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什麼不重要,做多久才是賣點

你做過什麼不重要,做多久才是賣點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要你一份工作做滿3年,1,095天,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非常遙遠的數字?

幾年前,我在廣告公司擔任主管時,曾經面試過不少新人,其中不乏國外名校畢業回國的海歸高材生。

這些在面試時總是告訴我,非常樂於迎接各種挑戰的新人,有的是早上才報到,下午就消失不知去向,連電話也不接,讓人擔心是不是發生什麼意外;或是花了一個上午熟悉環境之後,好一點的中午吃完飯回來,還會告訴你「這個環境不適合我」,誇張一點的就是傳一封簡訊說「我要離職」,然後就瀟灑離開。

其實我想不透的是,他們只上了半天班,憑哪一點說這份工作不適合他?坦白說,你對這份工作的了解,最多只有從辦公桌到廁所的動線而已。

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現代職場的流動率很高。」後來有人針對這些職場的「游牧族群」創了一個新的名詞,就叫做「液態族」。

記得我在剛進廣告業的時候,一度覺得這種「錢少事多」,且上下班不固定的工作實在太操,每個月薪水跟剛畢業的新鮮人差不多,不過當時公司的業務總監曾對我說:「當你剛進入這一行的前幾年,不要怕職位低、起薪低,因為你學到的會比領到的薪水更多。」

這番話對照我最常聽到的離職理由「工作內容不符興趣」來看,其實許多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只是藉著不停的換工作,來剔除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內容。
利用刪去法來找到自己未來的興趣,這樣的邏輯乍聽之下很合理,但是你卻忽略了這樣尋尋覓覓的過程,必須付出昂貴的時間成本當作代價。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一年換過七、八個工作,「面試經驗」相當豐富,每次見面吃飯的時候,他都會開玩笑的自嘲:「你可以叫我衣冠楚楚的求職大師,也是衣冠禽獸的離職大使。」

儘管他聊天的語氣一派輕鬆,但這個朋友對於自己頻繁換工作的經驗並不自豪,他總是會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其他蠢蠢欲動想跳槽的朋友說:「你們最好要考慮清楚,有時候離職會變成一種慣性,每個月都在花時間適應新環境、新同事的生活,其實遠比想像中還更讓人疲累。」

尤其當你30歲的時候,你的人生除了生存之外,另外還需要考慮到的是「打好地基」的問題,如果你從來沒有從工作經歷中學到東西,或累積自己的實力,甚至對於工作本身也缺乏熱情,那麼你之後在職場的高度,也只會停留在勉強維持溫飽的階段而已。

這幾年來,我的公司底下來來去去不少員工,很多都是做沒幾天就閃人。有人嫌工作重複性高,太過單調乏味,一心想要追求自由度高的工作,但請他們負責業務,卻又覺得經常碰釘子,還要給客戶賠笑臉很辛苦,有損他們的尊嚴。

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喜歡追求選擇的自由,在不同的選擇中搖擺,每天想著到底什麼才是對未來最好的決定?往哪條路走風險才最低又最安全?因而在高度自由的環境中不停的打游擊戰,進去一家公司不到一週就否決了一份工作,好不容易捱到一個月,就斷定這個行業沒有前景。

也許你會說:「長痛不如短痛,既然不適合,還不如早點離開。」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各行各業,如果你沒有長時間將自己浸淫在這個領域中耕耘,你根本看不到門道,兜兜轉轉終究只是個門外漢。到處打游擊的策略雖然很靈活,可是到最後,只有懂得打持久戰,你才能累積出真正的成績。

如果幾年後,當你發現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一個個都混得比你好,你就會忍不住抱怨人生為什麼這麼不公平?你明明在校成績比較優秀、學歷更高,口才也比較好,為什麼其他人爬得比你快也比你高?

因為,你比他們更不穩定。

聯強國際集團的總裁杜書伍在進入神通電腦之後,他並不只安於當一個基層的電腦工程師,每個月領一份可以餬口的薪水而已;他除了寫程式之外,還主動拓展了他的工作領域,不再只是在後端開發電腦,而是進一步熟悉業務的推廣,以及公司的經營管理。

杜書伍花了8年的時間摸熟每個領域,了解一家科技公司的裡外運作,當時他才32歲,而他之後在這家公司更是一待就是30年。

我曾看過一份很有意思的統計數據:美國哈佛名校畢業校友的第一份工作,對於他們日後的事業成敗,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簡單來說,起跑點高未必就能贏到終點,一個人的成就,往往必須花一段時間漸進累積。

坦白說,當你即將邁向30歲大關的時候,你已經站在成敗的十字路口,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讓你走馬看花,或不斷換工作來實驗自己的人生方向了。

很多年輕人換工作只是為了擺脫前公司讓你每天都很厭煩的環境,結果到了新的公司,才發現其實和原來的地方沒什麼差別。老闆還是天天要求一堆;同事依然搞小圈圈、勾心鬥角;客戶不管在哪裡,態度都是一個樣;連同你的薪水,這個世界彷彿根本沒變過。

唯一改變的是,你的年資又再度歸零重新計算。

二十來歲的時候,或許你還有「游牧」的本錢,但如果你總是一份工作做不到幾個月就走人,寧願勤奮換工作也不願勤奮做工作,如此你就必須冒著30歲之後,可能淪為沒房、沒車,也沒有存款的「遊民」的風險。

以上內容由大是文化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