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操之過急的期待
初成為一位新手媽媽,其實最需照顧的不是寶寶,而是新手媽媽自己!
生產過程的疼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偉大的媽媽能在那個階段為了寶寶而撐過來了,真的非常的了不起。所以在經歷了許多媽媽可能會喊說「不要再生了」的痛後,實在不忍再要求新手媽媽背負太多新生兒的責任,就讓新手媽媽先好好休息吧。
在醫院生產這階段,因醫療上的需要,可能會有許多的醫療人員對媽媽的休息多有干擾,但排除這些必要的措施,新手媽媽就不要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例如,期待自己趕快奶量充沛、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一看寶寶一直含著乳頭,馬上擔心會不會是寶寶吸不到奶?巴不得自己頃刻之間,立即很會餵奶、擠奶。
其實小嬰兒不會正確含乳,不是新手媽媽自己笨學不會,也請別期待自己會很上手的哄小孩,比如說,應該我一抱起寶寶,他馬上就會乖乖入睡,期待自己很會包尿布、幫寶寶穿衣服、洗澡,期待自己一生完小孩,就自然變成很會照顧小孩的一百分媽媽。
解決問題可以這樣做
坐月子,是自己與孩子接觸的最重要時刻,是建立起孩子對母親依附關係的開始,而這樣關係的建立很重要是安全感。媽媽自己要先覺得身處在安全、舒適中,孩子也是一樣,所以放鬆當個媽媽吧,把一些操之過急的期待,化為自己長遠的目標,慢慢與孩子磨合學習,建立起媽媽與孩子的默契。
人準備好,事情自然就順了
許多研究所指出的專家建議,在坐月子這階段,讓寶寶多吸乳,可充沛奶量等等教條,都不及母子兩位主角「準備好了沒」來得重要。
產後睡眠:多睡儘量睡,可以睡就睡
新生寶寶不規律的睡眠,可能會干擾原本規律睡眠的媽媽無法擁有完整的睡眠,而睡眠不足下,其實會有許多潛藏的危險性及干擾,所以會建議產後媽媽們讓自己想睡就儘量睡。例如,當寶寶在含乳喝奶時,學習以側躺親餵的方式餵奶,讓寶寶既可以放鬆喝奶,自己也可以放鬆休息一下。
餵母乳不用急,視需要補充配方奶也沒關係
許多媽媽可能在剛生產完,拚命的努力學習如何親自餵寶寶母乳,這是人生從未有過的經驗,而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稀鬆平常本能的行為,應該會很順利,但其實任何事都要學習。
寶寶的吸吮是本能反應,但是否能正確含乳,是需要媽媽一再與寶寶努力磨合才行的。現行的政策是鼓勵產婦儘量哺餵母乳,這對母子都好,所以許多醫院的小兒科及婦產科,也很努力在推行母嬰同室及親餵母乳。
哺餵母乳對於媽媽的睡眠也是有利的,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在餵奶的婦女身上,發現較沒有餵奶的女性平均有較高的泌乳激素(prolactin)。這是在腦下垂體釋放的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可增加睡眠中的深度睡眠,減少淺睡階段,也會減少睡眠的干擾(arousals)次數。
當每次寶寶吸吮乳汁,媽媽的泌乳激素也會激增,這樣的突然激增,是不分媽媽是否在睡眠中哺乳的。所以餵奶的媽媽,從荷爾蒙分泌的觀點來看,其實可能比沒有哺乳的媽媽睡得好,但因為親餵奶的次數干擾,也可能是讓媽媽睡眠片段,永遠睡不飽的主因。
初生產完畢時,可能分泌的奶汁較少,初生寶寶的胃也很小,不要擔心寶寶哭是因為沒吃飽。期待自己能有充沛乳汁的媽媽而言,其實可以對自己好一些,不需在這剛生產完很累的時期,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如果適時給些配方奶,讓媽媽也許可以在半夜少被吵醒一兩次來餵奶,或減少一兩次餵奶的頻率,讓產婦自己可以充分休息,其實對於未來再餵母乳,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性,只要有心想親自餵母乳,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產後憂鬱症
不少產婦在生產後,常像是個案中的麗麗一樣,有許多情境無法負荷,情緒感到低落,我們常稱之為「產後憂鬱症」,還細分為三種類型,而麗麗所遇見的還不至於被視為一種疾病,通常會稱之為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或嬰兒憂鬱(baby blues)。
嬰兒憂鬱
很多產婦在生產後,面對新生兒的種種行為,加上自己尚在辛苦的生產過程慢慢恢復中,實在有些心力交瘁,所以會產生許多像是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淚、失眠、頭痛、作惡夢等情形。
這樣的狀況通常出現在產後的3–4 天,約有30%–80% 的產婦會經歷這樣的情緒變化。這種狀況通常不會被視為一種疾病,也無須就醫,約經過幾天後,即會自行緩解,但很需要家人的心理支持與協助。但如果症狀已超過兩星期以上,那麼就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了。
產後憂鬱症
而產婦若有再嚴重些的症狀,如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沒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周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等情形;嚴重時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當出現這些症狀超過數週或兩個月以上,那麼這已經有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可能性了,這在產婦中約有一成可能會發生,會在生產後6 週後開始出現,這情形可能就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圖文授權自「大塊文化」,出處:大塊文化《女人一生的睡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