五十年,生產與販售高品質個人汽車將會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在新興市場尤是。不過除了增加BMW車主以外,BMW也希望能從這種隨選用車的趨勢中獲利。DriveNow可說是車商未來商業模型劇變的起點。DriveNow的網站甚至大肆宣揚自己的服務是「Besser als das eigene Auto」:比有自己的車還要好。

BMW的頭號德國敵手戴姆勒(Daimler)在共享模型上的投資更積極。戴姆勒旗下的Car2Go服務比DriveNow更早開始營運,已擴展至十六個北美及歐洲城市。與Zipcar相比,DriveNow與Car2Go有一個共同優勢:不必至指定停車場還車。賓士公司的所有權人也已經開發出一套全功能交通行動應用程式moovel。moovel目前只能在德國使用,結合Car2Go與Carpooling.com上所有車款的長程共乘資源、nextbike這種共用腳踏車資源,以及公共轉運系統資訊。moovel專案經理麥可.崑恩(Michael Kuhn)說:「重點就在可取得資源的能力勝過擁有的能力。」這是他在推出這個服務時,代替其爺爺級創辦人所發表的品牌箴言。二○一四年,戴姆勒也收購了提供類似服務的美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RideScout。RideScout同樣也能整合各種交通選項,包括自行車與共乘。

BMW不是唯一一間擁有創投基金的車商,通用汽車也有一個GM創投(GM Ventures)。GM創投是P2P共用汽車新創公司RelayRides的一個小股東。RelayRides的克拉克告訴我:「很高興看到我們做的這些小事情吸引到全球最大車商的目光,而且通用汽車這種可能會因為共用汽車崛起感到威脅的公司,居然願意支持我們。」這兩間公司的合作計畫主要想利用通用汽車的OnStar系統,讓RelayRides使用者能夠用RelayRides行動應用程式,安全地開啟超過一千五百萬台通用汽車。

如果我們可以跟鄰居借車,這確實會降低新車銷售量,不過這樣的合作是要保障買新車的人,會以通用汽車為首選。透過OnStar,通用汽車讓數百萬名潛在買主對通用汽車有好印象,開啟新的試車模式,車主可以自行安排試駕時間,這樣的成本遠遠低於透過大眾媒體及經銷商網路促成的試駕。

法國汽車產業也在二○一○年左右開始採取類似對策。Peugeout汽車的副牌Mu妥善運用Peugeout旗下的多元車款,讓超過一百多個歐洲城市的使用者,可以取得客製化的Peugeot轎車、電動機車、自行車與小貨車。Peugeot行動策略團隊的納德傑.佛勒(Nadege Faul)說:「在歐洲幾個大城市裡,我們發現人們開始放棄擁有自己的車,只單純在需要車時使用車子。我們必須去照顧並正視這個新市場的需求,否則就會永遠失去這些消費者。」

 

本文授權自商周出版/ 亞力克斯.史戴芬尼《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

1212ss57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

作者:亞力克斯.史戴芬尼
出版社:商周出版

圖片來源:jdhanc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