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注意力已成了商品,如何讓自己不再分心?

你的注意力已成了商品,如何讓自己不再分心?
(圖片來源:pixabay)

注意力經濟興起

自從注意力商人出現後,各種型態的注意力產業持續向我們索求和取得更多清醒時刻的注意力,雖然我們總是從中換得新的便利和娛樂,但這些重大交易卻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任何你可以想得到的層面,包括經濟、政治、社會,都受到注意力商人前所未有的高度介入。單獨來看,每次交易似乎都是雙贏的局面,但是整體看來,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受到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注意力商人到底是誰?從產業的觀點來說,這是新近出現的概念。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當時史上第一份完全仰賴廣告的報紙開始在紐約市發行,而第一個吸引路人目光的新形態商業藝術出現在巴黎。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人們才充分了解將注意力轉換成營收的商業模式潛力。

當時發現大眾注意力具備龐大力量的,並不是任何商業實體,而是英國的戰時政治宣傳人員。兩次世界大戰的政治宣傳工具帶來了災難性後果,政府當局在戰後繼續利用這些手段,至少在西方國家是如此。然而,注意力產業學習到獲取人們的注意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果,而且從此之後,業界就把注意力當成珍貴的資源,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來獲得注意力。

注意力商人的操作模式,一開始只是粗糙的單人作業,如今成了「收割」人們的注意力後,再轉售給廣告商的商業競賽,並成了經濟發展的重點。打從收音機開始,每種新媒體都會提供「免費」內容,來獲取人們的注意力,然後再轉手賣出,以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我們的時間和空間原本受到保護、免於被商業利用,但是注意力商人另有致勝的策略,他們打從一開始就在找尋機會,搜刮還未從我們身上收割的意識。現在大部分的人隨身攜帶行動裝置,所以經常有管道能夠將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論斤計兩,然後當成商品銷售出去。

人類生活如何被商業影響

注意力商人的崛起對我們的社會造成了哪些改變?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簡單來說,因為這個產業所做的就是影響人們的意識,他們將會徹底形塑我們的生活型態,也有能力辦到。

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飽受注意力危機的困擾,至少在西方國家是如此,這絕非巧合。有個新編詞彙「人屬分心種人」(homo distractus),逼真地描繪現代人注意力維持的時間極短,會不自主地去查看手邊的裝置,根本還沒坐下來好好看電子郵件,就發現自己又被花花綠綠的廣告引誘,花了很長時間後才赫然驚覺,不禁搖頭納悶,怎麼時間會過得這麼快?

「但這不就是我們自己決定的生活嗎?」當然沒錯,是我們自願,或是算是自願參與和注意力產業的重大交易,而且我們享受其中的好處。但是我們必須完全了解這當中的協議,一旦看清楚交易的條件,你就可以要求注意力商人給你好的交易條件,獲得你所想要過的生活。

歷史也顯示,和注意商人打交道時,我們並非毫無反擊之力。以個人來講,我們有權不理會、轉台或是直接關掉媒體。

取回你的時間與注意力

我們需要發動一項取回人類的計畫。比較一下,我們要花費多少功夫才能夠取回某種天然資源,像是把廢棄停車場的土地回歸荒野。在接下來的世紀中,最需要保育和保護的人類資源大概就是我們的意識和心靈空間。

實際行動上,可以從個人逐步做出改變開始,方法可能非常簡單,像是挪出週末的一些時間,不讓注意力商人的魔爪入侵,首先可以「取消有線電視台」或是過「數位安息日」這類現有的方法。取回時間和注意力的目標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可能非常困難。

要抗拒那些根深柢固的習慣,就算只禁止一個週末,還是會非常痛苦,例如查看郵件、臉書或其他社群媒體,隨意瀏覽新聞,更不要說聳動的誘餌標題,或者窩到沙發上轉電視台殺時間。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不要再受到宣傳的壓迫,或是不受消費者和名人文化的影響,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很珍貴,而且下定決心不要像平常那麼輕易或不加思索就交出自己的注意力。

最後,「注意力商人」受到威脅的並不是我們的國家,或是我們的文化,而是我們生活的核心本質。我們的注意力是極有限的資源,我們如何運用注意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其他人的生活,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卻不願思考這個問題。

如同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所觀察到的,當我們抵達生命的終點時,我們必須思索,我們的人生經驗取決於我們所關注的東西,不管是經過選擇或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結果。我們現在面臨威脅,因為我們並沒有充分了解到,現在生活的方式並非如同我們自己所想的是屬於自己的。

以上內容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注意力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