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的人創業賺大錢,99%的人三年後卻賠光本金

為什麼1%的人創業賺大錢,99%的人三年後卻賠光本金(圖片來源:stocksnap)

創業順利者在職場高峰辭職,創業不順者考慮跳槽

我接觸過無數成功創業者,他們大多在職場高峰辭職,獨立創業。不少人想辭職,卻因為公司找不到人接手他的工作,遲遲無法離開。
「公司說還沒找到人接我的工作,不讓我離職。」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諮詢過的顧客之中,有些人是被公司裁員,不得不找新工作,同時藉著這個機會考慮創業。遺憾的是,跟這樣的人談三十分鐘我就知道他不適合創業,他一定會再投履歷,找一份新的工作。

當初我辭職的時候因為公司一直找不到人接我的位子,連一天有薪假也沒請過。但我到今天仍然認為,那時是我最好的創業時機。

話說回來,我們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已經在職場高峰?

‧如果你提辭呈,公司是否能立刻找到後繼人選?
‧如果你不在,是否會影響公司營運?

從這兩個角度思考,即可知道自己現在是不是處於職場高峰。當一個人處於高峰,公司的吸引力就愈強。人事部對你讚譽有加,升官之路就在眼前。但成功創業的人會刻意選在這個時候辭職。

此外,職場高峰並非隨時都有,每個人一生只有幾次機會。其中最適合創業的時機,在於自己是否已處於巔峰狀態。

有一次我幫一位在餐飲業工作的人準備創業,當時發生了一件事。

像餐飲業這類,必須有實體店面的業界創業時,最難的是如何將改裝店面、開幕和僱用員工的時間無縫接軌,搭配得恰到好處。若先錄取員工,卻等了一、兩個月還沒開幕,就必須在沒有收入的狀況下支付員工薪水。

還有另一種情形也要特別小心。就是已經確定開幕時間,卻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員工,不得已只好延後開幕。儘管店還沒開,但仍須支付店面租金,在找齊員工之前,公司必須負擔每個月的固定成本。

我協助的創業者遇到的情形就是前者。他花了五個月找店面,但早在第一個月就開始聘僱員工。

我問他:「你不覺得你太早找人了嗎?你現在沒有收入,卻要每個月支付薪水。」

他笑著回答我:「要是不在那個時候確定下來,以後我就請不到他了,所以才決定先聘僱再說。好的人才大家搶,一不注意就會變成別人的員工。」

他就是在最佳時機做決定的創業範例。他聘請的那位員工現在負責統籌所有員工,讓餐廳業績蒸蒸日上。我相信即使沒有聘請那位員工,開業時機還是會到來。但對那位創業者來說,聘僱優秀員工的最佳時機就在第一個月,錯過了就會走下坡。

創業順利者拋下過往,創業不順者誇耀自己是公司王牌

部門王牌、可有可無的員工、老大姐、菁英員工……在公司組織裡,所有人都會被貼上標籤。而且這些標籤都是在公司架構裡出現的名詞。
在此先釐清王牌指的是什麼樣的人。

‧從業務角度來說,就是提升營業額的人。
‧從企畫角度來說,就是創造熱賣商品的人。
‧擅長與其他部門溝通交涉的人。
‧升遷快速的人。

總的來說,就是善於推動公司組織,創造亮眼業績,同時深受主管信賴的人。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對公司貢獻度較高的人。

話說回來,以上一切都只適用於上班族。

從創業觀點來看,公司高層的菁英人士與獨立創業者,屬於截然不同的類型。菁英人士的最大特色就是可在組織內平步青雲,善於鼓舞周遭同仁,在規範內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他們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實現既定目標。另一方面,獨立創業者經常跳脫原先規畫,走自己的路。由於這個緣故,他們通常無法在組織中成為菁英。不過,當他們埋首於自己想做或喜歡的事情時,能發揮極大力量。

只要讀過成功創業者的自傳就能明白這個區別。誠如大家所知,知名的本田汽車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就是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物,憑藉著熱情創立了舉世聞名的公司。頂尖的汽車業務員卻不一定能創立一間媲美本田的汽車公司。

能夠在規範內實現既定目標的人,不一定等同於靠自己力量開疆擴土的人。如此一來,根本沒必要執著於不是公司王牌就不適合創業的想法。相反的,有些公司王牌在自立門戶後,反而不順遂。

有些人只能在公司組織下發光發熱,不只是菁英人士,可以談下大生意、主導當紅企畫,以及一戰成名的人都屬於這種類型的員工。另一方面,有些人雖然在公司沒有創下大成就,但總是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做事。

與其分辨哪種人較容易成功,釐清是否具備以下特質才是最重要的。這項特質就是刻苦耐勞。大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刻苦耐勞的人。他們按部就班的完成理所當然的平凡小事。我認為這就是成功創業的捷徑。只想一炮而紅或一味尋找捷徑,結果只會是是鎩羽而歸。凡是創業順利者都明白盡全力才是最快的捷徑。

創業順利者寫企畫書挑選重點,創業不順者受限於極微末節

在我的諮詢工作中,必須與創業者討論企畫書內容。個性認真、一絲不苟的諮詢對象最常和我有以下的對話。

諮詢者:「真的很抱歉,我還沒寫好企畫書。營業額預估的部分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完成,我想將會談時間往後延。」
我:「不需要詳細的企畫書,只要了解概略即可。」

諮詢者:「這樣不太好,再給我一點時間我就能做出完整的企畫書,我希望到時再聽聽您的意見。」每次遇到這種情形我就覺得百感交集,一方面是心疼他如此用心,一方面又覺得沒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在枝微末節上。

各位不要誤會,我沒有貶抑企畫書的意思。我想說的是,企畫書是創業的必須條件嗎?

不,並非沒有企畫書就不能創業。企畫書只是將自己腦海裡的計畫統整成書面文字罷了。若不清楚企畫書該怎麼寫,只要相關的講座或創業補習班,就能學會企畫書的書寫方法。

各位一定要了解,企畫書在整個創業過程的定位,只能算是起步的一小部分,並非鉅細靡遺地寫完企畫書就完成了創業。事實上,不少創業者誤會這一點,以為「創業就必須寫企畫書」。在他們的心裡,寫完企畫書就代表創業成功已有八成把握,寫完就可以安心了。但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市面上有不少創業相關書籍,書店裡的創業專區也擺滿與企畫書有關的作品。根據實務經驗,創業後能完全依照企畫書運作的時間不到三個月,創業者必須因應周遭環境臨機應變。

總而言之,各位必須先建立一個觀念,沒人知道創業後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企畫書的內容只能當作參考,不可奉為圭臬。

話說回來,企畫書到底要寫哪些內容?

基本上,企畫書沒有特定格式,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最重要的是,內容必須淺顯易懂。只要有以下內容,就算是完整詳細的企畫書。

首先要寫的是創業想法的熱情從何而來,一般來說,企畫書開頭都會交代創業理念。創業理念的內容可以是創業目的或動機。

創業理念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即可。雖然在創業初期會有點像空喊口號,但多年後,等到要拓展未來的事業時,可以幫助我們重拾初衷,為我們指示今後的道路。

事業版圖橫跨連鎖居酒屋與照護事業的日本和民集團,其經營理念就是「成為地表上最受人感謝的企業集團」。這句話深刻傳達出渡邊美樹會長當初創業時的熱情。

接著還要具體寫下自家公司販售的商品、提供的服務,以及自家商品或服務的特色。

簡單來說,利用知覺圖(perceptual mapping)或SWOT分析,明確說明接下來要展開的事業屬於哪個業界?目標群眾是誰?會在哪些區塊遇到競爭對手,面臨生存的競合遊戲?遇到競爭時,自家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差異為何?自家公司的強項與弱點分別為何?

此外,也可以事先想好自家公司的商品與服務的銷售方式。

最後做好完整分析,統整出收支。收支必須包括營業額預估、相關營運成本、資金調度等內容,包含上述內容就是一份完整的企畫書。

以上內容由今週刊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為什麼1%的人創業賺大錢,99%的人三年後卻賠光本金