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妄想與幻覺,是怎麼來的?

偏見、妄想與幻覺,是怎麼來的?
圖片來源/pixabay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300字的知識音頻與短文,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58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白人一定比黑人還要優秀嗎?進入大公司工作、獲得鐵飯碗,一定是比較好的選擇嗎?只要在學校獲得出色成績,將來就會出人頭地嗎?

你可能不相信,很多人在面對很多事情上,都有些根深蒂固的「偏見」,到底這些偏見是怎麼來的?

少數人,在走回家的路上,可能偶然地發現有個人走在他後面,並妄想那個人可能要傷害她。或是在職場上或課堂上,偶然地在耳邊聽到一些,批評自己的話的幻覺。這些妄想跟幻覺,又是怎麼來的?

其實,多數的偏見、妄想跟幻覺,大多都跟我們的早期兒童經驗有關。

每個人都有的父母區、成人區跟兒童區

每個人從出生一直到五歲的這段時間內,處於個人尚未社會化的階段,尚未接受社會的考驗,也尚未入學。這個時候我們受到最重要的影響就來自於父母。

這可能包括,父母的言行、父母的經驗…等等。我們把看到以及聽到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計入到自己大腦中的某個區塊。

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早期經驗,所以每個人的這個區塊,所儲存的東西都不相同。

因為小孩子在五歲之前,是完全依賴於父母的,所以來自於父母的資訊,幾乎是被動的完全接受。也就是說,此時小孩接受來自父母所教的各種規則。

這些規則可能包括怎麼鋪床、怎麼喝湯、怎麼刷牙、怎麼折衣服、怎麼跟別人說謝謝…等等。

因為小孩子五歲前,幾乎完全依賴於父母的教導,我們姑且把這個區塊所記錄的東西,稱為「父母區」。

我們除了會把外界事物計入「父母區」之外,同時也會記錄著我們的感受,也就是小孩子對於自已所遇到的週遭事物的感覺。

我們將小時候,自己對於外界所見、所聞的各種感覺,儲存在大腦中的某個區塊,這區塊記錄著早年的各種處境,例如渺小、依賴、無能、笨拙…等等,我們姑且將這個區塊稱為「兒童區」。

除此之外,當小孩子長大到十個月左右的時候,他終於學會了站立,接著行走,然後是感受到自己運動自如。

此時小孩開始玩東西、到處亂爬,擺脫不能運動的束縛,這時候,小孩子開始真正邁入學習,他開始發現自已稍微能思考一些事,同時小孩子會將自己思考的這些事,儲存在大腦中的一個區塊,我們姑且稱它為「成人區」。

一個人還小的時候,他的「成人區」是很脆弱的,因為此時會受到各種來自父母的指導,如果成人區跟父母區,產生矛盾,「父母區」通常佔據主導地位。

我們童年的許多經驗,都深深烙印在「父母區」跟「兒童區」裡,永遠無法抹去。成人區則像是一部分析資料的電腦,小孩子會檢查父母區的資料,是否符合現實,以及是否應該被淘汰;同時也檢查兒童區,看它的情緒表現是恰當。

成人區負責檢查父母資料,決定何者可用、何者不可用;同時,也檢查兒童區資料,決定哪一種情緒才能安全地發洩出來。

父母區、成人區跟兒童區,就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之後,就開始建立的三個東西,這三個東西,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

當父母區跟成人區發生衝突

直到有一天,小孩子長大了,他開始能夠理性的分析周遭的事件,他可能會發現,有一天自己所遇到的事件,跟小時候儲存在大腦的父母區的觀念不一致,而導致衝突。

如果,你是這個小孩子,而且你小時候父母所教你的東西,不是正確的觀念的時候,此時可能會有兩種狀況發生:

1.你終於明白自己小時候的觀念是錯的,所以你改正了原本那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為一個更成熟理性的自己。

2.你依舊認為儲存在你小時候的大腦的那個區塊的資訊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偏見」就產生了。

也就是說,偏見來自於,你小時候父母所教導你的觀念,跟你長大後所接觸的正確觀念,有所偏差。如果你固守小時候的錯誤觀念,偏見,在這這個時候,就產生了。

當成人區跟兒童區發生衝突

一個人會有偏見,通常是因為父母區跟成人區發生衝突了,而如果成人區跟兒童區發生衝突,就會產生我們所說的「妄想」。

例如,一個人小時候對於外界的感覺如果是:「這世界好恐怖!」長大之後就有可能出現妄想。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小時候經常害怕憤怒,而且受到不可預測的父母傷害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認為,路邊賣產品的推銷員想傷害他,或是認為走在自己後方的男子想傷害自己,也就是「被害妄想症」。

除此之外,當成人區跟兒童區發生衝突,還可能產生另外一種狀況,那就是「幻覺」。

幻覺是極度壓力下的表現,例如,小時候曾經遭受到的批評跟霸凌,雖然長大後已經不存在。比方說,有幻覺的病患,可能會聽到某些批評、恐嚇等殘暴的聲音,幻覺越奇怪,表示小時候所遭遇的生活越奇怪。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小孩子小時候所遭遇的虐待,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語言上的,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那些奇怪的幻覺。

受到幻覺困擾的病人,有時會聽到某些聲音,如果問他,那聲音是什麼,大多會得到「批評、恐嚇,或是殘暴」等諸如此類的回答。

聽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

父母區是指,記錄在腦海裡的一些早期經驗,從出生五歲前所有無可懷疑或強迫性的外在事件。

兒童區是指,內在事件的記錄,也就是小孩子對所見所聞的反應。

成人區是指,靠自己理解和思考做一些事,我們的成人區會檢查父母區的資料,得出何者可用,何者不可用;以及檢查兒童區的資料,確認何種情緒可被宣洩出來。

小孩子長大後,如果父母區跟成人區發生衝突,就可能產生偏見;如果成人區跟兒童區發生衝突,就可能產生妄想或是幻覺。

—–

每天早上七點我會在line上推播一則300字的知識音頻與短文,將我的所見所聞與你分享,一年365天,從不間斷。目前已有5400多人加我了,還沒加我Line的朋友,快加我唷。 https://goo.gl/kTLQz1

每週Youtube定期發佈新影片,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https://goo.gl/X3F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