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依賴「習慣」做事,而是靠「工具、方法」做事!

2945026921_352f69227f_z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指出:「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

什麼是習慣迴路?

某個事件的發生,促使我們做出某件事,接著得到該有的結果,這便是習慣迴路,一旦養成習慣後,就能夠跳過思考的結果,直接做出反應。習慣迴路如下圖表示。

habits

人類擁有惰性,於是潛意識會想要養成習慣,一旦習慣養成便可以不用思考的直接做出反應,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做的事情常常來自於過去養成的習慣,職場上我們常常依賴「習慣」做事,而非思考「更好的方法」。

過去的習慣常常是進步的絆腳石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的作者 道格拉斯.史東, 布魯斯.巴頓, 席拉.西恩指出:「過去的經驗常常會發展成為我們生活行事的「規則」。每個人都遵循著這些規則,卻未必能自我察覺到。這些規則告訴我們世界如何運行,應該如何做人處事。」

然而,讓我們可以更快做出反應的「習慣」卻常常是阻礙我們進步的絆腳石,大部分人都習慣用過去的方式來做事,受限於過去習慣的影響,卻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

效率!效率!效率!

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更改,除非有人告訴你更好、更快速的方式,你才有機會改變過去的習慣。因此,職場上要試著打破過去的習慣,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來做事,打破習慣的關鍵便是讓自己隨時處於「思考」的狀態。

問問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怎樣可以做得更快?」,多問自己這些問題都有助於自己思考「更好的方式」來做事。

精進,再精進!

持續「精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當沒有人要求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市場上的產品推陳出新,如果有更好的產品,當下我們可能不會想用,而繼續使用舊的方式、舊的產品。

持續「精進」的意義在於:「無論做任何事,都能思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例如如何能讓閱讀的速度變快、做筆記如何更有效率、開會如何更有效率、怎樣可以做事更快、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問題會更好等等。

問問自己:如何讓今天的做事方法比昨天更有效率,即便只是快了五分鐘?這很煩人,但卻是通往卓越的路。

延伸閱讀:下班後黃金的「三小時」,將決定你未來是否能脫穎而出

 

(photo via skipncl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